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自噬是指在自噬相關基因的調控下,利用溶酶體降解自身受損的細胞器及大分子物質的過程,以此維持細胞自身的需要及細胞器的更新。
一、細胞自噬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1、自噬的過程
細胞質中的線粒體等細胞器首先被稱為“隔離膜”的囊泡所包被,這種“隔離膜”主要來自于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囊泡逐漸閉合最終形成雙層膜結構,即自噬體,其大小約為 500 nm左右,囊泡內常見的包含物有胞質成分和某些細胞器如線粒體、內吞體、過氧化物酶體等;自噬體的外膜與溶酶體融合形成降解自體吞噬泡;由溶酶體內的酶降解自體吞噬泡中的內容物和內膜。
2、自噬的形態學變化
在電鏡下能觀察到高爾基體等細胞器膨脹,細胞核固縮,形成大量的吞噬泡,細胞質膜發生特化。
3、自噬的分類
①巨自噬(Macroautophagy):最為常見,即上面說的自噬過程。
②微自噬(Microautophagy):是指溶酶體主動、直接吞噬胞漿成分的一種方式。
③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CMA):一些分子伴侶,如hsp70,能幫助未折疊蛋白轉位入溶酶體。
4、影響因素
其影響因素包括:饑餓、蛋白聚集、凋亡、缺氧、病原體感染等,均會造成細胞自噬產生。正常情況下,細胞自噬發生的概率很低,只有受到以上因素的影響時,自噬才會被激活,參與機體穩態調控。
二、細胞自噬信號通路
自噬的調控
1、依賴mTOR(哺乳動物雷帕霉素靶點)途徑的自噬
1)PI3K-AKT-mTOR信號通路
2)AMPK-TSC1/2-mTOR 信號通路
2、其它的信號通路
1)3-甲基腺嘌呤(3-MA)通過抑制Class ⅢPI3K的活性抑制自噬。
2)beclin1和UVRAG作為正調控子,抗凋亡因子bcl-2作為負調控子共同參與組成Class ⅢPI3復合物調控自噬。
3)GTP結合的G蛋白亞基Gαi3抑制自噬;GDP結合的Gαi3蛋白活化自噬。
4)死亡相關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linase,DAPK)和DAPK相關蛋白激酶(DAPK-related protein kinase-1,DRP-1)誘導自噬。
三、細胞自噬的研究方法
1、自噬體的觀察
直接法:直接在透射電鏡下觀察自噬不同階段的形態變化
① 初期,主要特征是成新月狀,單層或多層膜
② 中期:雙層或多層的液泡狀結構即自噬體結構,內含胞漿成分,如線粒體、內質網等
③ 后期:形成自噬溶酶體,單層膜,胞漿成分已降解。
間接法:
① RFP-GFP-LC3雙熒光標記
② GFP-LC3單熒光標記
③ MDC染色
2、自噬相關蛋白的研究
通過Western Blot檢測LC3II/I,p62,Beclin-1,ULK1蛋白的表達量
四、自噬研究進展
(1)細胞自噬與神經退行性疾病
Yan Yin ,etal,Ageing Research Reviews,2017
Yan Yin等人研究發現,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例如阿爾茨海默病中,β-淀粉樣蛋白在腦部的沉積可以抑制自噬體和溶酶體的融合,從而抑制自噬,導致神經細胞的死亡。
(2)細胞自噬與中藥靶點研究
Bing Cui,etal,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2017
Bing Cui,etal,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2017
Bing Cui等人研究了多種中藥成分在自噬調控中的作用,發現黃連素通過AMPK,抑制mTOR,進而促進細胞自噬;黃酮類藥物主要與癌癥相關,通過激活Beclin1,促進細胞自噬;多酚類藥物在心血管疾病中應用較多,通過P38和LC3等靶點促進細胞自噬。
(3)細胞自噬與病原體感染
Yan Zhou,etal,Bbadis,2017
Yan Zhou,etal,Bbadis,2017
Yan Zhou等人研究發現,輪狀病毒RV NSP4抑制IGF受體,阻斷其與PI3K的結合,抑制了下游mTOR信號通路,解除了對ULK1的抑制作用,從而促進自噬,為病毒在宿主體內增殖提供條件。
(4)細胞自噬與免疫
SamuelD Dowling,etal,Cancer Lett,2018
T細胞的激活與TCR信號通路和CD28信號通路有關,TCR信號通路和CD28信號通路的激活能促進IL-2的轉錄表達,IL-2與其受體結合,激活自噬相關通路,可以將錯誤折疊的蛋白和一些細胞器降解,為細胞生存提供條件。
(5)細胞自噬與腫瘤
細胞自噬與腫瘤的關系較為復雜,一方面,正常細胞自噬增強,可表現出抑制腫瘤發生的功能;另一方面,腫瘤細胞也可通過增強細胞自噬來對抗由缺氧、代謝產物、治療藥物誘導的應激反應。
細胞自噬是幾乎所有哺乳動物細胞正常運行所必需的分解代謝過程,在細胞內穩態的維持、胚胎發育、天然免疫、衰老等生理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細胞自噬的功能異常與大量人類疾病相關,如癌癥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等......
目前盛行的理論認為,大腦中的斑塊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癥。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一項新研究指出,細胞自我清潔的能力減慢可能是導致不健康的大腦堆積的原因。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蛋白質組研究期刊》。除了失智......
NatComm細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細胞中一種高度受調控的、溶酶體依賴的細胞代謝過程,對于維持細胞內穩態以及促進細胞的生長、發育和存活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選擇性自噬通過自噬受體蛋白來特異......
2020年12月7日,DevelopmentalCell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宏課題組題為Inositolpolyphosphatemultikinaseinhibitsliquid-......
此前研究表明,自噬作為一種細胞自我循環或廢物清除的過程,對于神經元的存活而言必不可少。在最近一項研究中,來自科隆大學CECAD衰老研究中心的NataliaKononenko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現,自噬實......
與已經被廣泛研究的經典NF-kB通路不同,目前對非經典NF-kB通路的分子調控機制的研究還相對有限。非經典NF-kB信號通路中的轉錄因子p100,在靜息狀態下能夠抑制該通路。而在該通路被激活后,p10......
很多癌癥之所以兇險,都與腫瘤細胞轉移有關。近日,《PNAS》期刊描述了科羅拉多大學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發現的對抗癌轉移的新策略:通過關閉細胞“自己吃自己”的重要一步,促使癌細胞無法轉移。細胞自噬來自于科......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崔雋和任間課題組研究發現,m6A去甲基化酶FTO能夠去除自噬相關基因修飾,抑制ULK1的降解,從而促進細胞自噬流的進程。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細胞研究》上。細胞自噬是通過真核細胞內形......
或是哺乳動物“抵抗”老化的有效機制據英國《自然》雜志5月30日在線發表的一項老化學最新成果,美國科學家團隊開展的小鼠實驗顯示,一種對細胞自噬過程至關重要的蛋白質發生突變后,可延長小鼠的健康期限和壽命。......
據英國《自然》雜志30日在線發表的一項老化學最新成果,美國科學家團隊展開的小鼠實驗顯示,一種對細胞自噬過程至關重要的蛋白質發生突變后,可延長小鼠的健康壽命和壽命。研究人員認為,其或是延長哺乳動物壽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