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巨型小行星正與地球“擦肩而過”
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6月27日報道:利用核彈打掉一顆正向地球快速飛駛而來的小行星,似乎只是好萊塢大片里的故事情節。但是據研究小行星和尋找阻止地球撞擊事件發生方法的科學家表示,事實上它很可能會成為解決潛在災難性事件的可行性方案。
7月10日, 歐洲飛船“羅塞塔”將近距離飛越小行星司琴星(Lutetia),對這個太空巖石進行仔細觀察。科學家希望這次飛越獲得的觀察資料,會對了解更小的小行星有幫助。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物理研究學家大衛·迪爾伯恩解釋說,如果一顆小行星有望在未來50年撞上地球,利用核彈改變它的方向或者驅散存在威脅的太空巖石,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擁有設計和測試核武器的程序。
但是美國宇航局月球科學研究所所長大衛·莫里森表示,利用核彈的方法對付還剩幾年時間就會撞上地球的小行星最有效。
莫里森說:“如果我們遇到一個非常大的小行星,而且它只有幾年時間就會撞上地球,利用核彈可能是我們的惟一選擇。但是如果這是一顆更小的小行星,而且它還需10到20年才有可能撞上地球,我們也許不會利用核彈。”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選擇利用彈道導彈撞擊小行星,改變它的運行方向。
迪爾伯恩則堅持認為,利用強大的核彈炸掉一顆小行星或者把它炸碎,是改變它的方向的最有效方法。首先,單位質量的核子融合比化學燃料更有效。因此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說,把這種能量輸送到深空,進行改變小行星方向的任務,會更容易一些;核爆炸能產生非常強大的能量,這也使它成為進行這種任務的一個好選擇。
炸掉小行星后,問題并沒結束。粉碎的小行星會產生一個碎片區,擊落這些碎片也非常重要,因為這樣只會有一小部分碎片穿過地球大氣層。迪爾伯恩制造了模型,用來檢測最有效改變小行星的運行方向以及用這種方法驅散碎片區所需的能量總數和所需的時間。他發現,用300千噸能量對一顆直徑270米的小行星持續作用15天,就會成功讓它遠離地球。
除此以外,如果爆炸發生在更遠的太空里,人們更不用擔憂。莫里森說:“如果你打算在距離地球1.6億公里的地方炸掉小行星,就不會產生這么多問題。此時雖然會產生更多碎片,不過在它們靠近地球以前,應該已經都被驅散了。”
科學家認為,雖然這種災難性撞擊有可能會發生,但是發生概率很小。
莫里森說:“我們已經發現超過90%的這種天體,可以說,在未來幾年,不會有什么可以引發地球大災難。不過我們可能必須面臨一百萬顆可以摧毀整座城市的大天體的威脅,還需要更長時間用來尋找和確定它們的位置。”地面望遠鏡和太空望遠鏡技術的不斷進步,會對科學家研究近地天體和其他潛在危險很有幫助,但是威脅可能無所不在,因為越小的天體越難跟蹤。
現在存在的惟一問題是,人類必須擁有可以移動大型天體的能量。
利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現已退役的索菲亞平流層紅外天文臺(SOFIA)提供的數據,美國西南研究所科學家首次在兩顆小行星的表面探測到水分子。這一發現為揭示太陽系中水的分布提供了新線索。相關論文......
歐洲空間局正在部署一個任務,旨在調查美國宇航局(NASA)2022年撞擊的一顆小行星上到底發生了什么。該任務名為赫拉,將于今年10月發射并前往小行星Dimorphos。NASA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啟動了一項耗資12億美元的任務,研究富含金屬的小行星Psyche。任務飛船已于10月中旬通過獵鷹重型火箭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總行程36億公里,預計將于20......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啟動了一項耗資12億美元的任務,研究富含金屬的小行星Psyche。任務飛船已于10月中旬通過獵鷹重型火箭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總行程36億公里,預計將于20......
11月24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國際小行星中心近日發布公告確認墨子巡天望遠鏡新發現兩顆近地小行星——2023WX1和2023WB2,這是墨子巡天望遠鏡發現的首批近地小行星。近地小行星202......
美國小行星采樣探測器“奧西里斯—雷克斯”(Osiris-REx)于9月底在美國猶他州沙漠中安全著陸,并帶回了從貝努小行星上采集的250克樣本。貝努小行星有45億年歷史,蘊含源自太陽系早期的物質,被認為......
據外媒19日報道,一顆名為“貝努”(Bennu)的小行星的巖石樣本將于24日被帶回地球并分析,預計其將攜帶250克2020年收集的巖石材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預測,貝努可能會在218......
宇宙中又多了一顆以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編號為236845號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侯祥麟星”。4月4日,“侯祥麟星”命名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中國石油大廈舉辦,紀念侯......
根據英國《自然·通訊》雜志21日發表的一篇文章,在近地小行星“龍宮”樣本上發現了尿嘧啶,這是形成RNA和維生素B_3(陸地生命代謝的重要輔因子)的基本構件之一。這些發現強烈表明,核酸堿基如尿嘧啶等或由......
英國《自然》雜志2日連發5篇論文,報道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對“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項目的重要觀測結果。這些結果將為人類揭示應如何利用這種方法打造一個防御系統,從而防止天體對地球的潛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