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學協會近日發布報告說,在充分考慮科學技術及其社會影響的條件下,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人體胚胎、精子或卵細胞細胞核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倫理上可接受”。
英國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學協會是一家獨立機構,著重關注生物與醫學技術進步過程中出現的倫理困境。協會發布的最新報告《基因編輯和人類生殖:社會與倫理問題》說,基因編輯工具代表生殖選擇的一種“全新方法”,因而將對個人和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報告的觀點意味著,如果一對夫妻希望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改變他們未來孩子的遺傳特征,例如防止某種遺傳性疾病,他們可能會多一種選擇。
報告指出,使用“遺傳性基因編輯干預”必須符合兩個前提:首先它必須是為了保障并符合未來出生的嬰兒的福祉;第二它不會增加社會上的不利因素、歧視和分裂。
目前英國允許人體胚胎研究,但英國法律不允許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干預后移植入子宮,因此如果要把經基因編輯修改的胚胎、精子和卵細胞用于生殖目的,必須首先修改相關法律。
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學協會認為,“遺傳性基因編輯干預”合法化并非不可能,但在此之前必須對它的應用和各種潛在可能性進行廣泛、充分的討論,并通過繼續研究來建立臨床安全標準,充分評估它對個人、群體和社會的負面影響,還要有相應監控和審核措施。此外,如果得到許可,它必須由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監管,只在臨床研究前提下使用,以便監控它對個人和群體的長期影響,并實行一例一審核制。
該協會還建議在英國成立一個獨立機構來鼓勵社會各界討論遺傳性基因編輯干預問題,以及促進相關科技和醫療發展。
基因編輯技術用于生殖目的一直是有爭議的話題。目前科學界逐漸達成共識,認為應允許開展相關基礎研究,但還不能擴展到生殖領域的臨床應用;未來在嚴格監管的條件下可批準早期胚胎的基因編輯臨床試驗,但也只限于防治嚴重病癥。
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方英和田慧慧研究團隊在基于生物編輯技術的腦機接口增強技術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SpatiallyPreciseGeneticEngineeringattheElectr......
中新網合肥8月15日電(張俊寧珊)中國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中國首株基因編輯高亮度夜晚自發光植物。該科研團隊負責人李仁漢近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將螢火蟲等生物發光基因植入到植物細胞,打造類似電影《阿凡達》中......
這項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基因編輯技術——點擊編輯,使用HUHe介導的共價clkDNA定位到DDP的目標位點,從而實現精確和通用的基因組寫入。哈佛醫學院和麻省總醫院的BenjaminKleinstiver......
近年來,微生物組研究揭示了體內的共生細菌表達的基因通過多種機制影響我們的健康。例如,體內的細菌還能夠影響癌癥免疫療法的效果;細菌蛋白質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細菌毒素能夠引發包括癌癥在內......
近年來,微生物組研究揭示了體內的共生細菌表達的基因通過多種機制影響我們的健康。例如,體內的細菌還能夠影響癌癥免疫療法的效果;細菌蛋白質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細菌毒素能夠引發包括癌癥在內......
2024年7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發布《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倫理指引》,規范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行為,促進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健康發展。《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倫理指引》中提到的基本原則包括:開展人類......
近年來,劉如謙團隊等在CRISPR-Cas系統的基礎上,開發了新一代基因編輯系統——堿基編輯(BE)、先導編輯(PE)。其中,堿基編輯能夠在基因組靶位點有效地轉換單個堿基,而不會引起DNA雙鏈斷裂。目......
科學家在兩項獨立研究中描述了一種新的基因組編輯技術,能在用戶指定的基因組位點插入、倒位或刪除長DNA序列,實現這些基本DNA重排的單步法或提供一種更簡易的基因組編輯方法。該方法或比現有技術更有優勢,例......
“基因剪刀”CRISPR技術已徹底改變了醫學、農業和生物技術領域的面貌。如今,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比CRISPR更準確、更靈活的基因編輯工具SeekRNA。該工具利用可......
科技日報北京6月23日電 (記者劉霞)“基因剪刀”CRISPR技術已徹底改變了醫學、農業和生物技術領域的面貌。如今,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比CRISPR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