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4-05-14 18:15 原文鏈接: 解決大學生閱讀障礙,需要新能量新方案

    最近,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做了一次小范圍調查,要求讀者分享其所教學生的閱讀經驗,并探討有關閱讀理解力下降的原因。對此,超過50人作出了回應。他們還采訪了幾位大學教授,并與一些教學專家和研究人員進行了交談。隨后,該報專文探討了大學生、大學教育與閱讀的關系。

    這樣的問題不單存在于美國大學,也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高校共同面臨的難題。如何找到解決之道,值得關注。

    大學生的閱讀障礙

    根據調查,很多美國高校教師都在討論學生的閱讀問題。稍作總結,會發現這些調查來自兩個方面。

    在學生方面,教師發現他們在學習中大致有如下閱讀障礙——

    一是學生在閱讀耐力和詞匯量方面遇到困難,閱讀量明顯下降;二是許多學生無法分析復雜或冗長的文本,有些因為閱讀經驗有限而無法理解論點與觀點;三是學生的閱讀興趣下降,閱讀時容易分心,更愿意閱讀電子產品;四是學生寫作能力下降,許多學生不愿做課外作業,認為沒有什么意義,有些則是對自己的學術能力缺乏信心而回避做作業;五是由于閱讀與寫作的問題,導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出現問題,無法有理有據地闡述個人觀點。

    在教師方面,大家普遍認為教師布置的閱讀材料明顯減少。同時,教師為引起學生重視,只專注于最重要的閱讀文本,以及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材料。此外,因為學生的心理期待值下降,教師布置的寫作任務量也呈下降趨勢。

    教師們表示,學生們在進入大學時面臨一系列令人震驚的挑戰,包括支離破碎的知識、分散注意力的思維,以及他們愿意或能夠做的事情受到更嚴格的限制。在此情況下,如果學生不做或不能做作業,作為教師,你會怎么做?

    這樣的問題,絕不僅僅限于人文和社會科學課程。

    美國戴維森學院生物學副教授薩拉福娃就指出,18年前她開始教學時,新生大都能綜合和總結某個主題的信息,并提取出一般原則。但現在她需要在課堂上花費大量時間讓學生學習如何識別文本信息,如何將其整理在表格中,甚至連做筆記都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具體指導。

    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如果教師只根據學生閱讀興趣以及現有閱讀能力設計課程,那么,雖然學生可能會參與,但從教學效果上看,除了表面的積極參與和娛樂效果外,學生真正能得到什么?

    閱讀終結的原因何在

    20多年來的各種調查顯示,當下高校學生的閱讀問題——不閱讀或缺乏深度的淺閱讀現狀不容樂觀,且呈現頹勢。

    200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1997年只有20%的學生正常進行課堂閱讀,這一數字遠遠低于1981年的80%。

    2013年的一項研究則發現,一年級大學生所撰寫的研究論文,大多使用膚淺的資料來源,通常引用第一頁或第二頁并僅引用幾句話。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負責學生成功和學術事務的高級副教務長喬妮卡·查爾頓表示,該校每年都會為新生準備得克薩斯州達標考試,以評估其閱讀、寫作和數學能力。2023年秋季學期,至少其中一項未達標的學生人數達到25%,而2019年這一數字為10%。

    對于該現象產生的原因,大家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學生讀寫能力的下降源于高中的要求太低,學生成績平平卻能取得好成績。有一些教授表示,學生在課程上投入時間的意愿下降,可能與一些中學處理家庭作業的方式有關。

    也有人認為,當下學生有著忙碌的生活,上學已不是其首要任務。上學時,他們想確切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才能投入最少的時間與精力通過課程考核。學習時,很多學生都想要一個具體路線圖,尋找最佳捷徑達到目的,并認為這就是自己能付出的一切。

    還有人將原因歸咎于疫情期間,很多高校采取的“公平評分法”——或不做具體評分,只做通過與不通過、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或將最低成績設置為50%分值(比如,即使學生未提交作業,教師也必須給學生50%的家庭作業分值,且不能給任何人低于C的分數),并取消對上課遲到、作業遲交等的處罰。

    有教師曾對此提出過異議,更有批評者認為這種做法似乎在向學生傳達一些信息——截止日期不重要,作業做得不好沒關系,你是否努力也不重要。有研究機構認為這樣的做法“降低了學術標準,并可能對其倡導者聲稱要推進的教育公平造成長期損害”。

    也有學生認為,更多線上教學讓自己的學習動力不足,做作業和考試時也會作弊。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二年級學生查韋斯說,疫情時他正在讀高中,每當課程改為在線時,自己的學習動力就會下降。他還表示,進入大學后他感到“與同學交談、與大學聯系以及在課程中找到意義變得困難”。

    還有人將責任歸咎于學生家長,認為父母沒有給孩子提供足夠多的書,也沒有讓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還有人認為,大學教師也要承擔責任。一方面,有不少教師告訴學生,他們需要知道的一切內容都已展示在PPT上,且在課堂上從不提及相關閱讀材料;另一方面,不少教科書,以及相應讀物很乏味,學生們未接受過這方面的材料測試,這可能加劇學生對閱讀的反感。

    新問題需要新的解決方案

    除了上述具體原因外,還有不少研究機構與學者通過對時代的考察、對社會問題的研究,來探究相關現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心理健康中心長期跟蹤在校學生。他們的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學生內心焦慮和社交焦慮的比例一直在穩步上升。這對大學生的讀寫能力、社交能力產生了巨大影響。

    該中心執行董事斯科菲爾德指出,社交媒體可能會鼓勵學生不斷將自己與屏幕上看到的人進行比較,因此患有社交焦慮癥的學生越來越多。此外,學生都表示,擔心人們可能不喜歡自己,并且在別人面前感到不自在。

    美國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司法研究教授魯賓通過對數十名大學生的深度訪談來探討這個話題。他指出,大學生是一個矛盾、復雜且多樣化的群體。一方面,他們意識到自己經常退縮在網絡世界,另一方面,他們又批評自己這一代人懶惰或失去動力。他們既認為自己是進步的、積極的,又越來越懷疑自己能否影響變革。他們憤世嫉俗,又渴望存在的意義。

    “他們總是在巨大的自豪感,以及絕望和失敗感之間搖擺不定。”在解釋大學生何以不來上課或做作業時,魯賓認為一部分源于社交焦慮,一部分源于憤世嫉俗。

    一些教師認為,大學教育正處在一個拐點,其未來發展方向并不清晰。大學是否會變得更像高中?教科書是否會被播客所取代?學生的思維、寫作、閱讀是否會變得更加碎片化,是否需要對課堂做進一步變革?這些問題尚待明確。

    有教授則專注于教授學生基礎閱讀技能,將其納入常規作業并提供閱讀指南,以幫助學生學會提取關鍵思想,同時對學生所讀的內容進行測驗,讓他們知道這很重要。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學院心理學教授兼校園教學中心負責人哈卡拉便通過小組合作和討論,在學生中建設了閱讀文化。他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聲朗讀,談論閱讀材料的目的和價值,教授一些策略。

    也有學者提出,成功的關鍵是高校、教師與學生要建立更融洽的關系,讓大學生參與有意義的討論,同時保持高標準,讓他們知道自己獲得了應有的成績。有高校開設了一門關于失敗的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找到思考和面對問題的更好方法,而非更常見的回避策略。

    事實上,當今大學生所面臨的問題是一個未知的全新領域,教師不能依靠自己做學生時的經驗來尋求解決方案。尋找未來的發展路徑,需要新的能量、新的方案。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


    相關文章

    2024互聯網岳麓峰會在湖南長沙舉行

    9月9日,以“AI匯湘江·數智驅未來”為主題的2024互聯網岳麓峰會在湖南長沙舉行。項目簽約儀式。主辦方供圖峰會聚焦在“AI+”時代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為湖南數字產業發展勾畫新藍圖,圍......

    花光學費被忽辦貸款,大學生上演“黑吃黑”

    花光學費后為辦理貸款,大學生吳某被忽悠提供銀行卡“刷流水”,在已經懷疑對方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情況下,吳某決定“黑吃黑”,“截胡私吞”卡中7萬余元贓款。9月3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檢察院(以......

    “無體育,不清華”:這句口號說明了什么

    清華學生正在參加體質測試。清華大學供圖8月15日,清華大學舉行2024級本科生開學典禮。典禮結束后沒幾天,該校自動化系大三女生常瀟予就在朋友圈發了一則招新啟事,歡迎剛入校的學妹加入系女子排球隊。“我們......

    為何越來越多大學生畢業后“反向”讀職校?

    閱讀提示如今,不少有著本科學歷的人,以更加務實和前瞻性的思維“反向”讀職校,通過掌握一門手藝為自己開辟一條職業新路徑,在不同的賽道感受精彩的人生。選擇山東省青島市技師學院大學生技師班之前,陳愉聰有些忐......

    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上海賽區落幕

    7月23日,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上海賽區決賽暨冠軍爭奪賽在成功舉辦。大賽以“我敢闖、我會創”為主題。上海賽區自6月13日啟動以來,高教主賽道、“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產業命題賽道參賽報......

    解決大學生閱讀障礙,需要新能量新方案

    最近,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做了一次小范圍調查,要求讀者分享其所教學生的閱讀經驗,并探討有關閱讀理解力下降的原因。對此,超過50人作出了回應。他們還采訪了幾位大學教授,并與一些教學專家和研究人員進行了交......

    央視網:大學什么該管什么不該管?

    最近,很多大學生“心里有點煩”。前有部分高校給家長郵寄成績單,引發不少吐槽,緊接著,多地大學出臺規定,禁止學生在宿舍掛床簾,又引發輿論熱議。盡管這些大學給出的理由“義正嚴辭”:床簾易燃,有安全隱患;空......

    廈門:來廈求職和見習實習大學生可享免費住宿,最長一年

    為鼓勵更多高校大學生來廈就業創業,持續優化廈門市引才留才環境,助推城市和產業發展,經市委市政府同意,4月18日,市住房和建設局與市人社局、市財政局聯合印發通知,出臺《關于為來廈求職和見習實習大學生提供......

    四年時光不虛度,大學生應該怎樣做

    金秋九月,新的學年已然開始,又有一批大一新生在校園中憧憬著未來4年的學習和生活。2023年,我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291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大部分學生都得償所愿,升入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大學。在過......

    多地大學生臨近畢業被同一企業解約,人社局回應

    一通電話,讓即將畢業的廣西大學生張臣“失業”了。5月24日,張臣參加碩士研究生畢業答辯的前一天,他接到中創新航人力資源部的電話通知,“因業務調整,需要與你解約”。幾天后,他收到了中創新航賠付的3000......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