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茶樹營養與養分管理創新團隊在茶樹成熟葉貯藏氮素再利用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以“A glutamine synthetase-Dof transcription factor module regulates nitrogen remobilization from source to sink tissues in tea plants”為題發表在植物學經典期刊Plant Physiology上。
茶樹成熟葉貯藏氮素的再利用是春茶清明前品質優于清明后的重要原因。春茶新梢萌發時主要的氮素營養來自茶樹體內的貯藏養分。在早春新梢萌發時,茶園土壤溫度相對較低,根系對土壤和肥料的吸收能力較弱。因此,提高茶樹成熟葉中貯藏氮素的再利用是調控春茶新梢產量、品質和促進茶園綠色發展的有效手段,但有關茶樹成熟葉貯藏氮再利用的生理及分子機制尚不清楚。
團隊通過15N穩定同位素示蹤發現,超過80%的回收15N被分配在休眠芽對應的第一片成熟葉中。基因表達模式和CsGS1.1在細胞質和維管組織中的定位預示著其在氮再分配中的潛在作用。過表達CsGS1.1擬南芥株系中,從源(第一輪蓮座葉)到庫(種子)的氮再分配增強。同時證實,轉錄因子CsDof16可直接結合于CsGS1.1啟動子的-526到-426區域,從而激活其轉錄并調節氮的再分配。綜上,CsDof16-CsGS1.1模塊調控茶樹成熟葉貯藏氮以谷氨酰胺-谷氨酸態氮的形式向新梢轉移。
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支持。
近日,茶樹營養與養分管理創新團隊在茶樹成熟葉貯藏氮素再利用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以“Aglutaminesynthetase-Doftranscriptionfactormoduleregu......
近日,茶樹營養與養分管理創新團隊在茶樹成熟葉貯藏氮素再利用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以“Aglutaminesynthetase-Doftranscriptionfactormoduleregu......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樹遺傳育種創新團隊研究鑒定出茶樹低溫脅迫功能基因模塊,闡明了茶樹抗寒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植物細胞與環境(Plant,Cell&Environment)》。......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茶葉創新團隊龔春梅教授課題組以“陜茶1號”為研究對象,運用細胞生物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等手段發現發育相關轉錄因子CsREV通過差異塑造葉片和莖桿之間的木質部格式共......
記者近日從海南大學獲悉,該校三亞南繁研究院張金波與孟磊教授團隊發現,基于氮素循環知識的綜合管理可對生態系統氮駐留產生積極影響,這為降低全球氮損失風險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期刊《自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樹種質資源創新團隊聯合國內高校科研團隊,揭示了茶樹中兒茶素甲基化衍生物的生物合成機制,為培育更具特色的新型高功能成分茶樹品種奠定了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
據統計,全球農田每年施用的氮肥量高達1.2億噸,再加上有機肥和生物固氮等,農田氮輸入總量約2億噸。然而,目前氮素利用效率還不足50%,如何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在保障糧食產量的前提下控制氮素污染,一直是全......
茶樹嘌呤生物堿主要包括咖啡堿、可可堿和苦茶堿等。苦茶堿(1,3,7,9-四甲基尿酸)是一種天然產物,具有顯著的抗抑郁、鎮靜、催眠等藥理活性,而咖啡堿(1,3,7-三甲基黃嘌呤)既是重要茶葉品質成分,又......
稻田土壤氮素利用率低,導致大量硝酸鹽淋失或以溫室氣體N2O的形式進入大氣,造成一系列污染。硝酸鹽異化還原為銨(DNRA)可將移動性強的硝態氮還原為固持性更好的銨態氮,提高土壤氮素可利用性,同時減少N2......
近日,理學院農藥創新研究中心潘燦平教授課題組在國際期刊EnvironmentalPollution上發表了納米硒葉面強化提升茶葉品質和緩解農藥脅迫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較系統地揭示了納米硒外源強化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