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在蕪湖舉行報告會
11月12日下午,應安徽省蕪湖市政府的邀請,作為第四屆中國(蕪湖)科普產品博覽會系列活動之一的“科學與中國”(蕪湖)院士報告會在蕪湖市政務文化中心舉行,南京大學教授王穎院士,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顧逸東院士,分別作了“海洋文化與長三角北翼深水海港建設”和“載人航天與空間科學”的專題報告,帶領聽眾“飛天入海”,領略了科學的魅力。蕪湖市委秘書長丁祖榮主持報告會,蕪湖市委中心組成員及機關干部、高校師生共千余人聽取了報告。 王穎院士首先從不同的角度深入系統地闡述了海洋文化的定義、內涵和特點,并呼吁重視海洋文化,增強海洋意識,加強海洋科學的研究。之后,王穎院士對長三角北翼深水海港的建設進行了簡單的介紹。顧逸東院士介紹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總體情況,詳細講述了空間科學的內容以及中國空間科學的發展。空間科學主要包括:空間地球科學、空間天文學、空間物理學、空間微重力科學、空間生命科學、基礎物理的空間試驗等眾多學科,顧逸東......閱讀全文
“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在蕪湖舉行報告會
11月12日下午,應安徽省蕪湖市政府的邀請,作為第四屆中國(蕪湖)科普產品博覽會系列活動之一的“科學與中國”(蕪湖)院士報告會在蕪湖市政務文化中心舉行,南京大學教授王穎院士,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顧逸東院士,分別作了“海洋文化與長三角北翼深水海港建設”和“載人航天與空間科學”
中國載人航天空間科學與應用科普展開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29.shtm4月28日上午,我國首個以空間科學與應用為主題的科普展——“星宇探索之旅—中國載人航天空間科學與應用科普展”在中國科技館開幕。展覽位于中國科學技術館一層東側短期展廳,面積約2000平米
大連化物所舉辦“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與展望”報告會
8月12日下午,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特別邀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沈力平將軍來所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與展望”主題報告。所長張濤主持了報告會,黨委書記包翠艷出席了報告會,200余名聽眾參加了會議,其中包括80余名來所參加DICP夏令營的優秀大學生們。 沈力平研究員
歐洲航天局增設載人航天等新部門
歐洲航天局3月22日宣布,該機構理事會日前召開會議,批準了機構改革方案,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增設載人航天等幾個新部門。 歐航局表示,這次機構調整旨在增強歐航局的效率和競爭力,從而為其成員國提供更多便利,新部門及其團隊將于4月1日正式投入運轉。新設的載人航天部將負責管理歐洲與國際空間站的合作事
2022年國外載人航天發展綜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406.shtm
2022年國外載人航天發展綜述
2022年,國外載人航天領域共開展14次發射任務,其中包括7次載人飛船發射任務、7次貨運飛船發射任務。美國“載人龍”(Crew Dragon)飛船開展3次載人任務,“貨運龍”(Cargo Dragon)飛船開展2次貨運任務,“天鵝座”(Cygnus)飛船開展2次貨運任務,“星際客船”(Starlin
俄羅斯正研發新型載人航天飛船
據俄羅斯新聞網報道,俄羅斯正在研制下一代載人航天飛船“聯邦號”運載火箭以替代正在采用的“聯盟號”,此項工作由俄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理論和應用力學研究所與俄羅斯航天企業 “動力”集團聯合進行,理論和應用力學研究所負責“聯邦號”的軟件系統,并研發宇航員的返回和救生系統。 科研人員進行了空氣動力學核算
印度首次載人航天發射延至2024年
印度科學和技術國務部長吉滕德蘭·辛格15日說,印度首個載人航天發射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推遲至2024年執行。印度-亞洲新聞社援引辛格的話報道,預定執行“加甘揚”載人航天計劃的印度和俄羅斯航天員訓練進程因為新冠疫情受阻,原定今年執行的首次載人航天器發射因而推遲。印度“第十八頻道”新聞網站報道,按照計劃,
專家匯聚-共憶“錢學森與中國載人航天”
12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舉辦學術研討會、“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我忠于中國人民”》贈書儀式以及“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線上課程”上線儀式等系列活動,以此回顧錢老堅守初心、愛國奮斗的一生,在全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之際,進一步弘揚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
中國載人航天歷次飛船返回大盤點
昨晚(4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三名航天員安全順利出艙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四號從航天員在軌駐留21小時28分到183天中國載人航天的每一個目標一步步實現一起回顧中國載人航天的歷次飛船返回神舟五號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在飛行
專家匯聚-共憶“錢學森與中國載人航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0986.shtm 12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舉辦學術研討會、“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我忠于中國人民”》贈書儀式以及“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線上課程”上線儀式等系列活動,以此回
俄飛船發射遇險航天員生還,專家詳解載人航天逃生
一艘俄羅斯載人飛船11日發射失敗,所幸飛船上的兩名航天員成功逃生并平安著陸,已被救援人員找到。 據報道,北京時間11日16時40分,載有俄國航天員阿列克謝·奧夫奇寧和美國航天員尼克·黑格的聯盟MS-10飛船,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由聯盟-FG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起飛約119秒后,火箭第一級分離,位于火
中國載人航天互動科普展在北京開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762.shtm 中新網北京3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你想體驗一番航天員的工作與生活嗎?18日在北京新鮮亮相、聚焦航天員職業的中國載人航天互動科普展,就可以幫助普通公眾實現這個愿望。 由中
“太空會師”在即-我國載人航天迎來新突破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11月21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15運載火箭組合體轉運至發射區,計劃近日擇機發射。目前,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 21日下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已經完成了總裝測試等工作的神舟十五號船箭組合體,平穩駛出垂直總裝測試廠房,通過垂直轉運的方式前往發射塔架
中國載人航天,你不知道的故事
2022年9月21日,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整整30周年。 不過,我國與載人航天事業的淵源,并不止30年這么簡單,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之前,還有一段少有人知的故事。 據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介紹,我國在1964年至1966年間,就發射了多枚生物火箭,先后把小白鼠、大白
“微型載人航天器”如何護航太空漫步?
航天員乘組執行出艙任務時,身著的是我國自主研制的“飛天”艙外航天服。艙外航天服就是一個微型的載人航天器,它除了要在外太空環境中保護航天員的安全外,還要兼顧穿著的舒適性和航天員空間行走和空間作業的便利性。“飛天”艙外航天服究竟包含了哪些新的功能?能支持多久的出艙時間?航天員穿著它作業是否舒適?中國航天
英國空間探測新動向-載人航天初顯端倪
胸懷大志的英國宇航員終于可以開始準備簡歷了,但是在2010年之前,恐怕沒有任何面試機會在等著他們。?這一消息來自于英國空間探索工作組(SEWG),這是去年1月組建的一個專門小組,用來評估英國是否應重新審視其長期以來一直拒絕參與的人類空間飛行活動。?SEWG在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盡管目前沒有非常
航天嵌入式軟件可信保障技術讓載人航天順利開展
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空間站、探月工程、高分專項等一批復雜航天任務陸續實施,軟件在航天器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突出,軟件可信性已成為確保型號任務成功的重要因素。“航天嵌入式軟件可信性保障集成環境和示范驗證與應用 ”集成項目啟動 目前,航天嵌入式軟件可信性保障尚未形成系統解決方案,軟件質量受
美國航天局選定載人運載火箭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7月18日宣布已經與聯合發射聯盟達成一致,今后將采用后者開發的“阿特拉斯”5型運載火箭作為發射平臺把載人航天器送上國際空間站。 聯合發射聯盟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組建的發射聯合體,是航天局承包商之一。 航天局選擇“阿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返航前三天發布這一消
我國首個載人航天工程研究項目正式啟動
?資料圖:中國未來空間站想像圖 新年伊始,經科技部批準立項,我國航天領域第一個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面向長期空間飛行的航天員作業能力變化規律及機制研究”,在中國航天員中心正式啟動。 當前,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突破天地往返和出艙活動等技術,載人航天任務由中短期太空飛行轉為
第二屆載人航天學術大會閉幕
第二屆載人航天學術大會11月1日在長沙閉幕。會上,200多位來自載人航天相關領域的學術界和工程界的院士、知名學者及工程技術專家,圍繞總體技術、控制與推進、航天員及環境控制與空間應用、測控與通信、材料與結構和電子與電氣等6個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 載人航天學術大會是我國載人航天領
建設航天強國-我國空間科學取得跨越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航天強國。航天活動由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三大領域構成。其中,空間科學主要是依托航天器為主要工作平臺,研究關于地球、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的自然現象及其規律,是實現從“0”到“1”原始突破的主陣地之一。十年來,從月球探測到火星研究,從科學衛星到空間站科學實驗,我國空
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與法國宇航中心簽訂合作協議
1月17日下午,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與法國宇航中心下屬新空間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這標志著歐洲失重飛機的拋物線飛行機會將向中國用戶全面開放。 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主任高銘認為,我國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載人航天的任務正向空間科學和應用實驗延伸,這對“推動空間科
載人登月正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
對于中國航天員要不要上月球的問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總體技術局局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助理董能力17日在北京表示,中國現階段正在開展載人登月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工作,相信到時候一定會有所作為。 中共中央宣傳部當天就“飛天逐夢寫忠誠”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針對中國為何要建造自己的空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計劃兩年左右發射-有哪些合作?
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機會公告發布儀式28日在維也納舉行,正式開啟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與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盛情邀請世界各國積極參與,利用未來的中國空間站開展艙內外搭載實驗等合作。 中國空間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戰略的重要一步。1992年,中國決定實施載人航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行與管理支持中心啟動
3月15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行與管理支持中心(以下簡稱工程支持中心)工作啟動會在京舉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軍委裝備發展部副部長錢衛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出席啟動會。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相里斌主持會議。 啟動會上,相關負責人匯報了工程支持中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下半年發射
我國將于今年下半年實施“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實現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目前,各項準備工作正按計劃進行。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有關負責人表示,“神舟”七號飛船將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船在軌飛行期間,將進行航天員空間出艙活動,進行空間材料科學實驗,釋放伴飛小衛星等科學實驗活動。 目前,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行與管理支持中心啟動
3月15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行與管理支持中心(以下簡稱工程支持中心)工作啟動會在京舉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軍委裝備發展部副部長錢衛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出席啟動會。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相里斌主持會議。 啟動會上,相關負責人匯報了工程支持中
中國空間站首批空間科學實驗合作項目完成初選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其官網發布公告稱,聯合國外空司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圍繞中國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合作第一批項目完成初選,18個項目建議書通過初選審查。 2018年5月,聯合國外空司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對外發布圍繞中國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第一批合作項目機會公告。截至2018
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征集開始申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38.shtm 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申報系統于北京時間2023年7月20日上午正式開通,正在空間站執行任務的我國首位載荷專家桂海潮發來邀請,誠邀科技界同仁一起到“天宮”做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