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表現為對稱性多關節炎,常伴有疼痛、疲勞、功能障礙、情緒障礙等,并可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全球患病率約0.5%~1.0%,中國患病率約0.28%~0.45%。《中國類風濕關節炎發展報告2020》指出,國內目前約有500萬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平均發病年齡為45歲。盡管生物性改善病情抗風濕藥已很大程度地改善了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生活質量,但其不良反應仍然是一個問題,特別是對于那些已經有合并癥的患者。因此,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藥物治療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并與患者共同探討綜合性的治療方案。綜合性治療方案不僅包括藥物治療,還包括非藥物干預措施,包括飲食干預(如營養和膳食咨詢),運動療法(身體活動和鍛煉),心理干預(如患者教育管理)等。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中的一些非藥物干預措施。
飲食干預
研究顯示,合理飲食有助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病情控制。不同的飲食和營養補充劑已經在類風濕關節炎中得到了研究,如地中海飲食,維生素 D, 魚油補充劑,益生菌等均顯示出一些有益的臨床效果。
地中海飲食
地中海飲食并不是一種特殊的飲食計劃或飲食過程,而是一種現代營養學所推薦的膳食模式。地中海沿岸國家的傳統飲食略有不同,因此有不同版本的地中海飲食。1993年,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等研究機構聯合推出了地中海飲食金字塔,其以意大利南部、希臘的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克利特島的居民膳食結構為基礎,成為目前人們最為熟悉的地中海飲食模式。地中海飲食強調多吃水果、蔬菜、堅果、豆類和全谷類,增加對海鮮、魚類(富含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如鮭魚和沙丁魚)、橄欖油(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搭配適當紅酒,少量攝入乳制品,減少紅肉的攝入(富含飽和脂肪酸)。既往研究已經顯示地中海飲食可幫助降低罹患心臟病、 糖尿病、中風、抑郁癥、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值得關注的是,地中海飲食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和抗氧化酚類化合物,還有助于緩解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疼痛、關節腫脹癥狀。橄欖油和紅酒中富含白藜蘆醇,可以抑制血管生成和金屬蛋白酶的產生,這些是引起關節炎癥的重要因素。此外,地中海飲食結構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能夠增加腸道菌群的多樣性,有利于促進微生物菌群對膳食纖維的利用,增加短鏈脂肪酸的產生。既往研究發現堅持地中海飲食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其關節活動評分、身體功能和活力得到改善,對疼痛和晨僵也有改善效果。
膳食補充劑
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對人體骨骼健康至重要。研究顯示,相比健康人群,患有類風濕關節炎者更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常伴有骨質吸收增加的情況,但通過補充維生素D可以顯著善預后,主要表現為減輕疼痛和降低C反應白水平。維生素 D 補充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疾病活動度和合并癥(如骨質疏松癥)有積極的改善作用。在早期患者中,使用風濕藥物甲氨蝶呤的同時在飲食中補充維生素D可能會獲得更好的療效。其他的常見補充劑還包括益生菌、魚油和omega脂肪酸、抗氧化劑(硒、鋅、維生素A、維生素 C、維生素 E)等。
禁食
進行科學熱量限制的飲食可以減少類風濕關節炎風險。研究表明短暫禁食(7d~10d)可能會造成短暫的免疫應答水平降低,表現為T細胞活化和炎癥因子減少,抑制免疫系統相關信號通路激活,促進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從過度免疫狀態向正常狀態逆轉,并減輕患者疼痛程度。
運動干預
身體活動是由骨骼肌收縮引起能量消耗的身體移動,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身體活動不足發生率逐年升高,每4人中就有1人處于身體活動不足的狀態。身體活動不足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對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和死亡有重要影響。目前認為身體活動對健康有益,且其在風濕性疾病中的積極作用已被證實。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進行運動干預的目的包括通過適當的身體活動增加患者耐力、肌肉力量,改善肌肉骨骼功能,減少關節/軟組織疼痛和腫脹,提高生活質量,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諸多證據表明,適當的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有助于緩解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疼痛、疲勞癥狀,改善關節功能。
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可緩解關節周圍組織的痙攣,促進炎癥消散,維持或提升心肺功能,改善睡眠質量,緩解關節疼痛。國內類風濕關節炎診療指南中也建議每周堅持1~2次的有氧運動(非高強度的體育運動),不僅可改善患者的關節功能和提高生活質量,還有助于緩解疲勞感。當選擇有氧運動時,患者也應考慮輕到中等強度的鍛煉方式,如游泳、騎自行車和散步等。
力量訓練
力量訓練可以提升肌肉力量,其中抗阻運動,例如使用阻力帶,是力量訓練的主要方式之一。通過這樣的鍛煉,患者可以增強肌力和手部握力,有助于改善癥狀。
心理干預
在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的人群中,很多人可能會面臨心理問題,比如抑郁和焦慮。其中抑郁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的患病率比一般人高出2-3倍,被認為是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這些心理問題可能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因此心理健康在患者的管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心理干預中,常見的幾種方法包括以下幾類。
患者教育管理
通過自我管理培訓、應對技能培訓、模塊化行為教育和患者教育,幫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
應對壓力和基礎心理療法
通過支持性治療、正念和自我調節療法,幫助患者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情緒。
特定心理療法
包括認知行為療法、情緒宣泄療法和催眠療法,專門針對心理層面進行干預。
其中,教育和自我管理方法已得到廣泛認可,事實上患者教育對疾病的管理至關重要,可以幫助提升治療效果。而正念技術有助于減輕疼痛災難化思維、緩解疲勞、減輕疼痛,改善關節疾病活動度評分,且易于實施,患者不必依賴心理治療師。
除了以上幾種干預措施,物理治療也是類風濕關節炎的重要輔助治療手段。雖然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致殘性疾病,可能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非藥物干預可以作為藥物治療的重要補充,有助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實現更好的自我管理,提高生活質量,達到治療目標。
TNIP1,又被稱為A20結合的NF-κB激活抑制因子1(ABIN-1),能夠通過與Toll樣受體(TLR)、腫瘤壞死因子(TNF)、白細胞介素1(IL-1)和CD40等互作,抑制NF-κB的活性【1......
美國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與肺癌風險顯著增加有關。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關節炎與風濕病》雜志。美國梅奧診所瑞貝卡·布魯克斯團隊評估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相關間質性肺病患......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運動醫學中心教授付維力團隊聯合西南交通大學教授謝超鳴團隊在《生物材料》發表論文,該研究構建了一種可注射生物黏附的明膠水凝膠,作為負載益母草堿的葉酸修飾聚多巴胺納米藥物載體,用......
科技日報北京4月28日電 (記者張佳欣)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炎形式。美國杜克大學全球健康中心研究人員報告稱,通過驗血檢測一種新的血清生物標志物,可預測膝關節骨關節炎,比用X光檢測出這種疾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4/520158.shtm記者4月1日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該院骨科、老年骨關節疾病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科研......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和英國伯明翰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證實關節成纖維細胞能從促炎癥表型轉變為促炎癥消退表型并穩定關節中的特定免疫細胞群體,從而促進炎癥消退,這是炎癥性關節炎研究中......
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病變,主要表現為滑膜增生、軟骨變性及軟骨下骨增生,造成關節功能喪失和生活質量下降,在6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超過50%,全球范圍內有數億人受到影響。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以自身免疫性炎癥為突出表現的典型的彌漫性結締組織病,發病機制復雜,目前尚未完全闡明。SLE的主要臨床特征包括:血清中出現以抗核抗體(ANA)為代表的多種自身抗體及多器官和系統......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表現為對稱性多關節炎,常伴有疼痛、疲勞、功能障礙、情緒障礙等,并可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全球患病率約0.5%~1.0%,中國患病率約0.28%~0.45%......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表現為對稱性多關節炎,常伴有疼痛、疲勞、功能障礙、情緒障礙等,并可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全球患病率約0.5%~1.0%,中國患病率約0.28%~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