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2-14 16:37 原文鏈接: 腸道微生物藥物的研發

      在人類的腸道里存在一個巨大的微生物群體,稱之為“腸道微生態系統”,其作為宿主最重要的微生態系統組成部分,大約包含有15000~36000個菌種,由專性厭氧菌(>99%)、兼行厭氧菌和好氧菌共同組成,這些細菌共同構成胃腸道的動態微生態平衡。腸道在消化、吸收各種營養物質的同時又能將細菌及其代謝產物通過菌膜屏障限制于腸道內,在此過程中腸道屏障起重要作用。菌群紊亂與機體多種免疫異常及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如腹瀉、炎癥性腸病、 腸易激綜合征、結腸癌、風濕性關節炎、哮喘、心血管疾病等,同時腸道菌群改變也可以引起代謝紊亂,與肥胖、糖尿病、肝硬化等發病密切相關。不僅如此,微生物甚至會影響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2018年來自中國的研究者調查了患有自閉癥譜系障礙的兒童糞便和正常發育兒童糞便的微生物菌群,結果發現自閉癥譜系障礙組的糞便微生物群擬桿菌/厚壁菌比率顯著增加。由此可見,腸道微生態的紊亂跟精神方面的疾病有著較大的關系1。

      正是由于腸道微生態穩定對人體的健康至關重要,因此腸道微生態藥物已經成為了現在研究與發展的熱門產業。微生態藥物是指利用正常微生物或調節微生物正常生長的物質制成的藥物制劑,包括糞便菌群、活體生物藥物和小分子微生態調節劑。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微生物通過次級代謝產物等或者直接通過小分子等物質影響微生物群落,維持、重建或恢復健康的人體微生態平衡體系,進一步治療相關的疾病。其中糞菌移植(FMT)已經被多個醫療指南推薦治療艱難梭菌感染。糞菌移植是指將人類健康糞便中的功能菌落,移植到患者胃腸道內,重建新的腸道菌群,實現腸道及腸道外疾病的治療。

      目前,糞菌移植應用于臨床常規治療或臨床試驗的疾病大體上包括4大類,細菌感染、代謝異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腦腸軸疾病。具體細分有20多種,全世界注冊的臨床試驗超過200項。而現在世界范圍內最受認可的是艱難梭菌感染的挽救性治療。表一總結了從2016年至2018年出臺的關于FMT方面的指南或建議。

      目前,在clinicaltrials網站可查到的正在進行的糞菌移植治療的臨床實驗高達93個,包括肝性腦病的治療,難治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療,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治療等。

      但是,在全世界范圍內對糞菌移植沒有統一的定位和監管措施,例如,美國FDA認為糞菌移植需進行新藥申請流程;中國糞菌移植目前暫無確切管理條例,認為是一種醫療技術而不是藥物;奧地利的監管部門認為糞菌移植是治療手段。

      由于糞便中微生物種類繁多,數量驚人,來自于不同捐獻者的糞便中腸道微生物的種類、數量、豐度等都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糞菌移植過程如何選擇最適合的菌群是決定糞菌移植成功的關鍵。而目前從事腸道微生態藥物制劑的生物公司目前多致力于鑒定、分類人體共生微生物的研究,根據體內正常菌群的鑒定、分類結果對人體共生微生物進行培養、組合使其達到種類和數量的明確可控,從而能夠針對不同的適應癥采取不同種類、不同微生物及其組合的微生物制品,從而保證用藥的安全性、準確性和有效性。

      國外的微生態藥物研發產業在政府高度重視,科研結果豐厚以及資金實力雄厚的基礎下蓬勃迅猛的發展,預計到2026年全球微生態藥物市場空間有望達到100億美元,并在未來保持持續增長。美國在全球微生態藥物產業布局中相對領先,Seres Therapeutics開發的SER-109已處于臨床Ⅲ期試驗,而知易生物的創新活菌藥物SK08即將進入臨床,奕景生物(NuBiyota)的微生態系統療法MET-2已在北美進入臨床。

    相關文章

    體內建“特效藥廠”,這株細菌可治慢阻肺

    走進豬場和豬近距離接觸、帶著吸奶器取豬奶、從豬奶分離的3000多株微生物中篩出一株良菌、研究豬奶分泌機制……5年前豬場采樣的場景,尹佳仍記憶猶新。這個湖南師范大學的副教授,原本對動物營養研究“一竅不通......

    高抗黃萎病棉花新種質創制成功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微生物智能設計與合成創新團隊和植物保護研究所等單位合作,發現大麗輪枝菌細胞壁降解酶既可作為跨界RNA干擾靶標基因,還可作為效應蛋白調控棉花抗黃萎病。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

    科學家在微生物農藥領域取得新突破

    日前獲悉,甘肅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青年科學家付麟雲主持的項目和研究團隊,從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馬銜山分布的鐵棒錘根際土壤中分離篩選出一株高加索鏈霉菌SS9-1,并通過優化鏈霉菌SS9-1發酵條件,制備出發......

    植物遇險“呼救”機制揭秘

    14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農業微生物資源團隊成功揭示了植物在遭遇病原菌攻擊時,如何發出“呼救”信號,同時招募根際周圍的益生菌來助戰的神奇機制。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

    保質量強管理|DIQC2024藥品質量控制與檢驗技術大會成功舉辦

    2024年03月14-15日,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和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檢驗檢定分會主辦,藥檢匯聯合主辦,杭州奇易科技有限公司承辦,廣東省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廣東省藥學會制藥工程專業委員......

    Cell:某些遺傳性眼病中的視力喪失可能是由于腸道細菌進入眼睛引起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中山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南華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小鼠中發現,某些遺傳性眼病中的視力喪失可能是由腸道細菌引起的,而且可能可以通過抗菌劑治療......

    多樣化菌群共存現象有了新解釋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騰團隊在《自然—通訊》發表研究成果。該研究從理論上揭示了微生物群落中廣泛存在的水平基因流動可以幫助競爭性微生物群體突破物種多樣性“極限”,促......

    安圖生物一口氣再拿16項醫療器械注冊證!

    近期,安圖生物先后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河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原檢測試劑盒(磁微粒化學發光法)、抗線粒體M2抗體IgG檢測試劑盒(磁微粒化學發光法)、人CYP2......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春節期間食品安全專項抽檢情況的通告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春節節日市場食品安全專項監督抽檢,采取現場抽樣和網絡抽樣方式在全國隨機抽取樣品1500批次,檢出14批次樣品不合格。對抽檢發現的不合格食品,有關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已組織開展核查處置......

    新技術解讀微生物間的“談話”

    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搜索工具,利用由全球研究人員整理的超過6萬種微生物的數據庫,可立即將微生物與其產生的代謝物進行匹配,從而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新陳代謝。相關論文5日發表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