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繪制膠質瘤浸潤T細胞圖譜
T細胞是腫瘤免疫治療的關鍵細胞,但是在彌漫性神經膠質瘤中T細胞的表達特征尚不清楚。彌漫性神經膠質瘤是人類原發性腦瘤的最常見類型,并且目前無法治愈。彌散性神經膠質瘤的主要類別包括復發-異檸檬酸脫氫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IDH)IDH突變型神經膠質瘤(IDH-G)和IDH-野生型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GBM)。內源性或治療性誘導的T細胞反應通常能夠靶向多種腫瘤抗原,因而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免疫對于治療具有異質性特征的彌漫性膠質瘤極具潛力。
盡管PD-1和/或CTLA-4抑制劑在幾種類型腫瘤中效果明顯,然而在復發性GBM中,抗PD-1治療三期臨床試驗卻未能改變患者生存情況。導致試驗失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腫瘤內的免疫抑制微環境。膠質瘤中浸潤性T細胞會表達PD-1 CTLA-4和LAG-3等抑制性受體。有研究通過質譜流式技術探究膠質瘤的免疫微環境,但是對膠質瘤中浸潤T細胞表達譜特征和功能狀態還知之甚少。
近日,來自Dana-Farber腫瘤研究所的Kai W. Wucherpfennig團隊及其合作團隊在Cell
雜志上發表題為
Inhibitory CD161 receptor identified in glioma-infiltrating T cells by single-cell analysis
的文章。該研究繪制了彌漫性膠質瘤浸潤T細胞圖譜,并發現了腫瘤T細胞能夠表達NK抑制性受體CD161。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MolecularTherapy—Methods&ClinicalDevelopment上題為“MetabolicprimingofGD2TRAC-CARTcellsd......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了高選擇性JAK1抑制劑戈利昔替尼上市申請,用于治療復發難治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r/rPTCL)。外周T細胞淋巴瘤是一種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NK細胞的惡性腫瘤,......
暨南大學生物醫學轉化研究院研究員楊美香與教授尹芝南團隊合作,利用基因工程小鼠,結合高通量測序技術揭示了肝激酶Lkb1不僅參與調節γδT細胞譜系承諾,并且能夠通過AMPK-mTOR依賴的方式調控產生IL......
在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名叫阿斯克勒庇俄斯的醫神,手持蛇杖,擁有治愈疾病和傷痛的神力,而在人體內,也有這樣的“蛇杖”——T細胞。T細胞,也被稱為T淋巴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主要細胞之一,在人體中,根據......
近日,《柳葉刀·腫瘤學》刊發了一項有關復發/難治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r/rPTCL)的臨床研究進展。該研究為戈利昔替尼全球關鍵性注冊臨床試驗(JACKPOT8的B部分)的結果,研究顯示,戈利昔替尼治療......
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王瑩研究組與研究員時玉舫,在《自然-免疫學》(NatureImmunology)上,在線發表了題為OleicAcidAvailabilityImpact......
11月1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章海兵課題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與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在EMBOReport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ExcessiveapoptosisofRip1......
即使對于殺傷性T細胞這種免疫“斗士”來說,全天候尋找和摧毀敵人——癌細胞,也可能會筋疲力盡。20日發表在《自然》雜志的一項研究中,美國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在小鼠和人體組織樣本中發現了殺傷性T細胞耗竭與......
紫杉醇類藥物是一種廣泛應用于抗癌治療的藥物,其副作用主要有周圍神經病變等。了解紫杉醇類藥物的體內作用方式有助于設計更好的治療方案。荷蘭癌癥研究所研究團隊揭示紫杉醇類藥物在體內的抗腫瘤機制。該研究成果于......
近日,德國馬格德堡奧托·馮·格里克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的癌癥免疫防御機制,這一新機制為改善癌癥免疫療法做出了重要貢獻。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研究小組發現,輔助T細胞可以像殺傷T細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