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兒身后不起眼的小房子,就是我們每天關注的空氣質量數據的來源。
“今天陽光特別強,臭氧超標了。”隨著空氣質量監測系統的發展,通過手機APP或者門戶網站查閱空氣質量,幾乎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手握數據終端,您會不會好奇數據源頭和傳輸過程?前陣子,媒體曝光了一些地方在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周邊重點灑掃的現象。怎樣防止監測數據造假?為啥監測數據與個人直觀感受存在差距?近日記者走進監測站點,揭開空氣質量“大數據”的神秘面紗。
自動采樣,實時分析,空氣質量監測有精準范兒
隨著站點增加,服務信息將更“貼身”
烈日當空,車水馬龍的街邊靜靜佇立著一座四四方方的小房子,乍一看還以為是造型獨特的報刊亭。“這就是標準配置的空氣監測站,大小是3米×3米。不過我們正在進行改造升級,完成后新建的站點都是3米×7米。”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自動監測室主任魏強介紹道。
這個小房子,就是我們每天看到的空氣質量大數據的誕生地。不到20平方米的房間里,微波爐大小的監測儀器從房頂至地板整齊碼放。儀器上分別標識著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PM10、PM2.5六項污染物。
魏強指向房頂,“看到天花板附近的玻璃瓶嗎?那就是我們抽取室外空氣的工具。實時采得的樣本被輸送到與玻璃瓶相連的管子中。管道分別通向不同的儀器,監測不同的污染物指標。”
這些污染物監測數據,會實時顯示在房間中央的電腦屏幕上,并隨時傳輸至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所有設備均自動運行,專業團隊一兩周進行一次常規維護就夠了。
北京市從1984年開始建設數據監測網絡。到2012年,已有35個站點。今年,環保部門正在開展網絡系統升級,預計明年將有更多的站點建成并投入運行。
北京市環保局環境監測處副處長董險峰表示,新的監測站類型更豐富,增加了農村站、山區站、工業集中區等站點。此外,還新建了垂直站,能對分層流動的大氣進行垂直梯度分析,讓監測變得立體。監測時,除了常規儀器,針對PM2.5單項監測的小型設備也將大規模投用,這種設備看起來像小型電表箱,布設非常方便。
“大數據基礎網絡的升級,讓空氣質量監測服務更具‘精準范兒’。”董險峰拿出手機,打開監測中心官方APP“北京空氣質量發布”,指著屏幕對記者解釋道,“現有35個監測站,民眾可以找到距離較近的點位作參考。以后站點多了,空間分析會更精準,市民能找到離自己更近的站點,實現空氣質量信息的‘貼身’服務。”
站點選址有講究,多管齊下防數據造假
國控監測點將由國家統一運營管理,阻斷人為干擾的可能
空氣質量新標實行之后,百姓對監測數據還有很多不放心。有人認為,監測站往往設立在環境良好的公園等地;有些地方甚至在站點周邊重點灑掃,試圖“美化”監測數據。
站點選址有“貓膩”,恐怕是大家都擔心的問題。對此,環境保護部監測司環境質量監測處處長肖建軍表示,監測站嚴格按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布設技術規范》選址,兼顧代表性、科學性、穩定性和維護的便利性。按照功能劃分,包括評價站點、區域站點和交通站點等。評價站點反映的是空氣質量的整體狀況和變化趨勢,主要依據建成區面積和人口密度確定;區域站點反映的是污染物區域傳輸和影響范圍,主要布設在大氣傳輸通道上。
“有些城市在公園選點,是因為實際工作中,既要考慮城市規模、空間代表性等,還要考慮點位采樣高度、運行穩定性等因素。”肖建軍說,“這類站點的空氣污染程度并不一定低。我們在一些城市做過統計,公園站點的污染物濃度在某些時段比其他站點高。”
為保證數據真實,國家設了幾層關卡,防止人為干擾。
第一關,是數據的“一點多發”。各地監測站的數據,在對社會自動發布時,會同步傳輸到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間不存在時間差,內容也完全一致。
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大氣室主任李云婷告訴記者,早年間不少站點都實行人工監測,數據從產生到發布的周期長。現在所有站點都自動采集數據,并每小時對外發布,大家看到的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都是最新鮮、最真實的。雖然受儀器故障影響,監測數據偶爾會有異常,但專業技術人員會在隨后的審核過程中檢查更正。
第二關,是遠程監控。肖建軍表示,在線遠程質控平臺囊括了現有的1436個國控監測站。一旦關鍵參數有異常,監控平臺會自動報警,環保部門會派人檢查。
董險峰以北京為例分析道,“北京每個點位都有視頻監控,如果出現影響環境監測的問題,能被第一時間發現。此外,如果某一站點的數據明顯異于其他點位,一般不會將其納入統計結果,我們也會去現場核實。”
第三關,是國家每年開展的飛行檢查、交叉檢查等。董險峰解釋,前者是在不通知當地環保部門的情況下,直接派巡視員去站點,后者是不同省市之間的互查。
“未來,按照‘誰考核誰監測’的原則,國家將上收所有國控空氣質量監測站點,由現在的地方自管轉為國家統一運維、質控和管理。”肖建軍指出,這能從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防止人為干擾,確保數據真實可靠。
談及監測站點重點治理的問題,肖建軍表示,希望地方政府能把力氣用在大氣污染治理上,如果只追求短期效應,不落實源頭治理,就是舍本逐末。
讓枯燥的數據“活起來”,縮小與百姓感受的差距
技術創新,多渠道滿足公眾信息需求
在監測部門看來,數據的真實度有所保證。然而不少市民卻覺得,環保部門公布的數據,時常和自己的感受不一致。“今天數據顯示中度霾,可看這天兒怎么也是重度了吧!”“都說今年環境治理成效初顯,但冬天霧霾這么重,是不是又忽悠大家呢!”
數據是干巴巴的,老百姓的感受可是活生生的,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數據與公眾感受兩張皮?
李云婷認為,近年來,公眾對空氣質量高度關注,重污染天氣的直觀沖擊太過強烈、深刻,甚至蓋過了人們對優良天氣的印象。“公眾感受是檢驗環境治理成果的重要標尺,也是支持我們工作的強大動力,希望通過努力,能讓‘APEC藍’‘閱兵藍’常駐北京。”
“監測數據不僅為決策和執法提供重要依據,還應為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供準確信息,”肖建軍說,“我們歡迎并且需要公眾監督。”
為了讓各方都能看到北京市35個監測站的實時數據,監測中心嘗試多渠道發布,并特別注重與新媒體結合。以前,監測中心官方微博用excel表格發布數據,有網友留言表示“太死板了”。于是工作人員調整思路,采用文字、遙感圖片和背景介紹等多種方式,一下子拉近了與民眾的距離,各大媒體也開始頻繁轉載官方數據。“了解公眾需求,才能把服務工作做到點子上。”董險峰說。
肖建軍說,環保部門在積極探索與公眾互動的方式,比如加大科普力度、改進信息發布方式、向公眾開放監測站進行參觀等。
讓枯燥的數據“活起來”,縮小與百姓感受的差距,是監測部門努力的方向。不過,工作人員表示,仍有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例如,目前交通干線上的監測站只覆蓋到四環以內,五環、六環以及各大高速路上都沒有,而這些地方恰恰允許大貨車通行。“大貨車雖然不能進六環,但不代表對北京空氣質量沒影響。缺少站點,我們無法具體分析。今年加密布點之后,才能一探究竟。”李云婷說。
此外,加強部門聯動,也極為必要。董險峰表示,今后北京需要建立部門間的監測數據共享平臺,提高各類數據的使用效益。“數據不利用就是‘死’的,僅供一個單位使用是低效的。讓數據‘活’起來,我們的供給才能充分滿足老百姓的需求。”
西安市環境監測站2025年05月政府采購意向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本單位2025年04月至2025......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胡斯勒圖和石崇等,聯合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日本東海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日本千葉大學、法國里爾大學、英國氣象局......
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日前,黑龍江省實施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收官。三年來,全省上下齊心協力,攻堅克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顯著提升,為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交上了一......
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河南省財政廳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豫財購〔2020〕8號)等有關規定,現將河南省生態環境監測和安全中心2025年2(至)3月采購意向公開如下:序......
環境監測是指環境監測機構對環境質量狀況進行監視和測定的活動。環境監測是通過對反映環境質量的指標進行監視和測定,以確定環境污染狀況和環境質量的高低。環境監測的內容主要包括物理指標的監測、化學指標的監測和......
蘇州市相城生態環境局2025年2月(第1批)政府采購意向公告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江蘇省財政廳關于做好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等有關規定,現將蘇州市相城生態環境局2025年2月(......
關于第三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獲獎集體和個人的通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總工會、團委、婦聯、市場監督管理局(廳、委):為深入貫......
近日,2024中國藍天觀察論壇在京舉辦。會上發布了《中國空氣質量改善的健康效應評估2024:關注生命早期暴露》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對成人健康收益的評估,進一步證實我國清潔空氣行動所帶來的......
《陜西省生態環境監測服務監督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將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規定》明確,采取數智化管控手段,對生態環境監測服務活動進行全流程監督,并規定應當建立聯合執法和信息共享機制。陜......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有關法律法規要求,我部組織起草了《生態環境監測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及其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