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問:上肢深靜脈血栓栓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原發性上肢深靜脈血栓占20%-25%,多無誘因,但可伴易栓癥、胸腔出口綜合征或與運動相關。繼發性上肢深靜脈血栓占75%-80%,誘因多系置人中心靜脈導管、起搏器或惡性腫瘤所致。
22問:上肢深靜脈血栓栓塞主要癥狀是什么?
答:上肢深靜脈血栓的癥征主要為患肢水腫、疼痛或皮膚變色,可伴有側支靜脈擴張(臂、頸、胸等部位) 。
23問:上肢深靜脈血栓栓塞的主要后果是什么?
答:肺動脈栓塞并發癥見于1/3的上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中,后遺癥為臂部PTS,復發率2.0%(1年)、4.2%(2年)、7.7%(5年)。
24問:上肢深靜脈血栓栓塞如何治療?
答:上肢深靜脈血栓的治療與下肢深靜脈血栓相同,以標準抗凝治療方案為主。溶栓、導管技術與置過濾器用于選擇性病例。
25問:下肢深靜脈血栓分幾型?
答:根據栓塞血管部位劃分3種類型,即周圍型、中心型和混合型。
26問:各型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特點是什么?
答:周圍型:也稱小腿肌肉靜脈叢血栓形成,因血栓局限,多數癥狀較輕。小栓子脫落可引起輕度肺動脈栓塞,臨床上常被忽視。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小腿疼痛和輕度腫脹,活動受限。主要體征為足背屈時牽拉腓腸肌引起疼痛(Homan征陽性)及腓腸肌壓疼(Neuhof征陽性)。
中央型:也稱髂股靜脈血栓形成。左側多見,表現為臀部以下腫脹,下肢、腹股溝及患側腹壁淺靜脈怒張,皮膚溫度升高,深靜脈走向壓痛。血栓脫落可導致肺動脈栓塞,威脅病人生命。
混合型:即全下肢深靜脈及肌肉靜脈叢內均有血栓形成。可以由中央型或周圍型擴展而來,其臨床表現不易與中央型鑒別。
27問:發生深靜脈血栓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答:年齡:深靜脈血栓可見于任何年齡者,但年齡約大,發病率也越高;通常將40歲以上患者視為高發人群。
制動:長期臥床、制動的患者因小腿肌肉泵的作用減弱,靜脈血回流明顯減慢,從而增加了深靜脈血栓發病的風險。
靜脈血栓史: 有23%-26%的急性深靜脈血栓病人既往有過靜脈血栓病史,且這些新形成的血栓往往來自原來病變的靜脈。研究發現,復發的深靜脈血栓病人血液常呈高凝狀態。
惡性腫瘤:惡性腫瘤能釋放促凝物質,提高血液凝血因子的活性,所以惡性腫瘤患者有更高的深靜脈血栓發生危險性,肺癌是最易引發深靜脈血栓的一種惡性腫瘤。
手術:圍手術期的制動,術中術后體內凝血、抗凝及溶栓系統的異常,以及靜脈血管的損傷是手術患者深靜脈血栓高發的主要因素。
創傷:創傷后血液處于高凝狀態,而且創傷導致的下肢骨折、脊髓損傷、靜脈血管損傷及需要手術治療等,使創傷病人容易發生深靜脈血栓。
原發性血液高凝狀態: 基因突變或遺傳性抗凝物質缺陷的病人,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在所有深靜脈血栓病人中有5%-10%是由原發性血液高凝引起的。
產后:妊娠時胎盤產生大量雌激素,足月時達最高峰,體內雌三醇的量可增加到非孕時的1000倍,雌激素促進肝臟產生各種凝血因子,同時妊娠末期體內纖維蛋白原大量增加,加重高凝狀態,有可能導致深靜脈血栓發生。
28問:什么是Caprini個體化靜脈血栓風險評估模型?
答:是美國Glenbrook醫院的Caprini醫生于1988年創立的。他通過記錄和靜脈血栓風險相關的各種因素并進行評分,將住院患者分為低危、中危、高危和極高危4個級別,根據患者的靜脈血栓風險級別,進行個體化的靜脈血栓預防方案。
29問:深靜脈血栓有哪些臨床癥狀?
答:患肢腫脹: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最常見的癥狀,患肢組織張力高,呈非凹陷性水腫。腫脹大多在起病后第2、3天最重,之后逐漸消退。
疼痛和壓痛:壓痛主要局限在靜脈血栓產生炎癥反應的部位,如股靜脈行徑或小腿處。小腿腓腸肌壓痛又稱Homans征陽性。由于擠壓小腿有使血栓脫落的危險,故檢查時用力不宜過大。
淺靜脈曲張:淺靜脈曲張屬于代償性反應,在急性期一般不明顯,是下肢靜脈血栓后遺癥的一個表現。
股青腫:下肢深靜脈血栓廣泛累及肌肉內靜脈叢時,由于髂股靜脈及其側支全部被血栓阻塞,組織張力極度增高,致使下肢動脈痙攣,肢體缺血甚至壞死。臨床上表現為疼痛劇烈,患肢皮膚發亮,伴有水皰或血皰,皮色呈青紫色,稱為疼痛性股青腫(Phlegmasia Cerulea Dolens)。常伴有動脈痙攣,下肢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皮溫降低,進而發生高度循環障礙。病人全身反應強烈,伴有高熱、神萎,易出現休克表現及下肢濕性壞疽。
股白腫:當下肢深靜脈急性栓塞時,下肢水腫在數小時內達到最高程度,腫脹呈可凹性及高張力,阻塞主要發生在股靜脈系統內。當合并感染時,刺激動脈持續痙攣,可見全肢體的腫脹、皮膚蒼白及皮下網狀的小靜脈擴張,稱為疼痛性股白種(Phlegmasia Alba Dolens)。
股青腫和股白腫較少見,是一種緊急狀況,需緊急手術取栓,方能挽救患肢。
30問:深靜脈血栓有哪些輔助檢查?
答:1. 血漿D-二聚體(DD)測定:D-二聚體是代表凝血激活及繼發性纖溶的特異性分子標志物,對于急性深靜脈血栓的診斷,敏感性較高(>99%),有重要參考價值。
2.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敏感性、準確性均較高,是深靜脈血栓診斷的首選方法,適用于對患者的篩選和監測。
3. 螺旋CT靜脈成像:準確性較高,可同時檢查腹部、盆腔和下肢深靜脈情況。
4. 核磁共振靜脈成像:能準確顯示髂、股、腘靜脈血栓,但不能滿意地顯示小腿靜脈血栓,無需使用造影劑。
5. 靜脈造影:準確率離,不僅可以有效判斷有無血栓、血栓部位、范圍、形成時間和側支循環情況,而且常被用來鑒定其他方法的診斷價值。
31問:深靜脈血栓的診斷流程?
答:(1)詢問病史、進行風險評估。(2)D-二聚體測定進行篩查。(3)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4)必要時行靜脈造影檢查。
32問:深靜脈血栓應和那些疾病鑒別?
答:下肢淋巴水腫:常有手術、感染、放射、寄生蟲等損傷淋巴管的相關病史。
下肢局部血腫:大多有外傷史,腫脹局限,極少累及整個下肢,彩超檢查有助于鑒別。
腓腸肌撕裂損傷:多在外傷或劇烈活動后發病。
全身性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腎功能不全、液體過多、貧血、低蛋白血癥、盆腔惡性腫瘤可引起下肢水腫,但通常是雙側對稱性的,且無淺靜脈怒張和皮膚顏色改變。
33問: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有幾種方法?
答:基礎預防,藥物預防,機械物理方法。
34問:基礎預防包括哪些內容?
答: (1)對患者進行預防靜脈血栓知識教育。(2)改善生活方式:戒煙酒,控制血糖、血脂。(3)手術操作應輕巧,避免靜脈內膜損傷。(4)規范下肢止血帶的應用。(5)術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靜脈回流障礙。(6)勤翻身、早期功能鍛煉,多做深呼吸和咳嗽動作。(7)術中和術后補液,避免脫水而增加血液粘度。以上措施簡單易行,安全性高。不僅不會增加醫療費用,而且適用范圍很廣。
35問:術中和術后補液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答:目前經常選擇的補液種類是低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為4萬)。其抗凝作用主要包括:①血液稀釋作用;②降低血小板的黏附作用;③提高血栓的易溶性。手術中及術后每天靜脈滴注500ml右旋糖酐,對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有一定的作用。
36問:常用的預防藥物有哪些?
答:(1)低劑量肝素(low-dose unfractionated heparin,LDUH),低分子肝素(依諾肝素、達肝素、那曲肝素),維生素 K 拮抗劑:華法林。(2)Xa因子抑制劑:利伐沙班。
37問:各種預防藥物的特點?
答:普通肝素:價格便宜;但需監測APTT,長期應用可能會導致骨質疏松。
低分子肝素(依諾肝素、達肝素、那曲肝素):無需常規監測,生物利用度接近90%,嚴重出血并發癥較少,較安全。
維生素 K 拮抗劑(華法林):口服制劑、價格低、療效肯定;但需常規監測INR值。
Xa因子抑制劑(利伐沙班):口服制劑、療效肯定、安全性優良;但價格相對昂貴。
38問:理想的抗凝藥物應具備哪些特點?
答:理想的抗凝藥物應具備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不良反應小、劑量固定、患者的依從性好等特點。
39問:為什么低分子量肝素是預防的首選?
答:低分子肝素(依諾肝素、達肝素、那曲肝素)具有最大的抗血栓作用及最小的出血危險,對血小板數量和功能影響較弱,且無需連續的實驗室監測,已被作為血栓預防的代表性藥物。
40問:藥物預防的使用禁忌有哪些?
答:消化道潰瘍者,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近期發生腦出血者,流產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者等應禁用抗凝治療。
今天(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許多人都聽說過“健康殺手”腦血栓,不過您知道嗎,人體的下肢是最容易“藏”血栓的地方。下肢血栓有什么危害,又該如何防治? ......
血栓性事件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和腫瘤等慢病發生,且具有清晨高發的特點,但現有認知不能完全闡釋血栓事件清晨高發的原因。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教授卜軍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歐洲心臟雜志》上發表論文......
針對18歲以下且體重為30kg~50kg及50kg以上的兒童和青少年靜脈血栓栓塞癥(VTE)患者,拜瑞妥(利伐沙班片)可用于其經過初始非口服抗凝治療至少5天后的VTE治療及預防復發。3月16日,拜耳宣......
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血管系統最常見的一種疾病,通常以中、老年居多。但是,近年來,也多見于青壯年人群。大量的研究表明,IL-6是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的關鍵因素。然而,在動脈粥樣硬化高風險但沒有系統性炎癥疾病......
當地時間20日,歐洲藥品管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就美國強生疫苗發表意見。據法國BFM電視臺報道,歐洲藥品管理局介紹說,在接種過強生疫苗的700萬人當中,發生8例罕見的嚴重血栓病例,其中1例身亡。經過調查......
繼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出現血栓問題后,強生疫苗也迎來類似問題。據外媒報道,在美國六名民眾接種強生新冠疫苗出現了罕見的血栓問題后,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聯合發布聲明,建議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劉俊嶺課題組與孫海鵬課題組合作首次將支鏈氨基酸(BCAA)代謝與血小板功能和血栓風險建立緊密聯系,揭示了一個全新的BCAA代謝調控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機制。3月23日,該成果發表于......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劉俊嶺課題組與孫海鵬課題組合作首次將支鏈氨基酸(BCAA)代謝與血小板功能和血栓風險建立緊密聯系,揭示了一個全新的BCAA代謝調控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機制。3月23日,該成果發表于......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劉俊嶺課題組與孫海鵬課題組合作首次將支鏈氨基酸(BCAA)代謝與血小板功能和血栓風險建立緊密聯系,揭示了一個全新的BCAA代謝調控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機制。3月23日,該成果發表于......
血栓是心肌梗塞、腦卒中、肺栓塞、惡性腫瘤等多種疾病發展過程中血管內重要的病理事件。血栓由膠原、組織因子、凝血酶等因素觸發,誘導局部血小板活化、纖維/纖連蛋白復合物形成,這些關鍵成分共同參與構建包括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