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理解國際媒體的關注,強調北京已履行申辦時承諾,空氣污染指數能否降至50以下尚難以預料
【《財經網》專稿/記者 李虎軍】“這些天,國際媒體非常關注北京的空氣質量,但其中不乏片面理解。”8月7日,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齊姆·施泰納(Achim Steiner)在北京表示。
當天下午,施泰納出席了聯合國駐華系統與北京奧組委聯合舉辦的一個志愿者激勵活動。在活動之后的記者會上,北京的空氣質量再次成為焦點。
已兌現申辦承諾
北京市環保局的奧運空氣質量報告表明,連續幾天,北京空氣中首要污染物為尺寸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顆粒物(即PM10),其空氣污染指數基本在80-100之間,空氣質量為良。
但這種狀況并不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空氣質量準則。在該組織2005年完成的版本中,PM10濃度上限為年平均20微克/立方米和日平均50微克/立方米。
實際上,當空氣污染指數為50時,對應的PM10濃度即達到50微克/立方米;當空氣污染指數為100時,對應的PM10濃度為150微克/立方米。世界衛生組織稱,PM10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死亡率增加約0.4%。
北京在申辦第29屆奧運會時,曾公開承諾奧運會期間可吸入顆粒物等4項主要污染物指標達到國家標準和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導值。
不過,施泰納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指出,北京于2001年做出承諾時,世界衛生組織的空氣質量準則還是1997年的版本。而那個版本中,并未給出PM10濃度的指導值。
此外,在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修訂的空氣質量準則中,也沒有“一刀切”,而是給出了過渡時期的三個階段目標,以期為世界各地提供符合當地目標和政策的選擇。其中,過渡時期第一階段目標為每立方米150微克/立方米,在中國現行國家標準中,這相當于空氣質量為良。施泰納說,北京已經可以實現這個目標。
至于北京奧運會期間PM10濃度能否下降到日平均50微克/立方米以下,尚難以預料,還得取決于氣象條件等因素。
施泰納說,奧運會每四年才舉行一次,運動員都希望有好的比賽成績,而空氣質量的確會對比賽有所影響。因此,國際媒體非常關注北京的空氣質量,這完全可以理解。
最近這些天,北京的天氣不佳,悶熱潮濕。但是,施泰納指出,一些國際媒體簡單地將其等同于空氣污染,是不準確的。“這反映出很多人不相信北京在環境保護方面有巨大投入,希望接下來的日子他們可以更多了解北京所做出的努力”。
權利意識是真正遺產
施泰納表示,不僅是北京,洛杉磯、雅典和漢城等奧運會主辦城市都遇到了空氣污染的問題。而奧運會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主辦城市像北京那樣,將奧運會作為改善環境質量的一個重要契機。
他舉例說,在奧運會之前,中國政府已經投入170億美元建設綠色奧運,這包括北京市一系列長期的環保項目。
其中,北京改善了公共交通網絡,包括引入三條新的地鐵線路。而他這天下午到位于北京東三環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參加志愿者激勵活動時,就特意乘坐了北京新開通的地鐵線路。
此外,奧運場館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和太陽能電力等。北京還引入了數千輛使用壓縮天然氣的公共汽車。
當然,為了保證奧運會的空氣質量,北京采取了一些臨時性措施。例如,自7月20日起機動車實行單雙號限行等。
在回答香港《南華早報》記者提問時,施泰納承認,北京奧運會之后100多萬輛小汽車會再次上路,但是,“像新的地鐵線路、使用壓縮天然氣的公共汽車都不會消失”。
施泰納強調,就北京奧運會環境質量來說,最重要的并不是來京觀眾和記者有什么感受,而是北京和中國的公眾,乃至其他國家的公眾認識到,清潔的空氣和水是他們的權利,而通過政府和自身的努力可以實現這種權利,“這將是北京奧運會的真正遺產”。
“一些人在北京奧運會結束之后可能會松懈,回到原來的軌道”, 施泰納說,“但我希望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有望實現“碳中性”
除了空氣質量,北京奧運會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有何作為也非常令人關注。
一方面,奧運場館和服務設施的建設和運行,運動員、官員和普通觀眾等人員的活動,以及奧組委活動等過程,都會帶來額外的溫室氣體排放。而奧組委的一系列活動中,火炬傳遞活動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尤為突出。
另一方面,奧運會期間將開行由各類新型電動汽車組成的綠色車隊,實現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域交通的“零排放”;在等多個奧運場館,安裝了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等等。此外,建設大面積的奧運森林公園、部分工廠關閉治理和實行機動車單雙號限行等政策措施也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那么,北京奧運會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的努力,能否完全抵消這項賽事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碳平衡”或者“碳中性”呢?
施泰納對《財經》記者透露,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在與他的會面中表示,初步的估算表明北京奧運會有望實現碳中性。
當然,最終結果如何,要等到奧運會之后才能見分曉。“無論如何,希望中國真正將北京奧運會視為轉向清潔發展的一個機會。”
2007年10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曾發布了一份針對北京奧運會的環境審查報告。該報告引述了北京的主要環保成績,包括廢水處理、水源保護、垃圾管理、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建設綠色奧運場館和加強公共交通運輸系統等幾方面。
不過,該報告同時也指出,北京在很多領域仍有待提高,比如空氣質量指標中的PM10濃度、抵消溫室氣體排放和提高公眾環境意識等。
施泰納告訴《財經》記者,預計最快在今年年底之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還將完成一份奧運后環境評估報告,具體評估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環境保護措施的經驗和教訓。
“今年,我國面臨著氣象條件相對不利和污染物排放量顯著增加的雙重壓力,空氣質量改善形勢較為嚴峻。”28日,在生態環境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說。他表示,將通過工程減排、企業合......
生態環境部今日向媒體通報了2023年2月和1—2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空氣質量總體情況2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3.1%,同比下降8.3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4938.shtm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
生態環境部今天(17日)上午舉行例行發布會,有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監測數據表明,全國環境質量狀況呈現“三個向好”的特點。“三個向好”首先是空氣質量穩中向好。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
國際泳聯22日宣布,男選手將于2024年首次被允許參加奧運會花樣游泳比賽。據國際泳聯介紹,他們的提議已經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批準。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男選手將被允許參加花樣游泳比賽。自花樣游泳項目1......
世界氣象組織7日發布報告稱,預計本世紀熱浪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將增加,進而導致野火增多,可能會使空氣質量惡化,危害人類健康及生態系統。這是7月25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馬里波薩縣拍攝的被燒毀車輛。新華社......
北京8月31日,中國生態環境部31日通報7月中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顯示,山西太原、陽泉、晉中入列全國空氣質量最差前三位。生態環境部通報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顯示,7月,168個重點城市中,海口、黃山、......
北京8月30日,30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實施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87.5%。......
2022年8月1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8月上半月(1-15日)全國空氣質......
中新社北京7月22日電(記者阮煜琳)中國生態環境部22日通報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改善,339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84.6%。當日通報全國重點城市排名顯示,1月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