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12-30 00:55 原文鏈接: 科學家發現熱河生物群新翼龍——友好美麗飛龍

    近日,《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報道了一件遼西熱河生物群保存完整精美的翼龍骨架和一件不完整的翼龍頭骨化石。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和巴西國家博物館/巴西里約聯邦大學教授Alexander Kellner團隊,基于對這件標本的合作研究,建立了朝陽翼龍科(Chaoyangopteridae)一新屬種——友好美麗飛龍(Meilifeilong youhao gen. et sp. nov)。種名“友好”代表著中巴兩國科學家在翼龍等古生物研究領域持續20年的友好合作。?

    朝陽翼龍科的成員目前主要發現于我國遼西熱河生物群。這一類群的翼龍通常體型中等,沒有牙齒,具有高高的頭冠,鼻眶前孔巨大。2003年,汪筱林和周忠和依據遼西熱河群九佛堂組的一件標本,在《古脊椎動物學報》上發表建立了張氏朝陽翼龍新屬種。這是第一個朝陽翼龍科的成員,但最初被認為是夜翼龍類。科學家在對第二個成員即朝陽神州翼龍研究之后,依據這兩個屬種建立了一新的翼龍分類單元——朝陽翼龍科。此后發現的無齒吉大翼龍、遼西始神龍翼龍和近期研究報道的三亞“神州翼龍”均被歸入朝陽翼龍科。除了中國之外,朝陽翼龍科的成員僅在巴西有少量化石記錄,在摩洛哥可能有其成員。?

    此次研究的兩件標本分別發現于2008年和2010年,產自遼寧建昌喇嘛洞肖臺子,距今約1.2億年的下白堊統九佛堂組湖相頁巖中。其中,一件特別完整精美,另一件僅保存頭骨的前部。科學家依據這兩件標本的形態特征建立了一新屬種——友好美麗飛龍,保存完整的是這一屬種的模式標本。科研人員通過詳細對比,將之前研究報道的三亞“神州翼龍”歸入這一屬,修正為三亞美麗飛龍。美麗飛龍的屬征包括:鼻眶前孔背側有一低矮的前上頜骨嵴,一直延伸到頭骨后部;前上頜骨嵴后部彎曲;肱骨比第三翼指骨長20%。友好美麗飛龍的種征具有以下自有裔征:烏喙骨上的胸骨關節面略凸出;腓骨骨干靠近近端關節處強烈彎曲。友好美麗飛龍有以下特征區別于三亞美麗飛龍:前上頜骨嵴后部更彎曲;軛骨的淚骨支和眶后骨支之間的夾角更小;齒骨的向下突起幅度更大;第5頸椎長于第4頸椎,與三亞美麗飛龍相反;矩形的胸骨板(左右寬度大于前后長度),不同于三亞美麗飛龍的方形;肩胛骨長于烏喙骨;第3和4跖骨明顯短于第1和2跖骨,最后兩個特征也與三亞美麗飛龍相反。?

    這一新屬種的模式標本是迄今為止熱河生物群保存最為精美的翼龍化石之一,翼展超過2米。基于這件保存精美的標本,該團隊對朝陽翼龍類的形態學做了深入研究和對比。值得一提的是,這件翼龍保存了完整的鐙骨,這是在翼龍中的第二次發現。除了中國之外的朝陽翼龍科的化石材料很不完整,摩洛哥的疑似朝陽翼龍科的材料僅有頭骨一小部分,無法確認是否屬于朝陽翼龍科,而巴西的材料可以確認歸入朝陽翼龍科,但不同于美麗飛龍。20年前,汪筱林團隊認為熱河生物群九佛堂組的翼龍組合和巴西克拉圖組(Crato Formation)(原桑塔納組的一部分)的翼龍組合具有相似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兩類是古神翼龍類和古魔翼龍類,并提出了中國遼西是白堊紀若干翼龍類群的起源中心。其后,科學家又發現九佛堂組的鬼龍和巴西的玩具翼龍非常相似。隨著朝陽翼龍科的新發現和深入研究,進一步證明和支持了這一觀點。?

    友好美麗飛龍的合作研究是中巴兩國科學家友好合作的見證,匯聚了來自兩國10個科研院所的14位科研人員。自2003年,中巴團隊研究命名了17種翼龍化石。此外,中巴團隊開展了野外聯合考察和發掘,包括中國的遼寧、內蒙、山東、新疆等化石產地和巴西東北阿拉里皮盆地,甚至遠赴南極進行考察和化石發掘等。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等的支持。?


    相關文章

    翼龍頭骨如何演化?最新研究揭秘

    中新網北京4月24日電(記者孫自法)作為億萬年前曾稱霸藍天的古脊椎動物,翼龍自200多年前發現以來,其神秘的起源與滅絕、同恐龍和鳥類的關系,以及復雜頭骨的演化等一直備受關注,也持續存在爭議并充滿挑戰。......

    科學家發現熱河生物群新翼龍——友好美麗飛龍

    近日,《科學報告》(ScientificReports)報道了一件遼西熱河生物群保存完整精美的翼龍骨架和一件不完整的翼龍頭骨化石。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和巴西國家博物館/巴西里......

    宏演化研究書寫了一段翼龍“興亡史”

    作為第一種演化出動力飛行能力的脊椎動物,翼龍的宏演化問題在古生物學界一直備受關注。近日,《當代生物學》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下簡稱古脊椎所)一項關于翼龍多樣性大尺度演化的成果......

    宏演化分析揭示翼龍的興亡史

    2023年2月13日出版的《當代生物學》(Current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科院古脊椎所余逸倫,張馳研究員,徐星研究員關于翼龍多樣性大尺度演化的成果。該研究詳細的討論了翼龍從起源至滅絕多樣性的......

    古脊椎所發現熱河生物群帆翼龍科新成員坎波斯凌源翼龍

    近日,PeerJ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團隊關于熱河生物群翼龍研究的最新成果。該研究報道并描述了在遼寧凌源熱河群九佛堂組發現的帆翼龍科一新屬種——坎波斯凌源翼龍(Lin......

    港中大研究:1.5億年前小型翼龍已能水面起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4/477929.shtm中新網4月25日電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中文大學古生物學研究團隊最近分析了一種古代翼......

    翼龍羽毛早在恐龍時代之前就已色彩斑斕

    1.13億年前翼龍頭頂上的一根1.5毫米長的小羽毛。 圖片來源:AUDECINCOTTA一項對巴西化石的最新研究表明,翼龍——一種有堅韌翅膀的飛行爬行動物,身上也披著各種顏色的微小羽毛。這一......

    蘇格蘭發現侏羅紀時期最大翼龍化石

    《當代生物學》近日發布研究稱,英國科學家在蘇格蘭西北海岸的斯凱島上出土了一具保存異常完好的翼龍化石,該翼龍翼展約為2.5米,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侏羅紀時期最大的有翼爬行動物。該翼龍頭部具有空氣動力學特征,......

    首次發現三維翼龍胚胎“哈密翼龍伊甸園”揭秘翼龍生命史

    哈密翼龍生態復原圖。科研人員展示哈密翼龍蛋及胚胎化石模型和哈密翼龍復原圖。翼龍蛋化石(右)。哈密翼龍復原圖。翼龍下頜骨化石。看到鳥兒在天空飛翔,你會想到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哪種脊椎動物最早在天空飛翔嗎......

    科學家發現翼龍具有羽毛狀結構

    翼龍是一種會飛的爬行動物,與恐龍一起生活在約2億3千萬年至6600萬年前。盡管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翼龍體表覆蓋著一層毛發,但是這些毛發結構往往被認為與鳥類羽毛截然不同。來自中國、英國、愛爾蘭和中國香港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