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類學家發現非洲是人類的發源地。古人類以非洲為中心逐漸遷徙到其他大陸。現今,人類足跡遍布地球各大陸。常年冰凍的南北極也不乏人類的足跡。有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在古人類演化和擴散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歐亞板塊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板塊。歐亞板塊西部與非洲大陸直接相連,是古人類走出非洲的第一站。人類居住最為密集的亞洲南部和東部,其氣候主要受到季風環流(亞洲季風)的影響。亞洲季風是全球最大、最活躍的季風系統。然而,關于過去亞洲季風變化在古人類從非洲遷徙到東亞過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黃土與氣候變化研究團隊研究員敖紅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安芷生,聯合韓國釜山大學博士阮驕楊、西班牙人類演化國家研究中心教授María
Martinón-Torrese、英國劍橋大學博士Mario Krapp等,基于中國黃土的高分辨率亞洲夏季風重建、東亞古氣候模擬、整合亞洲古人類遺址記錄、古人類棲息環境模擬,探討了軌道尺度亞洲季風變遷與古人類從非洲遷徙到東亞之間的關系。
古氣候重建和模擬表明過去28萬年來,亞洲夏季風具有~10萬年、4萬年、2萬年的周期變化,由太陽輻射、全球冰量、溫室氣體含量共同驅動(圖1)。研究通過亞洲古人類遺址和古氣候數據的綜合對比發現,智人(Homo sapiens)從非洲遷徙到東亞發生在距今12-7萬年前,對應亞洲季風降雨增加和溫度升高的末次間冰期環境。與亞洲氣候變化相反,非洲東南部氣候在末次間冰期顯著變干。進一步綜合古人類棲息環境模擬結果(圖2),該研究提出了亞洲季風加強和非洲東南部氣候惡化的共同作用導致智人從非洲向東亞的遷移。
近期,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研究工作得到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陜西省青年拔尖人才計劃、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項目等的支持。
古人類學家發現非洲是人類的發源地。古人類以非洲為中心逐漸遷徙到其他大陸。現今,人類足跡遍布地球各大陸。常年冰凍的南北極也不乏人類的足跡。有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在古人類演化和擴散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歐亞板......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員方小敏帶領新生代環境團隊與合作者,從有精確年代控制的典型盆地巖性變化、氣候環境記錄、高原隆升記錄及模型模擬4個角度,系統梳理了當前亞洲氣候研究的主要進展,從時空變化上提出了亞洲季......
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全球變暖已成為當前重要環境問題。漸新世(距今~3400–2300萬年)是地球從兩極無冰的溫室模態轉換到南極發育大規模冰蓋的單極冰室模態后的第一個時代。期間,大氣CO2濃度在~400-......
亞洲季風自熱帶印度大陸延伸到溫帶東亞,是地球上獨特的、強大的徑向大氣環流系統。印度季風是亞洲季風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主要水汽來源(圖1),對亞洲季風的變化形成具有重要影響。目前,印度季風的形成演化與驅動機......
眾多證據表明,青藏高原隆升制約著亞洲季風系統的演化。花粉作為可以隨風傳播的重要媒體,有極大潛力可以發展成為衡量季風活動的風力和方向的代用指標,用于青藏高原上的古季風活動的檢測和評估。因此,有必要建立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