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瓜類研究一室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左進華團隊合作,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高水平農科院建設)項目等的資助下,研究揭示了蒲瓜基因組組成和進化關系及果實生長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園藝研究》(Horticulture Research)。
廣東蒲瓜(Pugua)基因組組裝。研究團隊供圖
蒲瓜又稱瓠瓜、葫蘆、夜開花等,屬于葫蘆科葫蘆屬,原產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現已在全球多個地區廣泛栽培。作為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特色瓜類蔬菜,蒲瓜的幼嫩果實口感清爽,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膽堿、萜類和黃酮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潛在的藥用價值。但蒲瓜高質量基因組的缺乏不利于其相關分子機制的研究,阻礙了進一步的應用。
該研究通過結合PacBio HiFi、ONT超長讀長測序和Hi-C測序數據,成功組裝了蒲瓜的基因組,總長度為298.67 Mb。在11條染色體中,有7條實現了從端粒到端粒的無間隙組裝,Contig N50達到了28.55 Mb,共注釋出24,439個蛋白編碼基因。BUSCO評估顯示,基因組的完整性達到了96.34%。通過基因組比較和系統發育分析,發現蒲瓜與西瓜的親緣關系最近,大約在14.3至32.38百萬年前發生分化。
該研究還發現,赤霉素GA4和Aux/IAA家族基因在果實的膨大和成熟中起著介導作用。在細胞壁動態調控方面,XTHs和EXPs酶類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果實發育的早期階段,主要以氨基酸和脂質的積累為主,而后期則以糖和萜類化合物的積累為主。GGAT2基因的表達水平與蒲瓜中谷氨酸的積累呈現正相關性,而SUS5和SPS4基因的表達水平與蔗糖積累水平相一致。
該研究結果為了解蒲瓜基因組的進化以及果實生長發育的調控機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3/hr/uhae335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瓜類研究一室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左進華團隊合作,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高水平農科院建設)項目等的資助下,研究揭示了蒲瓜基因組組成和進化關系及果實生長發育......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瓜類研究一室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左進華團隊合作,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高水平農科院建設)項目等的資助下,研究揭示了蒲瓜基因組組成和進化關系及果實生長發育......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我們見證了生命科學領域的飛速發展與深刻變革,而這一切的起點,正是1953年4月25日,詹姆斯·沃森博士與弗朗西斯·克里克博士在《自然》雜志上揭示DNA雙螺旋結構的偉大時刻。為紀念這一......
約翰霍普金斯金梅爾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16個基因,乳腺癌細胞在逃離腫瘤的低氧區后,利用這些基因在血液中存活。每一種都是阻止癌癥復發的潛在治療靶點,其中MUC1已經在臨床試驗中。這項研究于9月2......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葉克窮研究組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杜立林研究組合作,在裂殖酵母中發現一種新型殺手基因tdk1,并揭示其蛋白質產物控制細胞生存的分子和結構機制。兩篇相關論文11月1日發表于美國《國......
10月9日,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華大基因聯合武漢兒童醫院、深圳市婦幼保健院、中山大學等多家機構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在《細胞》子刊《細胞基因組學》上以封面、專輯的形式發表了6篇研究論文,系統解析了孕期生......
在生命科學領域,基因編輯技術尤其是CRISPR/Cas9系統的出現,為科學研究帶來革命性突破。這項技術改變了人類對基因的認知,重新定義了自然選擇與人工干預間的界限。老百姓眼中,基因編輯可能也是類似于“......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夏瑞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開發了一種基于基因共線性進行物種基因組基因結構注釋矯正的工具——SynGAP(Synteny-basedGenestructureAn......
科技日報訊 (記者雍黎)記者9月9日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資源昆蟲高效養殖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代方銀團隊發現了調控壽命的新基因OSER1,并在家蠶、線蟲、果蠅等多物種中進行研究,揭示了其調......
9月5日,記者在“千種海洋生物基因測序項目”暨全球海洋微生物基因庫建設及應用成果聯合發布會上獲悉,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山東大學、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等機構,構建了迄今為止最完整的海洋微生物基因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