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德國科學家最近合作進行了新的激光驅動沖擊壓力實驗,在實驗室再現太陽系外超級地球和巨行星深內部的極端環境,以及類地行星誕生時的混亂環境,利用超快光學測量技術揭示了構成行星的重要物質性質,這些物質決定了行星的形成和演化過程。相關論文發表在1月23日的《科學》雜志上。
石英(SiO2)是組成巖石的重要成分,在極端壓力和溫度條件下,石英不尋常的性質關系到行星的形成和內部演化。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22日報道,德國拜羅伊特大學研究人員通過高壓晶體生長技術合成了一些毫米大小的、透明的超石英多晶體和單晶體。超石英是一種高密度石英,通常只在隕石坑附近才有少量。
利用這些晶體,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物理學家馬里厄斯·米洛特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科學家首次進行了激光驅動沖擊壓力實驗,檢測了500Gpa(500萬大氣壓)壓力下石英的融化溫度。對超級地球行星(5倍地球質量)、天王星和海王星而言,這相當于地核—地幔邊界的壓力。
“在行星深內部,極端的密度、壓力和溫度強烈改變了構成成分的性質。”米洛特說,“固體在融化前能承受多高的溫度,壓力是關鍵,決定了一顆行星的內部結構和演化,現在我們能在實驗室里直接檢測這些。”
結合以前對其他氧化物和鐵的融化檢測,新數據顯示在300GPa到500GPa壓力下,地幔硅酸鹽和地核金屬的熔化溫度差不多,這表明大型巖石天體深處,可能普遍存在長期活動的巖漿海洋,而這種液態巖漿層會形成行星磁場。“此外,我們的研究表明在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和木星的核心,石英可能是固態的。這為將來改良這些行星的結構與演化模型設置了新的限制條件。”米洛特說。
最近,銀河系中已發現超過1000個繞其他恒星公轉的系外行星,這表明行星系統、行星大小及其性質有著廣泛的多樣性。太陽系外是否還有適合地外生命生存的其他世界?這一實驗為人們研究太陽系提供了更深視野。
研究人員還打算研究構成行星的主要成分的奇異性質,利用動力壓力實驗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成和生命的起源。米洛特說:“目前對行星物質的動力壓力研究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領域。在行星深處,氫是一種金屬性的液體,氦像雨一樣,液態石英是一種金屬,而水可能是超離子。”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日前發布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壓力與疫苗有效性之間存在顯著關聯,壓力會增強免疫反應的“強度”,但犧牲其“廣度”。人們在面對生活變故、自然災害等急性壓力源時,會產生恐懼......
在短視頻平臺紅極一時的歌手馮提莫,銷聲匿跡許久。7月24日晚她突然自曝,自己患甲狀腺癌,手術后已恢復。相關話題也引爆了微博熱搜。近年來,我國甲狀腺癌發病率呈上升趨勢,2022年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數據顯......
天文學家已經證實我們的銀河系可能有數十億顆行星,它們在不同的恒星周圍繞轉,具有各種有趣的性質。2019年,系外行星特性探測衛星(CHEOPS)發射升空,它主要關注太陽系外行星的分布以及行星特性。202......
在電影《流浪地球》中,地球之所以流浪,是因為天文學家發現太陽開始急速老化膨脹,并將吞沒地球。這不只是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橋段,事實上,當太陽走到生命盡頭時,它的確會膨脹到目前大小的100倍,吞噬地球。......
生活在如此卷的時代,每個人都存在著壓力。在重壓之下,常常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釋放壓力、緩解情緒,其中,美食往往是首選“安慰劑”。上了一天班,腰酸背痛,吃頓好的犒勞自己;加班加點熬夜做完了項目,需要來點高......
每個人都可能在人生各個階段遇到不同形式的壓力,有時是童年造成的心理創傷,有時是被重病的陰影籠罩,有時是親密關系突然遭到破壞……很多研究已經指出,壓力給人體健康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比如抑制免疫、加速衰......
英國《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最新天文學研究指出,位于貧金屬恒星宜居帶的行星,可能是搜尋潛在生命的最佳地點。高水平紫外(UV)輻射可能會破壞不同形式生命的基因組。大氣氧和臭氧保護著地球生物圈免受來自太陽......
“我們在宇宙中是否孤獨?”亞里士多德提出的這道哲學命題,開啟了人類對系外行星與地外文明的探索。許多仰望星空、對宇宙抱有幻想的人,都思考過“地外文明是否存在”這個問題。1977年11月16日,科學家曾“......
“我們的研究成果,挑戰了天文物理領域的經典理論!”1月19日,《自然》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劉超團隊與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紫金山天文臺等單位研究人員合作的一項重大成果。研究認為“恒星初始......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KevinStevenson和JacobLustig-Yaeger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美國宇航局(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首次發現了一顆圍繞另一顆恒星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