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8月17日消息 據美國《發現》雜志報道,凝視夜空本身就是一種獎勵:等待你的是宇宙那無比壯觀的景象。但是當你利用望遠鏡和照相機觀測太空的時候,你甚至能捕捉到連我們的眼睛也察覺不到的美景。
《發現》雜志和美國星特朗(Celestron)公司聯合主辦了“拍宇宙”大賽,為使用星特朗器材觀測太空的天體攝影師提供一個展示的舞臺。《發現》雜志的著名博客菲爾·普萊特(Phil Plait)對入圍的作品進行了評選,下面是他從眾多作品中挑選出來十佳照片。
1. 太陽系行星
太陽系行星
本次大賽要求照片必須非常獨特,有非常與眾不同的視角。但是人們提交的所有作品都沒有這張照片更能滿足上述要求。這張照片拍攝的是除一顆行星以外的所有太陽系行星,其中甚至包括太陽。
攝影師的構圖和這些行星的顏色都恰到好處。紅色的火星、綠色天王星和天藍色海王星。該圖還顯示了這些行星的相對大小:金星跟地球一樣大,但是它處于近地點時,看起來顯然比更加遙遠的土星更大。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所有這些照片都是在同一天晚上拍攝的。攝影師的創造力,持之以恒的態度和顯而易見的激情共同成就了這幅作品。
2. 赫姆斯彗星(Comet Holmes)和天船三(Mirfak)
赫姆斯彗星(Comet Holmes)和天船三(Mirfak)
2007年17/P 赫姆斯彗星是一顆默默無聞的彗星,由于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從沒小于與地球之間距離的兩倍,因此昏暗的它根本不值得觀測。然而那年10月這顆彗星突然莫名增亮,亮度達到14級。盡管這顆彗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比火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還遠,但是它突然變得用裸眼就能看到。當不用雙眼望遠鏡時,它看起來是一個模糊的光盤。
這張驚人的照片上展示了正從英仙座里的明亮恒星天船三旁邊飛過的赫姆斯彗星,這是一張經過40次曝光的合成圖。天船三周圍美麗的光線和彗星突然爆發產生的不斷膨脹的炙熱氣體團非常美麗。
3.北加州上空的國際空間站
北加州上空的國際空間站
這張令人震撼的照片,看起來好像是由一架正在靠近國際空間站的航天飛機拍攝的,但事實上是由一臺架設在地球上的11英寸口徑的望遠鏡拍攝的。通常情況下像這樣的照片都是利用視頻,通過剪切,把最完美的部分組合在一起制成的。然而這張照片是用四張數碼單眼照相機拍攝的圖片合成的。從該圖上可以看到空間站的太陽能電池板,還能指出與該站對接的俄羅斯“進步”號飛船。這張無疑是我最喜歡的一張照片,我是根據觀察者的選擇挑選出來的。
4-1.金星凌日
金星凌日
這次評選出現了兩個并列第四名,你很難判斷出它們中哪個更優秀一些。金星圍繞太陽運行,但是并不跟地球位于同一個平面上,因此它會直接從我們和太陽中間穿過,天文學家將這種現象稱作凌日。這就如同每100年或者更長時間才發生一次的“微型蝕”。金星最近一次凌日發生在2004年,金星的黑色圓盤從正在慢慢升起的太陽那耀眼的圓盤前面經過。你一生中可能只有一次拍攝這種照片的機會。
4-2.第一束光
第一束光
這張圖片上有從地球附近飛越的金星和我們的衛星——月球。然而這次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圖中最大的天體不是太陽,而且是月球:偶爾金星和月球在天空中排成一條直線,組成這張令人震驚的圖案,不過事實上它們之間相距數千萬公里。當月球和金星位于同一位置時,會發生這種現象,此時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的金星看起來離月球更近。與金星相比,我們的月球顯得是如此暗淡:金星反射的陽光平均是月球的5倍。使這張照片顯得更令人吃驚的是,這臺望遠鏡是第一次進行觀測。
5. Mosaic衛星
Mosaic衛星
Mosaic衛星是夜空中最容易看到的天體,當然也是業余天體攝影愛好者最喜歡觀測的對象。但現實中我們很難看到這樣一張如此清晰,而又非常詳細的照片。這是一張合成圖片,是把300張圖片天衣無縫地拼合在一起形成的。從這個視覺觀測太空中距離我們最近的鄰居,感覺非常震驚。
6. M13武仙座星簇
M13武仙座星簇
M13武仙座星簇距離地球大約25000光年,它看起來像個蜂箱。事實上它包含數十萬顆恒星,而且大部分都擠在一個直徑僅有幾光年的球體里,而整個星簇的直徑超過100光年。利用雙眼望遠鏡就能觀測到這個星簇,但是只有利用大型望遠鏡才能真正看到它的壯觀景象。現實中有150多個這樣的星簇圍繞銀河運行,但是M13武仙座星簇是最著名、最容易觀測的一個。這張圖片上顯然展示了它核心附近的幾乎所有恒星,你可以看到很多恒星呈紅色,這是它們的年齡標志:該星簇已經超過100億歲。
7. 北美洲星云(NGC 7000)
北美洲星云(NGC 7000)
北美洲星云是很多人天空中的最愛,它的命名原因顯而易見。這個星云幾乎延伸到墨西哥灣,它非常大,因此很難拍攝,但是這張照片非常美麗。這張照片不是用數碼相機拍攝的,而是利用經過特殊處理的膠卷,讓它對光更加靈敏。不知為什么,這個膠片讓北美洲星云顯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加溫暖,即使它并不是彩色照片。在30分鐘的曝光過程中,攝影師非常小心地對望遠鏡進行了手動操作。
8.日偏食
日偏食
日食非常罕見,地球上一年只發生一兩次。這張照片是把2002年6月10日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薩克拉曼多的塔橋(Tower Bridge)上仰望天空拍攝的日偏食照片進行多重曝光合成的。攝影師在兩個小時里,每隔5分鐘利用太陽濾光器拍攝一次照片,組成這張由陸地和宇宙構成的美麗景觀。
9.泡沫星云NGC 7635
泡沫星云NGC 7635
以前在照片中很難看到這個令人過目難忘的泡沫星云,但它是恒星形成小“工廠”的完美實例。那顆炙熱龐大的恒星SAO 20575正在向外噴發大量亞原子粒子;大規模太陽風把它周圍的氣體吹成這個直徑達1光年的泡沫星云。
這顆恒星的溫度是如此高,它周圍的氣體幾乎都“沸騰”起來,顯得紅彤彤的。如果你向右側看,可以看到指狀物指向那顆恒星,說明太陽風和強烈的紫外線正在蠶食這個星云的組成材料。總有一天這顆恒星會發生爆炸,把該星云撕成碎片。
10.仙女座星系
仙女座星系
仙女座星系M31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巨型螺旋星云。因此它是天體攝影愛好者最喜歡觀測的對象,然而迄今為止很少有照片像這張一樣美麗。從這張照片上看,M31布滿塵埃的螺旋臂非常突出,它的兩個橢圓形侏儒同伴也能看到。NGC 205位于這個螺旋星云明亮的核心右側;M32隱藏在M31左側的螺旋臂下。這張照片的縱深度很好,非常清晰,從中可以看到很遙遠的地方。這張照片告訴我們,即使是熟悉的物體,也能成為大美的源泉。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安光所大氣光學參數建模研究團隊近日建立了全球大氣光學湍流預測模型,并首次實現了全球大氣相干長度時空分布預測及可視化表征,豐富和提升了全球大氣光學湍流時空分布特征的認識。據悉,......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學系蔡振翼副教授和王俊賢教授,通過研究類星體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吸積的極紫外輻射能譜,發現其與類星體本征亮度無關,推翻了該領域的傳統認識。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發現,類星體的平均極紫......
澳大利亞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分析了一塊來自約46億年的古老隕石,發現該隕石形成時存在的鋁-26(一種放射性同位素)在太陽系分布不均勻。該發現增進了人們對早期太陽系的理解,或能改進確定非常古老隕石年齡時......
日本近畿大學日前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校和日本國立天文臺的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模擬運算,成功再現了海王星軌道外側柯伊伯帶天體的多個特征,模擬結果顯示太陽系外緣可能存在一顆未知的類地行星。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
《自然·通訊》29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分析了一個約46億年的古老隕石ErgChech002,2020年人們在阿爾及利亞撒哈拉沙漠ErgChech地區發現了這枚隕石。結合此前發表的數據,人們發現隕石形成時存......
天文學家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了一個輻射帶,圍繞著一顆名為LSRJ1835+3259的褐矮星。該輻射帶的強度是木星的1000萬倍,代表了探索潛在的可居住的地球大小的行星的關鍵一步。這一發現是通過一個由39......
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10日報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宣布,土星的衛星家族再添28名“新丁”,使其衛星總數達到117顆,超越木星的95顆,一躍成為太陽系的“衛星之王”。作為太陽系中質量最大的行星......
美國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觀測結果顯示,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特拉普派-1b”可能沒有大氣層。“特拉普派-1”是一顆表面溫度極低的紅矮星,距離地球約39光年,所處......
當金星遇上月亮,會出現怎樣的天文景象?3月24現身天宇的“月掩金星”,成為不少天文愛好者關注的對象。對此,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助理研究員鄭捷表示,從全球范圍來說,月掩金星每年都會出現一到兩次。就國內而......
“穹臺窺象”曾被列為青島十景之一,其中的“穹臺”指的就是座落在老城區觀象山邊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青島觀象臺。近百年來,這座不大的觀象臺背后,有數位中國天文氣象開拓者的名字熠熠閃光。在這里,孫立南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