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提高小麥產量,可以研究雜交小麥,利用雜交小麥優勢攻關。”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11月17日在河南農大的一場學術報告中提出一個這樣的建議。
作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非常關注小麥。他說河南是糧食大省,小麥平均畝產已超過400公斤,很不錯。
袁隆平介紹,現在國內部分地區已經開始雜交小麥,取得了一定進展,成果略領先于美國,但尚未完全成功。
袁隆平認為,小麥與水稻的研究有許多相通之處,可以相互借鑒學習。他希望河南農大、河南農科院的研究人員集部門力量研究雜交小麥,這是一個發展方向。主持報告會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大校長張改平鼓勵作物育種專業的研究生們:“解決小麥進一步高產超高產的途徑是研究雜交小麥,希望有志者實現袁先生、實現中國人的雜交小麥夢。”
談到社會普遍關注的轉基因問題時,袁隆平說基因多種多樣,不能一概而論,不要談“轉”色變。有些基因特別是抗病蟲的基因,蟲吃了要死,大家擔心人吃了會不會有問題,這是可以理解的。另外有些“轉基因”沒毒,比如有種美國轉基因大豆,轉的是抗除草劑基因,而這種大豆我們每年都在進口。因此轉基因不能一概而論,不要談“轉”色變。分子育種將是未來轉基因育種的發展方向,能取得很大成效。
對于袁隆平的回答,張改平總結:“轉基因分子育種應該搞,它和常規育種一樣,是解決糧食增產、保障糧食安全的科學措施,問題是轉基因要慎重,要合理地進行轉基因。”張改平表示,轉基因要嚴格進行把關,事實上政府對轉基因已經有一系列嚴格的規定。
袁隆平還向大家報告了他畢生從事的“超級稻”研究的最新進展。他說,目前畝產已破1000公斤,提前實現第四期目標。他介紹,1996年,農業部立項啟動的“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分三個時期:第一期,從1996年到2000年,產量指標畝產700公斤;第二期,從2001年到2006年,產量指標畝產800公斤;第三期,從2006年到2015年,產量指標畝產900公斤。去年,又加入一個時期——第四期,超級稻立項,產量指標畝產1000公斤。
“今年,我們提前實現了第四期超級稻畝產1000公斤這個指標。”袁隆平透露,他已建議農業部和科技部立項第五期超級稻,指標按國際標準,每公頃16噸,計劃到2020年以前實現,爭取3年內取得突破。
雜交稻2012年在其他國家推廣近7000萬畝,平均單產每公頃2噸左右,如果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稻田種上雜交稻,每年可增產1500萬噸稻谷,多養活4—5億人。
報告會結束時,張改平宣布:“袁老明年將在河南農業大學招博士研究生,也招碩士研究生。有志于完成前輩們的愿望,實現河南人民雜交小麥夢的,行動吧,跟著袁先生。”
據悉,這將是袁隆平第一次在河南招研究生。2015年第一次招生至少有3個名額,其中有1個博士、2個碩士。只要與袁隆平研究領域相關的專業都可以報考。只是,袁隆平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計算機里種不出水稻,也種不出小麥,希望青年科技人員要不怕吃苦,走到實踐中去。
袁隆平此次在河南農大的報告會,上演了令人激動的“追科星”一幕,不僅1300人的禮堂座無虛席,而且兩側過道、禮堂門口也圍滿了學生。一位老師感嘆,他都快被擠成相片了。袁隆平走到哪里,粉絲就跟到那兒,手機、相機、iPad等齊刷刷地對準了他,拍照聲響個不停。并且,早在幾天前,當獲悉袁隆平要來作報告的信息時,河南農大的學生們就上演了飛信、微信傳書求票的一幕。這樣的景象表明新一代青年學生已經從追娛樂開始轉向追科星,彰顯了青年們正在走向成熟和理智,彰顯了社會風氣的可喜轉變,而這正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希望我們的青年,也像我們的超級稻和超級麥一樣健康成長!
神經變性疾病早期階段的特征是離散腦細胞群中蛋白質的積累以及這些腦細胞的退化,對于大多數疾病而言,這種選擇性的易感性模式是無法解釋的,但其對于病理性機制或許能提供重要的見解。阿爾茲海默病是世界上主要的癡......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金斯瑞(HK.1548)、凱賽生物(688065.SH)、華熙生物(688363.SH)、華恒生物(688639.SH)、川寧生物(301301.SZ)等本文核心數據:ZFNs技術;......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脫氧核糖核酸(DNA)決定了生物體的全部表型。但問題來了,在相同環境中成長的同卵雙胞胎,身高、膚色、性格、健康狀況等并非完全相同,這是為什么?為了揭開表觀遺傳的“神秘面紗”,科......
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NYUGrossmanSchoolofMedicine)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我們遠古祖先的基因變化可以部分解釋為什么人類不像猴子那樣有尾巴。這項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
猴子有尾巴,而人類和猿類的尾巴卻在進化中消失了,是什么在其中起了關鍵作用?《自然》28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報道了人類和猿類演化掉尾巴的遺傳學基礎。靈長類動物尾部表型的系統發育樹(Ma表示百萬年前)。圖片......
意大利科學家在一項小鼠研究中展示了無需永久性基因組編輯,也可對一個控制膽固醇水平的基因做到長效抑制。這一靶向表觀遺傳沉默(不用直接改變DNA序列就可改變基因功能)的效果在小鼠中持續近1年,令循環膽固醇......
2月27日,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A)公布截至2024年1月31日的2024財年第一季度財報。第一季度營收為16.6億美元,與2023年第一季度相比下降5.6%,核心營收(1)下降6.4......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騰團隊在《自然—通訊》發表研究成果。該研究從理論上揭示了微生物群落中廣泛存在的水平基因流動可以幫助競爭性微生物群體突破物種多樣性“極限”,促......
研究示意圖。圖片來源:《自然》雜志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通過對近1000只轉基因小鼠開展研究,英國科學家發現了100多個與DNA損傷有關的關鍵基因。這項研究為開發癌癥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個性化療法提......
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病變,主要表現為滑膜增生、軟骨變性及軟骨下骨增生,造成關節功能喪失和生活質量下降,在6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超過50%,全球范圍內有數億人受到影響。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