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8-31 12:33 原文鏈接: 科研平臺如何真正共享和開放?

      ——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實驗中心

      【導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處合肥,地理條件并不優越、每年獲得的科研經費數量也相對有限;但在這里,每年都孕育了多項大獎,包括各種國際大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優秀博士論文獎……奧秘之一就是他們集中資源,打造了幾個大型公共實驗平臺,生命科學實驗中心就是其中之一。這里不僅有一流的儀器設備,更有經驗豐富的儀器管理者提供技術支持,并且平臺儀器實現了24小時全天候開放。儀器共享、開放平臺,這些字眼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那么,他們是如何實現真正的開放的呢?分析測試百科網將帶您揭開其中的奧秘……

      中心概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實驗中心隸屬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公共實驗中心,是中科大五個公共實驗平臺之一,也是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的重要技術支撐系統。中心始建于2000年初,由國家“985”一期工程和國家“211”工程專項經費撥款及科學院專項經費與校自籌資金建設而成。中心包括實驗儀器中心、實驗動物中心、生物安全實驗室和生物技術藥物中試基地。生命科學實驗中心不僅對校內外開放儀器平臺,而且實現了全天24小時開放;它是國家實驗室、PI們科研的重要技術支撐,也獲得了學校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在中國生命科學公共平臺管理與發展研討會召開期間,中心主任王光輝教授和羅昭鋒老師向本網記者介紹了中心實現平臺開放的一些經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實驗中心

    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實驗中心 王光輝主任

      集中資金建平臺 PI享受真正的實惠

      中國科技大學把拿到的科研經費集中起來,建了五個平臺,生命科學實驗中心就是其中一個。這種集中帶來的效果是:

      1) PI可以使用多種大型設備。PI/教授的資金購買大型儀器其實都有困難,很多是無法購置;或者是購買了一臺,購買不了另一臺。而平臺購置大型設備是全面的,可以讓每個教授都能得到真正的實惠,為科研提供利器。

      2) 教授自己的經費只需購買一些小型的儀器設備和耗材,用于實驗室的基本運行。

      3) 對于吸引人才有好處。這正所謂“筑巢引鳳”,很多歸國科研人員,一到這里就可以開始工作,甚至是在沒有任何設備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立即開始科研工作。

      規范的管理制度 確保中心的穩定運行

      在中國科技大學召開的“中國生命科學公共平臺管理與發展研討會”上,很多其它科研單位平臺的老師們談到設備購買、學校支持等問題。比如:設備往往是某個歸國的PI要求購買的,購買的理由往往是“在國外就用這套儀器”,結果中心的老師在設備購置時的話語權不夠,導致后來的儀器驗收、共享程度都存在問題。而中科大生命科學實驗中心在這方面建立了規范的管理制度。

      首先,學校領導非常重視平臺的建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侯建國院士倡導并建立了公共平臺,并曾直接負責管理,對平臺建設的意義、作用、規范、制度等都有深刻的了解,因此可以從學校層面上高度重視中心的建設。

      而在儀器采購方面,科學實驗中心也享有更多的話語權和決策權。據中心主任王光輝老師介紹,中心購買儀器的流程是,首先由各課題組專家或者實驗中心根據用戶需求,提出儀器購買需求,搜集廠商的報價;然后由施蘊渝院士等8位院士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論證購買的必要性;按照儀器需求程度的優先級進行排序,然后由實驗中心根據實際經費狀況依次購買,

      所有的大型儀器都放在平臺,大家享有平等的使用權。這樣做的好處是,儀器統一采購,公共使用,大大提高了國有資產的利用率。

      在管理方面,中心的設備實行非盈利性的收費管理制度,主要用于后續的儀器維修、補充常用耗材,更好地保障儀器的正常使用。

      但在科學實驗中心這類平臺的運行管理中,參與研討會的各學校和科研單位的老師普遍反映一個問題,即如何讓平臺的老師能夠更好地發展。有些學校介紹的經驗是:讓平臺的工作人員比課題組的科研人員有更快的晉升速度;或者讓平臺的老師直接參與課題研究。據悉,中科院系統正在籌劃鼓勵一線儀器管理人員開展實驗方法的創新研究,不久的將來一線的儀器管理人員將有獨立的經費來源。中科大科學實驗中心在這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比如他們在中心也配備了一些基礎實驗條件,讓平臺的老師可以更好地開展完整的課題研究。中心還自己開發了性能優異、價格低廉的用于Biocore儀器的芯片。

    ,

      24小時開放 充分發揮平臺的綜合配置作用

      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實驗中心大型儀器平臺采用的是培訓、授權、預約、刷卡的服務模式,因此,全天候開放成為中心的最大特色。對于經常使用儀器的用戶,中心會對他們進行培訓,使其具有操作資格;對于偶爾使用儀器的用戶,采取送樣測試的方式。

      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只要做課題用到的儀器,獲得資格后都可以使用儀器。中心有非常強大的預約和上機系統,但是從來沒有強制大家預約。而效果是,對于使用率較高的儀器,大家非常踴躍地預約,比如筆者現場看到預約系統中顯示的情況是:量熱儀的預約已經到了下個月,完全達到了100%的使用率。同時預約也非常靈活,每個預約者都可從中心預約系統的網站上看到:哪個時段,哪個人預約了,聯系手機是多少。這樣,如果誰有特別緊急的實驗,可以根據聯系方式自行溝通和協調。對于離心機等使用頻率高、操作時間短(比如只需要幾分鐘)的儀器,只要儀器空閑就可以使用,不必再到網站上預約。

      在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實驗中心,不僅設備是開放的,儀器培訓也是開放的。每學期中心會有集中的、關于儀器介紹的免費培訓,這種培訓不僅面對科大的學生,也面對其它高校的學生,培訓前在網上會發布通知。培訓主要介紹中心可以做什么工作、提供什么服務等。

      中心還提供關于儀器使用的培訓,主要是面對校內學生。儀器使用培訓一個學期至少兩次,每次培訓時間1~2周。對儀器使用的培訓更詳細,包括樣品準備、儀器如何使用等。平臺的網站上還有儀器操作的PPT課件供學生下載學習。

      在完善的管理制度基礎上,由中心羅昭鋒老師牽頭開發了實驗室管理系統。這套系統的特點之一是采用刷卡(校園一卡通)管理儀器,筆者看到開放的每臺儀器旁邊都有一個刷卡設備,據了解主要用于控制儀器的電源、或電腦顯示器、或儀器顯示面板。具有資格的老師或學生預約后,來上機時只需刷卡即可操作儀器,不需要中心的老師在旁邊看管,可以真正實現24小時運轉,并降低了中心老師的管理難度。由于每個操作者的使用記錄都清清楚楚,因此操作者的責任意識很強,大大降低了儀器的故障率。

    實驗室管理系統刷卡設備

      實驗中心除承擔本院的部分教學和各實驗室的科研任務外,還服務全校并面向社會。目前已有數十家著名大學和研究所前來測試合作。對外工作的開展,使生命科學實驗中心真正成為社會共建、社會共享的大平臺,充分發揮了資源的配置效應。儀器中心除大型儀器外,還配備了部分常規儀器設備,并建立了功能齊備的樣品準備室,為外單位前來測試合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即外來人員只需帶著樣品就可以來測試。

      眾人開槳劃大船 不斷推動平臺發展

      為了充分實現大型儀器共享,推動平臺建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實驗中心聯合國內其它知名高校和中科院相關院所發起了中國生命科學公共平臺管理與發展研討會,研討會第一屆始于2008年,是非盈利的公益性會議。會議致力于推動生命科學領域公共儀器平臺的建設和健康發展。通過會議實現各單位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從而推動各單位之間的人力資源和儀器資源的共享與協作。會議主要探討公共平臺的管理(包括自動化管理)、資質認證與認可、資源共享、激勵機制、人才隊伍建設以及儀器管理人員的職業生涯規劃等問題。

      到2010年8月19日,已經是第三屆會議,三屆以來,規模不斷擴大,也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討論的內容也不斷深入,從生命科學公共技術平臺的管理、運行和發展,到平臺管理、技術隊伍建設、資源共享以及平臺增值服務等方面的內容,以實現平臺價值的最大化。

      會議一直以來秉承技術隊伍建設是平臺建設的核心、共享是實現儀器資源有效利用的方式的理念,圍繞建設一流的技術隊伍,探討高級儀器管理人才的培養機制、技術隊伍的發展和職業生涯規劃等主題,會議將探討平臺間資源共享機制,包括如何推進各成員單位間的交流與協作,實現儀器資源和人力資源共享,以及信息交互平臺的搭建等。另外,還將探討平臺會議的可持續發展等問題。

      會議的組織者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實驗中心的羅昭鋒老師表示,今后希望能請一些技術專家開設一些培訓,一方面幫助技術人員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幫助大家解決實際問題。今后更進一步的期望是,在實現大型儀器共享的同時,實現人力資源的共享。

     

      簡介:關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實驗中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實驗中心隸屬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公共實驗中心,是中科大五個公共實驗平臺之一,也是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的重要技術支撐系統。中心始建于2000年初,由國家“985”一期工程和國家“211”工程專項經費撥款及科學院專項經費與校自籌資金建設而成。中心包括實驗儀器中心、實驗動物中心、生物安全實驗室和生物技術藥物中試基地。

      實驗儀器中心

      實驗儀器中心是擁有60多臺件套先進的大中型進口儀器設備,價值五千多萬人民幣。是生命科學實驗中心建制相對最完善的。中心由細胞分析儀組、蛋白質分析儀器Ⅰ組、蛋白質分析儀器Ⅱ組組成。其中,蛋白質分析Ⅰ組主要提供分子水平的各種研究手段,包括各種色譜、光譜、藥物篩選、材料研究以及分子間相互作用分析儀器。蛋白質分析儀器Ⅱ組提供蛋白質組學水平的各種研究手段。

      實驗動物中心

      實驗動物中心由清潔級動物房、SPF級動物房、普通級猴飼養房組成。SPF級動物中心于2005年1月建成,總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已通過安徽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組現場驗收,獲得了安徽省科技廳發放的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實驗動物中心在組織管理、人員結構、環境設施、實驗動物來源、飼養與使用等方面配備了必要的設施條件,建立了一整套標準操作規程。目前在使用的動物有SPF級的小鼠、大鼠,清潔級小鼠、大鼠、豚鼠、兔,普通級獼猴,還有部分轉基因鼠、基因敲除鼠用于科學研究。

      生物安全實驗室

      生物安全實驗室建成于2004年9月,配套設施按國內最高標準配置。將主要用于A類病原微生物的基礎研究、疾病診斷和防治工作。

      生物工程中試基地

      生物工程中式基地于2004年9月30日建成,主要進行基因工程創新藥物中試產品的研制和細胞治療制劑以及基因治療方案的應用研究。基地建了的原核基因工程藥物、真核基因工程藥物、蛋白質純化分析和細胞大規模培養四條中試生產線,具備國家一級資質。

      除此之外,中心還有為數不少的生命科學基礎實驗室和樣品制備、前處理實驗室。所以,如果一個教授剛回國,即使沒有任何科研設備,也可以開始實驗。

      本網站收錄前沿實驗室: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實驗中心

    相關文章

    生命分析新技術及新方法:光譜揭秘生命密碼

    2024年11月30日,第23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和第五屆光譜年會暨黃本立院士百歲華誕學術研討會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相關鏈接)。會議次日,以“生命分析新技術及新方法”為主題的的分會場1上,國家納米......

    北京又一產研院揭牌打造生命科學產業新高地

    為加強科技成果從1到10的轉化工作,北京懷柔科學城管委會聯合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等共同發起設立了北京懷柔科學城生命科學產業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產研院),并在近日舉辦的第四屆雁棲......

    全球生命科學集群創新報告發布:京滬等已成全球創新新興力量

    國際知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11月28日向媒體發布消息說,其近日在2024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上發布中文版《全球生命科學集群創新發展報告2024》,通過分析全球生命科學的創新趨勢及發展機遇和挑......

    ACAIC2024主題論壇二:生命科學創新與下一代分析儀器

    ACAIC2024主題論壇二:生命科學創新與下一代分析儀器2024年11月15-16日,第九屆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大會(ACAIC2024)在廣東深圳隆重召開。大會次日,主題論壇二“生命科學創新與下一代分......

    上分!河南師范大學采購2億元儀器設備

    近日,河南師范大學連續發布多個中標公告,采購儀器設備包括高分辨冷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超靈敏全譜段熒光光譜儀、雙球差校正透射電子顯微系統、核磁共振波譜儀等,中標總金額超過1.1億元,中標產品品牌有HI......

    打造創新高地,2025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主題聯展煥新歸來!

    近年來,《中國制造2025》、《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以及《“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等多項重要政策文件的相繼出臺,均彰顯了國家對醫藥產業創新高地建設與生物經濟先......

    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一鏈融通

    “我們孵化的3款心血管領域首創產品,可快速檢測診斷暴發性心肌炎、心梗后心衰、主動脈夾層,目前均處于臨床階段,計劃明年上市。”11月7日,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武創院”)院長助理王慧中說,武......

    默克生命科學副總裁吳波:加強本土化建設,是應對行業挑戰的重要方式

    自2018年首屆進博會以來,默克每年都會以各種形式參與。隨著溢出效應持續放大,進博會已然成為跨國藥企拓展中國市場的重要平臺。11月6日,2024第七屆進博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默克集團與成都東部新......

    AI+生命科學,下一個美業增量大風口?

    來自生命科學的前沿研究,始終是化妝品行業創新的重要源泉。而在探索生命科學的邊界中,人工智能(以下簡稱:AI)技術正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尤其是在蛋白質科學領域,AI技術的應用正在揭開蛋白質的神秘......

    iPSC細胞領軍企業中盛溯源完成1.5億元B輪融資,加速管線臨床及商業化

    近日,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盛溯源”)已完成1.5億元B輪融資首關。本輪融資由廣州產投領投,聯合中源投資、國聚創投、合肥高投和老股東君聯資本等機構投資。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加速推進中盛溯......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