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萬畝植綠“力士?綠哈達行動”公益項目昨日啟動。據了解,該項目計劃在未來三年種植綠色植被一萬畝,希冀改善日益退化的青藏高原植被狀況,從而能夠更好地保護青藏高原的生態系統。
記者了解到,西藏草原總面積12.44億畝,其中一半以上的草場嚴重退化,1/10的草場明顯沙化,西藏全區已經退化而不能放牧的草場面積達 1.7億畝。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副理事長李偉表示:“目前西藏草地退化情況嚴重,已嚴重影響當地生態環境和當地牧民的生產生活。”
新生代期間,青藏高原東南緣響應印度與歐亞板塊碰撞發生了順時針旋轉變形和東南向逃逸。這個過程吸收了大量的高原巖石圈南北向縮短和垂向生長,在調節高原構造隆升變形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研究青藏高原東南緣新生......
科技日報西寧4月10日電(記者張蘊通訊員張衛國)記者10日獲悉,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和青海省地質調查院近期在青藏高原東北部的東昆侖大格勒地區,新發現了與堿性巖—碳酸巖雜巖共生的鈮—稀土礦(大格......
基于古環境記錄、古氣候模擬和現代觀測,對比了青藏高原北緣中全新世暖期、中世紀暖期、現代暖期和未來百年暖期的干濕變化,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李育教授團隊得出結論,未來全球變暖會導致青藏高原北緣暖濕化。這項......
“夢想成真”是所有人的愿望,科學家也不例外。為恢復喪失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生態學家早期提出一個聽起來很美的“夢境”假說。他們援引美國奇幻電影FieldofDreams(中文譯作《夢幻成真》)中的一......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章家恩教授團隊在微塑料污染對生態系統多功能性影響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環境國際》(EnvironmentInternational)。自20世紀......
在20世紀70年代開展的第一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中,作為證明青藏高原隆升歷程和幅度的重要證據之一,三趾馬(Hipparion)化石發現于西藏吉隆縣沃馬盆地和比如縣布隆盆地的中新世地層。進入新世紀,根......
12月13日,《科學進展》在線發表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雷初朝教授團隊聯合四川大學考古科學中心、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等10家單位共同完成的關于青藏高原史前牦牛馴化與黃牛利用研究的論文。本研究中用到的牛和......
為完成好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把祖國北疆這道萬里綠色屏障構筑得更加牢固,內蒙古自治區在內蒙古植物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及產業化示范、“三化”草地改良綜合技術集成與示范、荒漠草原退化植被修復技......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30日發布消息稱,該園古生態研究組在青藏高原南部的拉孜縣柳區晚古新世植物群中發現迄今全球最早的羊蹄甲屬化石,為解析羊蹄甲屬植物的起源及其傳播路線提供了新線索。相關研究成果于......
三十多年扎根黃土地,三代科學家常駐鄉村田野,研發旱作農業技術,保障糧食穩產豐產,并建起了一座中國農業科學院山西壽陽旱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發展研究所在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