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業的碳排放問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歐盟單邊針對航空業的碳排放交易體系(ETS)暫緩,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提出的航空業 “2020年碳中和”方案近日又浮出水面。盡管中國航空公司極力反對,但碳中和方案仍在國際航協年會上通過,并將在今年年底前提交給國際民航組織。
專家認為,碳中和方案實質是發展中國家為航空碳排放買單,“環保大棒”成為我國民航業不得不面對的長期挑戰。
2020年排放量不再增長
碳中和方案早在2009年9月就有了初本,是國際航協當時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向各國首腦提交的航空業氣候變化建議書。
方案提出航空業三大承諾目標:2009年-2020年,年均燃油效率提高1.5%;2020年實現碳中和增長,即排放量以2020年為頂峰,不再增長;在2050年將排放量削減至2005年的一半。
國際航協稱,碳中和方案向政府提供了一系列原則,包括如何將基于市場的措施(MBMs)整合到總體戰略中以實現2020年的碳中和;以及航空公司將如何分擔,來實現2020年碳中和的成本。
按照國際航協的說法,該方案旨在保證全球一致性的行業解決方案能夠最終減少碳排放,包括保留資金用于航空業環境問題的投資,保持公平競爭的環境,建立進入全球碳市場的渠道,確保航空公司可支付其排放成本。
發展中國家為碳排放埋單
對各國各航空公司最實質的影響是要為2020年后超過排放指標的部分買單,交納實際上的“碳稅”。只是怎么交、交多少、給誰用,還沒有明確答案,有待進一步協商。
按照流程,碳中和方案還有待各國政府在今年9月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上達成全球一致性協議。
民航業內人士預計,一旦碳中和方案獲得通過,可能造成極其不公的結果:發達國家由于航空市場需求保持穩定不再增長、甚至出現下滑,完全無需支付碳排放費用,而以我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由于收入水平持續上升,航空市場繼續高速增長,反而要為碳排放埋單。事實上,現代工業革命200年來,發達國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總量的80%,最后承擔責任的反倒成了發展中國家。
北京交通大學運輸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紅昌說,航空業是目前唯一一個在全球范圍內提出碳中和增長目標的行業,一旦達成全球性協議,必然成為行業樣本,具有標桿效應,對今后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談判產生深遠影響。
多方面入手維護自身權益
按照國際航協的說法,碳中和方案是以壓倒性優勢通過的,但我國航企和印度航企均發出反對聲音。中國國航副總裁趙曉航公開表示,2020年后碳排放不再增長對發展中國家不公平。
國內民航界的共識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和《國際民用航空公約》(芝加哥公約)是減排問題的基本框架和法律前提,這些公約和議定書中的原則,包括共同帶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應該在航空業減排中得到體現。
中國民用航空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顏明池日前表示,針對航空業的碳排放問題,應該建立機制,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的援助。
李紅昌建議,我國政府需從三方面入手維護權益:第一,積極參與國際談判;第二,做好碳排放模型分析和成本測算,為將來可能推出的碳排放方案做好準備工作;第三,積極探討民航談判規則的優化。
此外,專家認為,我國民航市場潛力巨大,是國外航空公司競相爭奪的蛋糕,不少國外航空公司已經將航線開通到了國內的二、三線城市,而門戶城市的國際航線也在不斷加密,這是我國民航界提高國際話語權的資源優勢,可在國際談判中很好地利用。
二氧化碳高效生物轉化對推進綠色經濟發展和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甘氨酸在食品、醫藥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目前大多通過化學法合成,生物法合成則需要以葡萄糖為底物。 近日,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
在“雙碳”目標背景下,二氧化碳催化加氫合成燃料和化學品是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徑。而烯烴是現代化學工業的基石,其中低碳烯烴(乙烯、丙烯和丁烯)是基本的化工原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近日,中國科學院......
近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連續監測系統適用性檢測合格名錄(截至2022年12月31日)”。包括北京雪迪龍、安徽皖儀等共十款國產儀器型號得到認證。詳細信息如下表:序號單位名稱儀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理論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肖建平團隊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曾杰團隊、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夏川團隊合作,在二氧化碳(CO2)轉化制一氧化碳(CO)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工作......
近日,我所理論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05T8組)肖建平研究員團隊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杰教授團隊、電子科技大學夏川教授團隊合作在二氧化碳(CO2)轉化制一氧化碳(CO)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發出單原子合金催......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包信和院士、汪國雄研究員、高敦峰研究員團隊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電解制備燃料和化學品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可實現鋼廠尾氣或者化工尾氣的高......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汪國雄研究員、高敦峰研究員團隊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電解制備燃料和化學品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團隊揭示了堿性膜電解器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反應覆蓋度驅動的選擇性變......
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碳中和”上升為國家戰略。負碳技術通過捕集、貯存和利用二氧化碳以此抵消難減排的碳排放而成為了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其中近年來快速發展、極具應用前景的二氧......
在1月12日召開的2023年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上,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首次發布我國海域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潛力評價結果,我國海域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潛力巨大,預測潛力2.58萬億噸,可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
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今天(12日)召開,會上首次發布了我國海域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潛力評價結果,結果表明我國海域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潛力巨大,可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重要支撐。此次調查,中國地質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