王穎院士首先從不同的角度深入系統地闡述了海洋文化的定義、內涵和特點,并呼吁重視海洋文化,增強海洋意識,加強海洋科學的研究。之后,王穎院士對長三角北翼深水海港的建設進行了簡單的介紹。顧逸東院士介紹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總體情況,詳細講述了空間科學的內容以及中國空間科學的發展。空間科學主要包括:空間地球科學、空間天文學、空間物理學、空間微重力科學、空間生命科學、基礎物理的空間試驗等眾多學科,顧逸東院士對各個學科分別進行了介紹。最后,顧逸東院士對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和空間科學的前景進行了展望。兩位院士的報告圖文并茂,嚴謹前瞻,信息豐富,會場內不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11月12日上午,第四屆中國(蕪湖)科普產品博覽會在蕪湖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鄧楠宣布大會開幕,王穎、顧逸東院士參加了開幕式。中國(蕪湖)科普產品博覽會旨在打造全國性科普資源集散中心,共建共享平臺,促進科普產品和技術交流與合作,提高公眾科學文化素質,加快科普事業發展。
報告會現場
王穎院士作報告
顧逸東院士作報告
2023年1月16日,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SMILE)衛星初樣研制總結暨正樣設計評審會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召開。會議由空間科學先導專項負責人、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
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始終注重提升綜合效益,致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在空間站建造階段歷次飛行任務中,均安排了航天育種實驗項目。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共搭載112家單位1300余份作物種子、微......
20世紀90年代,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大批航天人懷揣夢想從天南海北匯聚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經過數年的規劃、設計、論證,中國航天最復雜的發射塔架、第一個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在這里從圖紙變成現實。神舟五......
中國空間站是一個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三艙組成的“T”字構型組合體,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指揮王翔介紹:這樣一個近百噸的龐然大物,在設計、制造、測試過程中,完全是數字化制造和驗證。數字......
救援、回收、再適應......航天員從太空“下班回家”時,我們經常能夠在直播中聽到的這些高頻詞,具體代表什么含義?這次,載人航天常見術語知識帖帶你以更專業視角直擊返回著陸現場,見證英雄凱旋!01著陸場......
中新網北京12月4日電(馬帥莎)12月4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搭乘神舟十四號飛船返回地面。這是航天員首次在冬季夜間著陸東風著陸場,搜救任務面臨極寒和暗夜兩大難點。相比白天返回,夜間搜索發現目標難度更......
在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中,作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單位,中國電科為航天員打造了專門的安控系統及數百只傳感器等關鍵設備,在陸海空天布設了密不透風的航天測控通信網,全力保障任務圓滿成功。在發射任......
記者11月30日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獲悉,于11月29日晚間在該中心成功實施的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刷新了我國在超低溫天氣成功發射載人飛船的紀錄。據悉,我國曾于2002年12月30日在低溫環境......
神舟十五號乘組即將開啟六個月的空間站生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介紹,神十五三名航天員任務期內工作安排很緊湊,將迎來很多新的挑戰。目前中國空間站“T”字構型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瞄準2022年11月29日23時08分發射費俊龍、鄧清明、張陸3名航天員即將執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年復一年的地面訓練只為飛天夢圓神舟十五號乘組在飛船模擬器中神舟十五號乘組在模擬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