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11-06 16:07 原文鏈接: 美國:改變世界能源版圖


    雷文鉆探公司位于美國威利斯頓盆地的頁巖油鉆井平臺

      轉折點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10月4日表示,2013年,美國將超越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

      由于美國得克薩斯州和北達科他州能源供應的急劇增長,自2008年以來,美國的石油產量已經增加了7萬億英熱單位,大大超過俄羅斯和沙特的增量。在過去兩年,美國和俄羅斯的石油產量大致相當。而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2012年美國天然氣產量自1982年以來首次超過俄羅斯。根據《華爾街日報》對國際能源署(IEA)數據的計算,如果俄羅斯油田和氣田的產出與2012年持平,那么美國日均油氣產量在今年夏天已經超過俄羅斯。

      美國能源部能源信息署主管亞當姆·謝爾敏斯基(Adam Sieminski)表示:“這將是一個異乎尋常的轉變。這將是對市場狀況,以及這種狀況所帶來的機會進行思考的全新時代。在不久之前,這還是我們做夢也不敢想的事情。”

      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直到2010年,美國一直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國。第一次石油危機以來,從1974年尼克松的《獨立運動計劃》、1975年福特的《能源獨立法案》、1977年卡特的《國家能源計劃》、1987年里根的《能源安全報告》、1991年老布什的《國家能源戰略》、1997年克林頓的《聯邦政府為迎接21世紀挑戰的能源研發報告》,到2001年小布什的《國家能源政策報告》,歷屆美國政府都將 “能源獨立”作為政府追求目標。2011年,在奧巴馬任上,美國政府和能源部發布的《能源安全未來藍圖》和《2011年戰略規劃》,都以新能源為主要切入點設定戰略規劃,在未來十余年內把美國的石油進口量削減1/3,以提高美國能源的獨立性。

      近30年來,這些法案和規劃并沒有立刻改變美國的能源面貌。以石油為例,2005年,美國石油凈進口量占其需求的比例已經上升至60%,美國石油產品的進口量超過出口近9億桶。但此后,局面發生了逆轉。美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從2005年開始下降,直到2011年的45%。2012年美國國內石油生產年同比增長接近100萬桶/天,增速遠超其他國家。統計顯示,2012年上半年,美國國內原油生產已經能夠滿足國內 83%的能源需求,創下1991年來最高水平。

      美國石油的井噴式增長主要是因為頁巖油產量的爆發。歐佩克2011年在一份報告中承認,從頁巖層中提取石油和天然氣的技術正在顯著影響著全球能源供給格局,該報告是歐佩克首次承認利用水力壓裂技術提取頁巖油的重要作用。

      頁巖(Shale)是一種主要由黏土沉積經壓力和溫度而形成的沉積巖。頁巖中富含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但它們的開發并不能通過常規的油氣開發手段。近些年,美國開采頁巖資源在兩項技術上趨于成熟:水平鉆井技術在頁巖層平行的方向鉆井,打通一條能源通道;水力壓裂技術則是依靠水壓撐開頁巖,釋放其中的天然氣和石油。開采頁巖油與開采頁巖氣的技術基本一樣,技術上不存在瓶頸,所用設備也基本一樣。

      “美國油氣產量的增長主要是因為這兩項技術的使用。”《資源戰爭》和《鮮血與石油》的作者、美國學者邁克爾· 克萊爾告訴本刊,“此外也有其他一些因素:并不是所有的形態的頁巖都適合開發,但美國擁有巨大的易于用這兩種技術開采的頁巖資源。另外,美國擁有許多小型或者中型的能源公司,相比而言,它們比大型的油氣公司更加有承擔風險、使用新技術的意愿。”

      “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往往蘊藏在私人土地下,美國的法律允許私人投資者和私人土地所有者簽訂合同發展這些資源,只要它們遵守一定的環保規定等。全球石油價格居高不下,這使得很多投資者都會選擇投資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行業,這也包括中國的投資者。”美國加州大學教授、美國能源政策的權威學者、外交關系理事會專家艾米·梅耶斯·杰弗告訴本刊。

      企業追求利潤的動力并不是唯一推動力。美國政府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盯上了頁巖資源的前景,并開始不遺余力地鼓勵企業進行新技術的研發。70年代末期,美國政府在《能源意外獲利法》中提出非常規能源開發稅收補貼政策,對1979~1993年鉆探的非常規油氣和 2003年之前生產和銷售的頁巖氣及致密氣實施稅收減免,對油氣行業實施5種稅收優惠。1990年的《稅收分配綜合協調法案》和1992年的《能源稅收法案》擴大了非常規能源的補貼范圍。1997年的《納稅人減負法案》延續了替代能源的稅收補貼政策。從2005年起,美國政府加大了開發難采天然氣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大降低了天然氣開采稅。為激發土地所有者與開采公司簽署土地租賃合同的積極性,政府給土地所有者增加了25%的強制提成。另外,政府還專門設立了非常規油氣資源研究基金。根據2004年的《美國能源法案》規定,10年內政府每年將投資4500萬美元用于包括頁巖氣在內的非常規天然氣研發。

      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國經濟得以穩步復蘇,能源因素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頁巖氣資源的開發,美國的天然氣價格自2008年以來降幅已超過80%,是全球最低水平。低廉的能源價格為奧巴馬政府的“再工業化”戰略奠定了基礎,美國制造業已經進入上升期,成本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另外,能源產量的提高還將在未來不斷減輕美國政府赤字負擔。2000至2010這11年間,美國油氣貿易赤字累計高達2.15萬億美元。 2008年高峰時曾高達3512.7億美元。此后不斷回落。在天然氣領域,赤字已經從2005年的318.2億美元落至124.8億美元。這一趨勢對未來美國改善經常賬戶收支,支撐美元步入強勢周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天然氣:美國的新機遇

      從能源消費結構上看,美國原油消費量占總能源消費量的比重已從40%減到36%,而天然氣從23%增至 27%。國際能源署發布《世界能源展望》報告認為,在美國,較低的價格和充足的供應將使天然氣在2030年左右超越石油,成為能源結構中最大的能源種類。根據2011年12月德勤咨詢公司發布的美國天然氣供應價格曲線,以2010年的消費標準,價格不高于每立方米1.36元人民幣的廉價天然氣資源就可滿足美國超過50年的天然氣需求。

      5年前,美國的天然氣巨頭們還在全力推進天然氣進口終端建設,以應對當時可預見的巨大本土供應缺口。然而現在,這些進口終端成了擺設。今年2月,代表美國500多家油氣企業的美國石油協會(API)呼吁能源部下放更多天然氣出口許可。該協會預計,若全面開放出口,從2015到2035年,天然氣出口可為美國創收7000億美元,同時每年為美國創造21.3萬個就業機會。

      美國國內關于天然氣出口的呼聲越來越大。去年12月,美國能源局在2013年度能源展望中也指出,直到 2040年,美國能源面臨的突出問題是能源生產的增長速度超出能源消耗的增長速度。美國將在2016年成為液體天然氣(LNG)凈出口國,同時在2020 年,成為總類天然氣(包括管道運輸部分)的凈出口國。截至2012年3月23日,美國共有10個已批準或在申請中的天然氣液化出口項目,總產能相當于 2011年全球液化天然氣貿易總量的40%。

      長期以來,美國的天然氣貿易大多通過跨境運輸管道在北美地區進行,加拿大和墨西哥是最主要的兩大出口目的地。這主要是因為美國政府對天然氣出口一直秉持較為謹慎的態度。

      根據1992年修訂的美國《天然氣法》,美國與自由貿易伙伴國家的天然氣貿易行為被自動默認為“與公眾利益相一致”,可以執行簡單迅捷的審核路徑。而對于其他非自由貿易伙伴國,出口天然氣均須通過美能源部嚴格的“公眾利益審核”,評估其對美能源安全、經濟貿易、消費者、產業界、環境等各方面的影響。此外,申請企業除了要向美國能源部遞交申請之外,還需要向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遞交審批申請,一般來說要花 12~18個月的時間才能走完這一程序,且申報費用高昂。迄今為止,各企業向能源部提交的向非美國自貿伙伴國出口液化天然氣的項目申請已多達20余個。如果這些項目全部獲批,美國的日均天然氣出口量理論上可相當于美國當前天然氣消費量的1/3。但從2011年到現在,得到批準的項目只有4個。

      2011年5月美國能源部首次核準薩賓管線項目向非自由貿易伙伴國出口液化天然氣后,制造業者紛紛對政府可能進一步擴大天然氣液化出口規模的舉動表示反對。代表化工、塑料、水泥、造紙、食品加工、鋼鐵、玻璃、制藥、鋁業、釀造等眾多制造行業利益的工業能源消費者協會負責人表示,目前制造業消費約1/3的天然氣與電力,而電力的1/3又是依靠天然氣生產而來。對于能源密集型工業而言,天然氣出口帶來的電力價格的任何細微變化都會影響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天然氣發電廠商和公用事業部門也擔心天然氣大量出口會抬高其國內價格,增加生產生活成本。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的評估,如果按照年均600億~1200億立方米的規模出口液化天然氣,美國國內天然氣價格會上漲3%~9%,電力價格會上漲1%~3%。

      化工行業是美國低廉天然氣價格的主要受益者之一。美國的乙烯及乙烯相關的產業得到了巨大的實惠。乙烯是由乙烷生產而來的。而乙烷是天然氣生產中的副產品。而在歐洲,化工廠家主要從石油中生產乙烯。鑒于全球高昂的石油價格,美國國內便宜的天然氣價格使得美國化工廠家在全球市場上極具競爭力。根據美國化學理事會的統計,美國的乙烯生產已經增長25%。為此將直接提供1.7萬個工作崗位,間接提供3.95萬個工作崗位,在未來10年多創造440億美元的聯邦、州和地方稅收。

      關于天然氣出口究竟會對美國經濟造成何種影響,不同的研究機構使用不同的模型進行論證,結論五花八門。 2012年1月,美國能源情報署發布報告,以該署2011年發布的美國天然氣市場預測為基礎,就四種可能情形下液化天然氣出口對國內價格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總體結論是:增加天然氣出口不僅會抬高其國內價格,而且將促使國內天然氣產量上升,消費量下降。上述結論發布后,美國能源部的態度因此更趨謹慎。但各類研究在總體上都認為出口天然氣將使美國經濟獲得凈收益。

      “一些商業集團希望保持美國國內天然氣的低價格,不斷地進行游說,反對美國出口液化天然氣。”艾米·梅耶斯· 杰弗告訴本刊,“但出口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也不太可能造成國內天然氣價格的高升。許多分析都預測,如果美國每年出口6000萬噸液化天然氣,那么國內每千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價格只會上漲25美分到40美分。”去年10月,美國能源部在一份報告中稱,美國有能力在避免國內氣價大幅上升的前提下,創造年均營收 300億美元的天然氣出口產業。報告特別提及天然氣出口將有助于平衡美國的貿易赤字—如果出口量能達到每天120億立方英尺,美國的GDP將至少增加 200億美元,最多可達470億美元。

      今年以來,奧巴馬在天然氣出口問題上擺出了少有的進取姿態。奧巴馬在3月提名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厄內斯特· 莫尼茲出任能源部長。莫尼茲個人的觀點是,頁巖氣開發的環境風險是可控的;美國正處于從淘汰煤炭、降低碳排放到新型能源發展成熟的過渡時期,天然氣正好可以填補美國過渡期的能源消費缺口。他在4月的參議院提名聽證會上表示,一旦獲任他將全力支持國內天然氣行業發展。

      5月,奧巴馬政府在時隔兩年再度頒發向非美國自貿伙伴國出口液化天然氣的許可證。8月,美國能源部初步批準了路易斯安那州的萊克查爾斯液化天然氣出口終端項目。奧巴馬5月訪問哥斯達黎加時,還提到了向哥斯達黎加優先出口液化天然氣的可能性。他在訪問期間明確表示 “必須在美國是否出口液化天然氣的問題上做出一項全面的行政決定”。這一信號頗受外界矚目,被輿論和業界解讀為美國將全面開放天然氣出口的信號。

      游戲規則的改變

      今年5月,艾米·梅耶斯·杰弗在美國國會能源和商務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說,在考察美國的能源出口問題時,僅僅關注出口是否會造成國內能源價格的上漲是缺乏謀略的行為,必須將美國的國家利益考慮在內。“美國能源貿易特別能夠增強美國的權力和影響力。因為我們能夠加強和我們重要盟友、貿易伙伴之間的關系,我們能夠在市場不穩定的時候幫助他們。同時,這還能夠削弱那些是我們對手的油氣國家,比如伊朗和俄羅斯。”

      艾米·梅耶斯·杰弗告訴本刊,在她看來,在全球市場上,與俄羅斯相比,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在價格上擁有壓倒性的優勢。邁克爾·克萊爾指出,美國的地理優勢在天然氣出口中也是巨大的。美國東西兩岸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上都有許多地方可以建設液化天然氣設施,分別面向歐洲和亞洲市場。而俄羅斯現在和未來的天然氣樞紐則在北極及其周邊地區,其物流費用將是昂貴的。英國牛津大學能源研究中心專家詹姆斯·漢德森告訴本刊,俄羅斯在歐洲和亞洲還有一些管道優勢,但其液化天然氣主要來源于一些新的能源項目,地域偏遠,開發成本也很高。

      艾米·梅耶斯·杰弗觀察到,盡管美國尚未大規模出口天然氣,俄羅斯已經感受到了美國頁巖氣革命的壓力。北美地區的供求格局已徹底改變。美國減少了加拿大天然氣的進口量。這給美國第一大天然氣供應國加拿大帶來巨大影響,5年間,加拿大的天然氣產量下降了近300億立方米。這促使加拿大不得不著力尋求天然氣出口新路徑和新市場。卡塔爾原計劃將其生產的1/3液化天然氣出口給美國,現在則將提供給亞洲。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情況同樣如此,安哥拉也在調整出口戰略,其液化天然氣目標市場將從美國轉向其他國家。俄羅斯什托克曼天然氣項目原本瞄準的是北美市場,如今也不得不做出新的選擇。這些都改變了全球市場的供需結構,使得俄羅斯在全球市場上面臨更多競爭者和價格壓力。

      在俄羅斯天然氣的主要輸出地歐洲,這一現象體現得格外明顯。北美低廉的氣價造成中東液化天然氣降價,并通過歐洲的液化氣接收站以及英國與歐洲大陸的管道波及北歐,這為與俄羅斯天然氣與油價掛鉤的長期合同和雙邊壟斷性合同交易都帶來了價格競爭。卡塔爾開始向歐洲出口了大量LNG。2009年其供應英國和比利時的LNG數量比2008年增加了近5倍,并部分取代了歐洲大陸的管道天然氣供應。俄羅斯輸送到德國東部邊境的天然氣價格在2008年6月到2009年中下跌了25%。俄羅斯還被迫就一些合同進行重新談判。

      另外,美國頁巖氣產量的激增也影響到了其他替代能源的價格。由于美國國內燃氣發電對燃煤發電的擠壓,大量廉價的美國煤炭出口到歐洲市場,使得歐盟的發電用戶紛紛拋棄天然氣而轉向煤炭發電。2012年,歐盟天然氣消費減少了2.3%,煤炭消費卻增加了3.4%。與此對應,2012年俄羅斯天然氣對歐盟的出口量同比下降了10%,相比2007年更是下降了200億立方米。“俄羅斯現在已經體現出了將發展重點從歐洲市場轉向亞洲市場的趨勢。”克萊爾說。

      對俄羅斯來說,美國天然氣帶來的更大威脅,是可能沖擊俄羅斯所標榜的天然氣定價模式,削弱俄羅斯的定價權。

      全球至今未能形成相對統一的國際性定價方式,各種定價方式產生的價格差別巨大。2011年,日本液化天然氣到岸價為百萬英熱單位14.73美元,德國為10.61美元,英國為9.03美元,而美國僅有4.01美元。

      在國際天然氣市場上,常用的定價方式有兩種。一是用終端客戶以替代能源價格倒推定價,稱替代定價法。比如歐洲大陸采用的是與油價掛鉤的定價政策來開展天然氣貿易,這是俄羅斯一貫主張的定價方法。二是以天然氣期貨合約定價,又稱金融定價法。金融定價法主要被北美地區采用。在美國,液化天然氣價格是采用美洲管道天然氣長期合同價與路易斯安那州亨利樞紐的短期天然氣價格掛鉤的定價方式。而亨利樞紐的價格綁定了紐約商品交易所實物交割的天然氣期貨合約價。

      漢德森告訴本刊,兩種定價方式本身并沒有優劣之分,但從現在世界市場的情況看,與美國的定價方式相比,俄羅斯主張的與油價掛鉤的方式顯然會大幅度提高天然氣價格,因為石油價格本身就一直走高。美國的定價方式受到追捧是因為美國的氣價處于低位,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今年7月,天然氣出口國論壇峰會在莫斯科召開。俄羅斯等國宣稱,未來論壇成員國將堅持天然氣價格與石油價格的聯動機制,以長期合約穩定市場。2001年俄羅斯總統普京雄心勃勃地想在天然氣定價權上有所作為,召集了包括伊朗、卡塔爾、利比亞等主要天然氣出口國,成立了世界天然氣出口國論壇,奢望所擁有全球70%以上的天然氣儲量能為他們帶來更多紅利。2007年1月,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提出組建“天然氣歐佩克” 的想法,俄羅斯總統普京隨即表示支持。2008年10月,俄羅斯、伊朗和卡塔爾在伊朗德黑蘭召開會議。盡管俄方一再聲稱,世界天然氣出口國論壇不會成為具有壟斷性質的卡特爾組織,但還是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恐慌。

      在歐洲,2010年與原油掛鉤的天然氣供應長期合同價大約要比現貨價高出50%以上,2011年這一差距擴大到了62%。去年9月4日,歐盟啟用了反壟斷監管機構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是否利用其在歐盟天然氣市場的主導地位,在中歐和東歐壓制競爭對手,推高氣價的調查,試圖對高企的氣價能有所作為。11月初,歐盟能源專員在布魯塞爾繼續施壓,表示為了擺脫天然氣定價與油價的牽制,天然氣應以一種靈活的方式定價。

      亞洲市場同樣存在類似的問題:當亞洲市場上的天然氣進口價是18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時,在美國市場上卻是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

      2010年,亞洲進口的天然氣占全球天然氣進口數量的50%以上。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在福島核電站事件后,日本的天然氣需求還會持續增長。中國和印度雖然現在依然主要靠煤來發電,但都表現出了對使用天然氣發電的興趣。IEA國際能源署預計,中印兩國的天然氣需求將在2035年以前每年增長7.7%和6.5%。

      由于核電站運轉無法完全恢復,日本企業需大量消費從世界各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今年5月初,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茂木敏充在華盛頓一家智庫演講時呼吁美國盡快批準向日本及其他經濟體出口液化天然氣,以降低日本能源進口的成本。目前,日本的天然氣價格已達到美國國內天然氣價格的四五倍。在今年4月,日本兩大商社—三井物產和三菱商事分別宣布,已開始與美國能源公司洽談在美委托生產液化天然氣并向日本等國出口事宜,目標為年內正式達成協議。如果全面投產,三井物產和三菱商事每年將可各獲400萬噸液化天然氣。

      而在2012年1月,兩個亞洲買家—印度GAIL和韓國KOGAS,已經同意從2017年開始按照美國亨利樞紐價格進口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的液化天然氣,總量達到700萬噸/年。

    相關文章

    “要開學了,學校沒了!”美高校迎來“倒閉潮”

    編譯|孟凌霄一場美國大學“倒閉潮”正在上演。今年4月以來,美國兩所百年歷史的高等學府韋爾斯學院、費城藝術大學相繼宣布閉校。韋爾斯學院官方網站顯示,由于本科生數量減少、通貨膨脹壓力以及對高等教育的整體負......

    美航天器撞擊測試或將形成百年流星雨

    當地時間8月31日,據美國媒體報道,一項新研究發現,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航天器于2022年撞擊一顆近地小行星時產生的巖石碎片,可能會形成一場能夠持續100年的人造流星雨。研究表明,......

    美國公立大學校長究竟賺多少?最高年薪超190萬美元

    編譯|徐可瑩大學校長究竟能賺多少錢?近日,美國媒體《高等教育紀事報》(The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一項“壕氣沖天”的調查統計——他們收集了2023年美......

    美國校園再發生悲劇!萊斯大學一女生在宿舍遭槍殺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當地時間8月27日下午,美國得克薩斯州萊斯大學一名女學生在宿舍內被發現遭槍擊身亡,當局稱一名疑似與受害者是“約會關系”的男性嫌疑人也在附近被發現死亡。圖片來源:美國全......

    美滯留宇航員將于明年2月搭乘“龍”飛船返回地球

    當地時間8月24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兩名自6月初以來滯留在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將于2025年2月搭乘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返回地球。美航天局表示,波音公司“星際客機”預計今......

    無需注射,美國批準首個鼻噴霧劑用于緊急過敏反應

    據FDA官網公告,此次對Neffy的批準基于對175名無過敏反應的健康成年人進行的四項研究。這些研究表明,Neffy在血液中產生的腎上腺素水平、血壓和心率增加幅度均與可注射的同類產品相似。當地時間20......

    首個結直腸癌篩查血液檢測在美國獲批上市

    ·需要注意的是,Shield血液測試不能替代結腸鏡檢查。研究表明,雖然該測試能夠發現83%的癌癥,但很少發現結腸鏡檢查發現的癌前病變。當地時間2024年7月29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

    8月,這些新規事關你我

    助力營造良好網絡生態,治理網絡暴力信息有新規;自香港澳門進境居民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免稅額度提高;《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更好保障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8月,這些新規事關你我,一起來看。治理網絡暴力信息營造......

    新工藝高效制造氟化合物

    研究團隊成員。圖片來源:高級生物能源和生物產品創新中心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環保新工藝,可結合天然酶和光,將重要添加劑氟精確混合到名為烯烴的碳氫化合物內。研究人員指出,新工......

    美國“Crew9”太空任務計劃最早于8月18日執行

    當地時間7月26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當日聯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他們計劃最早于8月18日執行“Crew-9”太空任務。屆時“龍”飛船將搭乘“獵......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