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月球·行星·科學與探測”學術研討會,于11月3日至4日在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召開,會議由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隕石學與天體化學專業委員會、中國空間科學學會月球科學與比較行星學專業委員會、中科院地球化學所聯合主辦。
本次會議設有月球與深空探測、隕石學、行星地球三個專題,交流近幾年來月球及行星探測所取得的成果及經驗,探討今后的研究計劃及重點。涉及月球探測與研究,包括月球的關鍵科學問題、嫦娥一、二期的科學研究成果、月球探測的關鍵技術與數據處理方法、月球樣品的保存和處理技術、月球樣品的實驗室分析技術等;隕石研究和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火星、金星、小行星、彗星的主要科學問題與深空探測規劃和關鍵技術;地球的物質組成、形成和早期演化歷史等。
此次會議邀請到地球化學所所長胡瑞忠、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到會并致辭。來自中科院地質與地球與地球物理所,國家天文臺,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等單位的著名學者在會議上進行了23場專題報告,大會共收到論文50篇。此次會議氣氛活躍,討論熱烈,會外展板交流充分。
地球科學家、科學作家趙豐在一篇有關單位計量的文章里開篇就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用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乘以π再除以2,為什么得到的數字非常接近整數1萬?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的確愣了一下,但隨即就明白了......
在大堡礁,海洋溫度上升導致大規模珊瑚礁白化事件。圖片來源:《新科學家》網站【今日視點】◎記者張佳欣明年今日,我們可能仍住在與此時此刻同樣的房子里,開著同樣的車,做著同樣的工作。英國《新科學家》網站6月......
火山作用是月球最重要的地質活動之一。探索火山作用的過程和機制對闡釋月球的演化歷史至關重要。通常情況下,早期月球內部熱膨脹導致上覆巖石圈受張力發生破裂,而裂隙為巖漿上涌噴發提供了通道,從而形成月表火山及......
地球大數據的爆炸式增長推動著地球系統科學向數據密集型范式(Data-intensiveparadigm)轉變,并為破譯和解析復雜的地球系統奠定了基礎。如何從海量、多源、異構、泛在的地球大數據中汲取所需......
科學家們通過在兩倍于以前的壓力下進行聲速測量,更準確地約束了地球核心的組成。在15年前由AlfredQ.R.Baron在RIKEN材料動力學實驗室開始的一項計劃的基礎上,研究人員終于能夠在與地球內部核......
認真閱讀下面的文章,并思考文末互動提出的問題,嚴格按照 互動:你的答案 格式在評論區留言,就有機會獲得由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提供的優質科普書籍《NASA自然百科:認識宇宙》。嘗試回答......
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成功開發了一種新的分析系外行星的方法,他們在研究KELT-9b行星時,首次在其大氣層中發現了一種稀有元素鋱。這項研究成果的發現對于科學家確定系外行星的年齡以及它們是如何形成的......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何宏平團隊通過研究,揭示了太古代陸地表面的地球動力學氧化。相關成果4月21日發表于《通訊-地球與環境》(CommunicationsEarth&Environ......
4月24日,在2023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啟動儀式上,國家航天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本次發布的影像圖為彩色,包括按照制圖標準分別制作的火星東西半球正射投影圖、魯賓......
新華社南京4月12日電(記者王玨玢)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我國首顆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夸父一號”準實時觀測數據12日起向國內外試開放。此次數據試開放的范圍,包括自4月1日起的太陽硬X射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