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4-23 18:41 原文鏈接: 細菌的革蘭氏染色和特殊形態觀察

    實驗概要

    1. 學習細菌的革蘭氏染色原理和方法

    2. 了解細菌的特殊形態結構: 芽孢、莢膜、鞭毛

    實驗原理

    染色方法:
    革蘭染色法是細菌學中最廣泛使用的一種鑒別染色法。1884 年 由丹麥醫師 Gram 創立。方法是先將細菌用結晶紫染色,加媒染劑(增加染料和 細胞的親和力)后,用脫色劑(酒精或丙酮)脫色,再用復染劑染色。如果細菌 不被脫色而保存原染液顏色者為革蘭陽性菌(G+);如被脫色,而染上復染液的顏 色者為革蘭陰性菌(G-)。此染色法可將所有具有細胞壁的細菌分為兩大類:革蘭 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

    單染色法:只能觀察微生物的大小、形狀、和細胞排列狀況,但不能鑒別微生物以及它的特殊構造等。

    復染色法: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染色液進行染色,有協助鑒別微生物的作用,故也稱鑒別染色法。常用的有: 革蘭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芽孢染色法、鞭毛染色法等。

    染色原理: 現在認為細菌對革蘭染色的不同反應主要是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 的細胞壁結構與化學組成不同。革蘭陽性菌的細胞壁較厚,肽聚糖含量多,且交 聯度大,脂類含量少,經 95%乙醇脫色時,肽聚糖層的孔徑變小,通透性降低, 與細胞結合的結晶紫與碘的復合物不易被脫掉,因此細胞仍保留初染時的顏色。 而革蘭陰性菌的細胞壁較薄,含有較多的類脂質,而肽聚糖的含量較少,乙醇脫 色時溶解外層類脂質,增加了細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結晶紫和碘的復合物易 于滲出,結果細胞被脫色,經復染后,又染上復染的顏色。

    主要試劑

    革蘭氏染色液一套
    結晶紫
    碘液
    95%乙醇
    番紅花紅
    孔雀綠

    主要設備

    顯微鏡
    蓋玻片
    載玻片

    實驗材料

    菌種: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

    實驗步驟

    1. 革蘭氏染色 
      (1)涂片

      (2)初染:在做好的涂面上滴加草酸銨結晶紫染液,染1分鐘,傾去染液,流水沖洗至無紫色。

      (3)媒染:先用新配的路哥氏碘液沖去殘水,而后用其覆蓋涂面1分鐘,后水洗。

      (4)脫色:除去殘水后,滴加95%酒精進行脫色約15-20秒,后立即用流水沖洗。

      (5)復染:滴加番紅染色液,染3-5分鐘,水洗后用吸水紙吸干。 

      (6)鏡檢:觀察染色結果并繪圖。

    2. 染色過程:涂片(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干燥→固定→初染(結晶 染色過程: 紫染色 1min)→媒染(碘 1min)→水洗→95%乙醇脫色(1min)→復染(番紅花 紅染色 1min)→干燥→鏡檢(油鏡)

    3. 油鏡的使用與保養
      (1)在需觀察部位的玻片上滴加一滴香柏油,然后慢慢轉動油鏡,在轉 換油鏡時,從側面水平注視鏡頭與玻片的距離,使鏡頭浸入油中而 又不以壓破載玻片為宜。
      (2)用雙眼觀察目鏡,并慢慢轉動粗調節器至出現模糊物象,然后用細 調節器至物象清晰為止。
      (3)如果不出現物象或者目標不理想要重找。
      (4)油鏡使用完畢,先用擦鏡紙沾少許乙醇將鏡頭上和標本上的香柏油 擦去,然后再用干擦鏡紙擦干凈。

    注意事項

    1. 菌種應選用對數期的菌種;
    2. 涂片不易過厚,涂片薄而均勻為好;
    3. 脫色不足或脫色過度均會造成革蘭染色的假陽性或假陰性,脫色時間 取決于涂片厚度、室溫等;
    4. 實驗結束 請確保油鏡頭擦拭干凈。


    相關文章

    新抗生素有望戰勝一種革蘭氏陰性菌

    美國和瑞士科學家在兩項獨立研究中報道了一種新型抗生素作為臨床候選藥物的發現和開發。這種新化合物能有效對抗一類耐受多種現有抗生素的細菌物種。相關研究1月4日發表于《自然》。抗生素耐藥已經成為近幾十年來全......

    改寫抗生素歷史|科學家發現針對革蘭氏陰性細菌抗生素

    對于耐藥革蘭氏陰性病原體,目前對新型抗生素的需求尤為迫切。革蘭氏陰性菌具有高度限制性的通透性屏障,這限制了大多數化合物的滲透。結果,在1960年代開發了針對革蘭氏陰性細菌的最后一類抗生素。2019年1......

    熒光探針BacGo,可精確并及時地檢測革蘭氏陽性菌

    Gram染色最初是由丹麥科學家ChristianGram于1884年開發的,迄今為止它一直被用作細菌分類的黃金標準。但是,它有幾個障礙。例如,使用一組染料如結晶紫和番紅,該方法只能應用于固定樣品(殺死......

    Nature:針對革蘭氏陰性菌的抗生素新藥研發突破

    全世界范圍內,新型抗生素的缺乏已經帶來了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而針對革蘭氏陰性菌的抗生素新藥研發則一直困難重重。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志上,來自基因泰克(Genentech)的科學家們面對這一難題做出了......

    新型抗生素獲優先審評資格,治療復雜尿路感染

    致力于開發創新抗菌藥物來解決多重耐藥(MDR)革蘭氏陰性菌感染的生物醫藥公司Achaogen宣布美國FDA已經接受其產品plazomicin的新藥申請(NDA),用于治療復雜性尿路感染(cUTI),包......

    農科院飼料所創制專殺“革蘭氏陰性菌”抗菌解毒雙效肽

    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研究員王建華領銜的創新團隊成功創制特異性殺滅革蘭氏陰性菌的新型窄譜抗菌解毒雙效肽N系列,具有低毒、專抗革蘭氏陰性菌、中和內毒素等特點,符合窄譜特異性抗菌解毒新藥開發需求......

    Bruker公司MALDIBiotyperCA第二批擴展項目獲得FDA510(k)批準

    美國時間4月6日上午,Bruker公司發表聲明,旗下在美銷售的應用于臨床微生物研究的MALDIBiotyperCA系統在數據庫與方法擴展項目上獲得了美國FDA510(k)的正式批準函。早在2013年1......

    革蘭氏陰性菌中蛋白質亞細胞定位預測

    摘要:根據革蘭氏陰性菌蛋白不同亞細胞位置、其一級結構中氨基酸含量、氨基酸的關聯性及親疏水性的不同,利用最小離散增量的方法,分別以20個氨基酸組份、400個氨基酸二聯體組份及氨基酸親疏水性在蛋白質上的分......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