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西安交通大學建校120周年暨遷校60周年之際,該校5位院士和6位專家學者聯合發布了21世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24項重大問題。
此次提出的自然科學重大問題,涉及制造、能源、機器人、航天航空等6個領域的12個重大問題,均為當前世界科技工作者亟須解決的難題,也是該校科研團隊長期堅持探索、最具研究優勢,并能夠深度影響未來社會發展的重點科學問題,是該校“十三五”發展戰略規劃的核心部分。
西安交大副校長王鐵軍表示,此次提出系列重大科學問題,以構建研究平臺,開展科學研究,搶占科學技術制高點,努力踐行“扎根西部,服務國家,世界一流”的辦學定位。
“把制造搬到太空去”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恒提出的構想。他說,太空3D打印是在真空、失重、極端溫差的環境下進行,有望實現一臺小設備打印無限大的東西,且打印件性能優異。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以不久前“智能機器人戰勝人類圍棋冠軍”的熱點事件,引出了未來人工智能的挑戰問題:如何處理非完整信息下模擬人的智能,從而輔助人類提升生產力,更好地服務人類。
中國科學院院士何雅玲認為,大規模風能利用可能會對全球及局部氣候產生影響。隨著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風電生產國,應深入研究風電廠對氣候系統的影響。此外,碳時代的制造技術、彈性電力系統、能源消耗與溫室效應、無人駕駛車輛技術、大數據產業與應用等問題的提出,也為人們打開了無限的探索空間。
而在社會科學領域,交大學者們發布了12個社會重大問題,包括世界投資體制的未來、性別失衡社會的治理與發展、低生育與老齡化社會的后果和應對、科技發展與人類心靈等。
該校副校長席光表示:“學校希望借此機會,敞開大門,與研究同行、社會各界交流互動,加強合作,協同推動這些重大問題的解決。”
據微言教育微信公號3月19日消息,日前,中央批準:張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副部長級)、黨委副書記;王樹國不再擔任西安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職務。據公開資料,張立群,1969年2月出生,研究生,工學......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簡稱“西安交大一附院”)近日在國際上首創了一種磁性壓迫吻合技術,通過讓患者經口吞服磁體,實現了回腸結腸旁路的磁吻合,為克羅恩病患者術后腸吻合口狹窄問題提供了新的治療策略。據醫......
——走遍中華,尋訪“匠”人“匠”室近年來,中國新藥創制在政府大力推動下走上了快車道。作為中華傳統醫學的寶庫,活性天然產物,由于其高度的選擇性、特異的藥理活性和新穎的作用機理,已成為創新藥物的重要來源。......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評審結果,湖北大學兩個項目獲批立項,直接經費分別為890萬元和843萬。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評審結果中,湖北大......
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液相色譜-高分辨質譜聯用儀采購項目公開招標,投標截止時間為2023年10月09日08:30,預算金額275萬元。詳細內容如下:項目名稱: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液相色譜-高分辨......
近日,第六屆中國高校智能機器人創意大賽總決賽和此次大賽拓展賽——第二屆“余姚杯”中國高校機器人實驗教學創新大賽決賽在寧波余姚舉行,西安交大機械學院郭婷、桂亮、金悅老師組成的參賽隊伍,在第二屆“余姚杯”......
8月18日-20日,慶祝西安交通大學電氣絕緣高等教育七十周年紀念系列活動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舉行。交通大學電氣絕緣教研室于1953年5月建立,開創了中國電氣絕緣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之先河。8月19日上午......
近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青年優秀論文獎頒獎儀式在上海舉行。西安交大數學與統計學院楊燕博士憑借“一種用于壓縮感知成像的深度學習方法”一文中的相關工作榮獲“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青年優秀論文獎”。......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窗口期,以風電、光電為代表的新能源作為可再生能源的主力軍,必將在未來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風光等新能源發電存在間歇性、波動性、隨機性等問題,給......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致辭 院長論壇環節(圖片均由西安交通大學提供)12月18日,由西安交通大學主辦的“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高端論壇”成功舉行。來自全國60多所重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