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12-10 14:59 原文鏈接: 科學家揭示內蒙古草原近40年碳匯功能變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韓興國、陳世蘋等與合作者揭示了內蒙古草原近40年碳匯功能變化。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草原作為巨大的碳庫,貢獻了全球碳儲量的三分之一,其中近90%的碳儲存在土壤中。作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生態系統,草原碳交換表現出劇烈的年際波動,成為主導全球陸地碳匯年際變異的主要區域。劇烈的年際波動和土壤碳通量的不確定性,導致草原碳匯功能評估一直存在巨大爭議。內蒙古草原是我國溫帶草原分布面積最大的區域,不僅是我國傳統的畜牧業基地,同時也是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的綠色生態屏障。因此,在“雙碳”背景下,準確量化內蒙古草原碳平衡過程,評估該區域草原碳匯功能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

    對此,韓興國團隊利用長期通量觀測數據,使用隨機森林尺度上推方法,對近40年內蒙古草原區域水平碳交換與碳匯功能進行了估算。研究表明,1982—2018年的近40年,內蒙古草原平均表現為弱碳匯,其強度為2.43 ± 6.71 Tg C yr?1。生長季降水和葉面積指數是區域碳通量年際變異的主要驅動因子。長期干旱對草原生態系統總初級生產力的抑制作用顯著高于生態系統呼吸,導致期間內蒙古草原由碳匯轉變為碳源。

    研究人員還將本研究結果與目前通用的全球通量數據產品,包括FLUXCOM通量數據集、CMIP6多模型擬合結果和基于JenaCO2的大氣反演數據等進行了比對,結果發現雖然部分數據產品能夠較好地反映內蒙古草地碳通量空間分布格局,但對本區域碳通量年際變異的擬合效果均較差。因此,進一步加強草原碳通量的長期觀測,對準確評估區域及全球草原碳匯功能,特別是時空動態變化非常重要。

    文章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agrformet.2023.109719


    相關文章

    我國科學家發現植物性狀變化調控濕地碳匯功能

    濕地排水以后,碳匯功能會下降嗎?基于對我國典型排水濕地的系統調查,來自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從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的全新視角出發,發現植物功能性狀變化對濕地碳匯功能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

    植物所等揭示內蒙古草原近40年碳匯功能變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韓興國、陳世蘋等與合作者揭示了內蒙古草原近40年碳匯功能變化。相關成果發表于《農業和森林氣象學》。草原作為巨大的碳庫,貢獻了全球碳儲量的1/3,其中近90%的碳儲存在土......

    科學家揭示內蒙古草原近40年碳匯功能變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韓興國、陳世蘋等與合作者揭示了內蒙古草原近40年碳匯功能變化。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griculturalandForestMeteorology。草原作為巨大......

    杭州灣南岸海岸帶碳匯調查項目通過專家驗收

    2月9日,由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一所)牽頭、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二所)共同承擔的“杭州灣南岸海岸帶碳匯調查、評估與價值核算”項目在浙江省寧波市召開專家驗收會,寧波市......

    科學家揭示近20年青藏高原湖泊從碳源變碳匯

    近日,《科學通報》發表的一項研究闡明了青藏高原湖泊二氧化碳交換通量及碳源匯特征,揭示了青藏高原水體碳交換過程的驅動機制。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于貴瑞、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高揚、中國科學......

    從吸收變排放?熱帶雨林吸收碳的能力早已經開始下降!

    近日,《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研究,這項研究對30萬棵樹木進行了30多年的追蹤,最后得出結論認為,全球熱帶森林從大氣中去除碳的能力正在下降。圖片來源于網絡由利茲大學領導的全球科學合作組織(global......

    氣候變暖削弱北半球高緯度陸地生態系統夏季碳匯功能

    12月19日,《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汪濤和教授樸世龍及其合作團隊題為Emergingneg......

    氣候變暖削弱北半球高緯度陸地生態系統夏季碳匯功能

    12月19日,《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汪濤和教授樸世龍及其合作團隊題為Emergingneg......

    樸世龍教授:土地利用變化全球生態系統碳匯快速增加

    陸地生態系統通過其碳匯功能降低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減緩氣候變暖;而陸地碳匯對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十分敏感。陸地碳匯的動態變化及其驅動因子,是目前全球碳循環研究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表......

    中外科學家揭示水泥是被長期忽視的大型碳匯

    日前,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所研究員郗鳳明率領的研究團隊與哈佛大學、劍橋大學、沈陽建筑大學等國內外16家研究機構合作,闡明和量化了水泥材料全生命周期的碳吸收,發現水泥材料是重要的碳匯,對全球碳循環有重要影......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