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理
細胞內不同結構的比重和大小都不相同,在同一離心場內的沉降速度也不相同,根據這一原理,常用不同轉速的離心法,將細胞內各種組分分級分離出來。
分離細胞器最常用的方法是將組織制成勻漿,在均勻的懸浮介質中用差速離心法進行分離,其過程包括組織細胞勻漿、分級分離和分析三步,這種方法已成為研究亞細胞成分的化學組成、理化特性及其功能的主要手段。
勻漿(Homogenization)低溫條件下,將組織放在勻漿器中,加入等滲勻漿介質(即0.25mol/L蔗糖一0.003mol/L氯化鈣)進行破碎細胞使之成為各種細胞器及其包含物的勻漿。
分級分離(Fractionation)由低速到高速離心逐漸沉降。先用低速使較大的顆粒沉淀,再用較高的轉速,將浮在上清液中的顆粒沉淀下來,從而使各種細胞結構,如細胞核、線粒體等得以分離。由于樣品中各種大小和密度不同的顆粒在離心開始時均勻分布在整個離心管中,所以每級離心得到的第一次沈淀必然不是純的最重的顆粒,須經反復懸浮和離心加以純化。
分析 分級分離得到的組分,可用細胞化學和生化方法進行形態和功能鑒定。
二、細胞核的分離提取
(一)操作步驟
1.用頸椎脫位的方法處死小白鼠后,迅速剖開腹部取出肝臟,剪成小塊(去除結締組織)盡快置于盛有0.9%NaCl的燒杯中,反復洗滌,盡量除去血污,用濾紙吸去表面的液體。
2.將濕重約1g的肝組織放在小平皿中,用量筒量取8ml預冷的0.25mol/L蔗糖一0.003mol/L氯化鈣溶液,先加少量該溶液于平皿中,盡量剪碎肝組織后,再全部加入。
3.剪碎的肝組織倒入勻漿管中,使勻漿器下端浸入盛有冰塊的器皿中,左手持之,右手將勻漿搗桿垂直插入管中,上下轉動研磨3~5次,用3層紗布過濾勻漿液于離心管中,然后制備一張涂片①,做好標記,自然干燥。
4.將裝有濾液的離心管配平后,放入普通離心機,以2500rpm,離心15分鐘;(1)緩緩取上清液,移入高速離心管中,保存于有冰塊的燒杯中,待分離線粒體用;(2)同時涂一張上清液片②做好標記,自然干燥;(3)余下的沉淀物進行下一步驟。
5.用6ml0.25mol/L蔗糖一0.003mol/L氯化鈣溶液懸浮沉淀物,以2500rpm離心15分鐘棄上清,將殘留液體用吸管吹打成懸液,滴一滴于干凈的載玻片上,涂片③,自然干燥。
6.將①、②、③涂片用l%甲苯胺蘭染色后蓋片即可觀察。
(二)結果
分別于高倍鏡下觀察三張涂片,描述鏡下所見。
三、高速離心分離提取線粒體
(一)操作步驟
1.將裝有上清液的高速離心管,從裝有冰塊的燒杯中取出,配平后,以17000rpm離心20分鐘,棄上清,留取沉淀物。
2.加入0.25mol/L蔗糖一0.003mol/L氯化鈣液lml,用吸管吹打成懸液,以17000rpm離心20分鐘,將上清吸入另一試管中,留取沉淀物,加入0.1ml 0.25mol/L蔗糖一0.003mol/L氯化鈣溶液混勻成懸液(可用牙簽)。
3.取上清液和沉淀物懸液,分別滴一滴于干凈載玻片上(分別標記④、⑤涂片),各滴一滴0.02%詹納斯綠B染液蓋上蓋片染20分鐘。
(二)結果
油鏡下觀察,顆粒狀的線粒體被詹納斯綠B染成藍綠色。
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和重要的信號樞紐,其擁有自己的基因組——線粒體DNA(mtDNA),由37個基因組成,包括2個核糖體RNA(rRNA)、22個轉運RNA(tRNA)以及13個蛋白質編碼基因,這些......
7月8日早上八時,在湖北省十堰市一家醫院誕生了一名意義非凡的女嬰,標志著安徽醫科大學教授曹云霞、副教授紀冬梅的線粒體研究團隊利用胚胎植入前線粒體遺傳學檢測(PGT-MT)技術首次幫助線粒體DNA144......
代謝重塑是應激狀態下腫瘤存活的一種方法。然而,仍不清楚結直腸癌代謝重塑的分子機制。黑素細胞增殖基因1(MYG1)是一種3′-5′RNA核酸外切酶,在線粒體功能中起關鍵作用。 2024年6月1......
線粒體常被稱作細胞的“電池”,因為它們是生產能量分子ATP的場所。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研究人員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論文表明,線粒體或許是保護大腦的關鍵。他們發現,慢性心理壓力和負面經歷......
線粒體與衰老息息相關,近年來,通過優化線粒體功能“延年益壽”的研究十分熱門。然而,浙江大學聯合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科研團隊卻另辟蹊徑,他們在昆蟲核基因組中發現了與線粒體協同演化的基因,......
線粒體通過氧化磷酸化在ATP能量產生中起關鍵作用,氧化磷酸化通過一系列呼吸復合物在細胞膜內發生。盡管進行了廣泛的體外結構研究,但在生理狀態下確定其分子機制的原子細節仍然是一個主要挑戰,主要是因為純化過......
廣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馮杜團隊研究揭示了線粒體DNA(mtDNA)質量控制的新機制,報道了線粒體轉錄因子A(TFAM)作為自噬受體介導胞質中mtDNA的清除,進而限制炎癥反應。相關成果5月23日在......
5月3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劉興國課題組在《細胞-代謝》(CellMetabolism)上發表了題為AnovelproteinCYTB-187AAencodedbythemitocho......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劉興國團隊與合作者,首次發現線粒體可使用細胞質標準密碼翻譯第14個功能蛋白,打破了傳統觀點認為的線粒體基因只翻譯13個蛋白的定律。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細胞-代謝......
“趕巧了,實際上這兩項工作我們‘磨’了很多年了。”近日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提及一個月內在《細胞》和《自然》連發論文,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張余一語道出科研背后的艱辛。過去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