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近日舉行了揭牌儀式。信息、生物、材料、物理、微電子等7個院系的掌門人共同按動啟動鈕,多學科共同支持類腦研究。清華大學新任校長邱勇到場致辭。他表示,希望類腦計算推動跨學科的研究發展。
類腦計算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鈸院士說,類腦計算比曼哈頓計劃更有挑戰性。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教授對“類腦計算系統”的概括是:借鑒人腦信息處理方式,可以實時處理非結構化信息、具有學習能力的超低功耗新型計算系統。
此前不久,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類腦智能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整體性啟動類腦智能研究。其目標是融合智能科學、腦與認知科學的多學科優勢,研究創新性的認知腦模型,實現類腦信息處理、類腦智能機器人等相關領域理論、方法與應用的突破。
據科技部基礎司有關人士透露,科技部正在做面向2030年的科學研究計劃,制定中國的腦科學和類腦研究方案,工程和生物研究將交叉融合。“中國腦計劃”將是我國正在籌備的6個重大科技專項中的一個。
有關“類腦”研究,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蓄勢待發。
早在2012年,復旦大學就牽頭聯合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十幾所高校及中科院研究所,成立了“腦科學協同創新中心”,推進腦科學研究和轉化應用。
人類一直在對自身進行探究,尤其是搞清楚大腦的工作機理,一直是人類的夢想。對于“造腦”,有幾個路徑,最主要的就是借鑒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結果,用計算機模擬人的大腦功能,也就是人工智能。近幾年,一場人工智能的研發大賽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展開。
2011年,“谷歌大腦”工程啟動,1.6萬片CPU核處理器構建了一個龐大的系統,用于模擬人類的大腦神經網絡,通過深度學習等神經網絡技術和觀看視頻等方式,不斷學習識別各類事物。
同年2月,IBM計算機“沃森”(Watson)在美國一個熱門的電視智力問答節目中戰勝了兩位人類冠軍選手。IBM已經投入10億美元研發,希望利用“沃森”系統理解自然語言,最終能夠媲美世界上最復雜的計算機——人腦。
2012年,美國奧巴馬政府啟動了長達10年的人腦研究項目,繪制大腦圖譜;同時,“人類大腦工程”已入選歐盟旗艦技術項目,獲得歐盟10億~20億歐元科學基金資助,計劃在2018年前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具有意識和智能的人造大腦。
2014年5月,“百度大腦”項目啟動。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百度CEO李彥宏又提出建立“中國大腦”計劃。
其實“人工智能”并不是近些年才有的概念。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系主任楊強教授是2015年國際人工智能大會主席,他對人工智能發展演進進行了歸納。
目前,信息技術領域,由于存儲能力的不斷擴展,海量數據的產生,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深度學習、人工神經網絡等相關領域的飛速進展,讓人工智能重新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我們的夢想不是準確模擬人類的大腦,而是制造出強人工智能。”研制出整體能效比普遍芯片高450倍的神經網絡芯片“寒武紀2號”的陳云霽研究員,是中科院計算所年輕的科學家,他的觀點是:“一旦實現人類級別的強人工智能,憑借機器智能和腦機接口,人類將擁有近乎無限的記憶和計算能力,甚至無限的創造力,最終使得生物的進化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成為更高級的形態。”目前,他已經開始和神經學研究者進行新的跨界合作。
研究大腦機理,一方面是醫學、生物學、心理學家在持續研究,另一方面,眾多計算機科學家投入“人工智能”開發,有人還提出第三條道路。
北京大學計算機系主任黃鐵軍教授是“第三類智能”概念的提出者。所謂“第三類智能”就是在“人類智能”和“人工智能”之外,采用新型微納和光電器件模擬神經元和神經突觸造出的比人腦快億萬倍的“超級大腦”。他的觀點是,不探究大腦機理,不問為什么,只是利用光電系統對大腦進行結構復制。他帶領的團隊正在從視網膜開始,進行大腦“模擬視皮層”光電系統的構建。
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牽頭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人類大腦發育過程中基因調控的演變方式,并展示了染色質的3D結構在其中發揮的關鍵作用。研究人員繪制了海馬體和前額葉皮質中DNA修飾的首張圖譜,這兩個大腦區域......
在華東理工大學的實驗樓里,你或許會看到這樣一位外國學者,他一邊在白板上飛快書寫著方程式,一邊講述著前沿的科學發現。這位學者就是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伯納德·L·費林加。費林加被稱為“分子......
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包容、韌性的可持續交通體系,是支撐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美好愿景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交通領域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據最新一期《自然·納米技術》雜志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磁電納米圓盤,為無創刺激大腦提供了一種新方法,有望替代傳統的植入式或基因改造療法。腦深部電刺激術(DBS)通過在目標大腦區......
10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北京市政府在京舉行揭牌儀式,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正式升級為“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作為國內引領具身智能技術突破與產業協同的關鍵平臺,創新中心升級后將......
9月27日,山河智能舉辦SWPDT135深井套管車載鉆機與SWPDC110深井履帶鉆機交機儀式。交付儀式現場。主辦方供圖SWPDT135車載鉆機與SWPDC110履帶鉆機是山河智能工研院針對礦山應急搶......
果蠅雖然不是最聰明的生物,但科學家仍然可以從其大腦中學到很多東西。現在,研究人員已繪制出一張全新的成年果蠅(黑腹果蠅)大腦圖譜,這也是迄今為止所有生物中最完整的“全腦接線圖”。該圖譜展示了超過5450......
2023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保持穩定增長,投入強度持續提升,基礎研究投入取得新進展,國家財政科技支出穩步增加。一、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情況2023年,全國共......
·“那些大家認為很復雜的高級認知功能,比如推理、數學計算、使用符號等等,在大腦里的工作原理是可以研究的。只要我們找到正確的方式將問題分解和組合,就可以試圖回答那些更為抽象的問題,比如關于意識的問題的。......
文|卜金婷2021年的一整年,劉俁都在經歷失敗。這是劉俁在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做博士后的第一年,他轉換了研究方向。彼時,憑借“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干勁,劉俁一入門就接手了一個大難題:利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