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顯像是一種可在活體上顯示生物分子代謝、受體及神經介質活動的新型影像技術,,有望實現無創、實時的動態免疫反應可視化。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組小分子代謝PET示蹤劑,適用于免疫細胞成像。
“僅僅對所有的T細胞成像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對激活的T細胞進行成像,因為這些細胞是用來殺死腫瘤的,”斯坦福大學放射學Sanjiv Gambhir教授說,“之前的方法不夠靈敏,它們在腫瘤組中檢測到的T細胞并不總是激活狀態的(負責消滅腫瘤細胞)。所以我們需要一種追蹤激活T細胞的特異性方法。”
在最新的研究中,Sanjiv Gambhir團隊掌握了這一“追蹤器”,有望評估癌癥疫苗的有效性。除了癌癥,Gambhir認為PET示蹤劑還適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為它可以附著在標記任何活化T細胞的分子上。
研究結果于5月14日以“Imaging activated T cells predicts response to cancer vaccines”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雜志上。
研究思路
示蹤劑誕生于與腫瘤學教授Ronald Levy博士的合作中,后者正在研發最具前景的癌癥疫苗。不同于傳統的預防性注射,癌癥疫苗促使T細胞進入活化狀態,并使其攻擊體內的腫瘤。但是,癌癥療法并不是一劑通用的(one-dose-fits-all),所以關鍵的問題變成:如何知道疫苗是否正在工作?
Gambhir說:“我們的挑戰是,要找到一種幾乎只存在于活化T細胞上的分子。”巧合的是,他發現的這個分子和他在疫苗中靶向的一種叫做OX40的激活T細胞表面的蛋白質是一樣的。
結果,他們選擇了激活性受體OX40,位于T細胞表面。針對OX40,他們開發了示蹤劑——它會掃描整個身體(包括免疫系統),一旦識別到OX40并與之結合,放射性復合物在PET掃描下發光,從而顯示出體內已成功活化的T細胞。如果未能檢測到T細胞信號,則意味著醫生應該重新評估免疫療法劑量或完全改變治療過程。
研究結果
Gambhir的實驗室首先在細胞培養中測試了示蹤劑。他們發現,這種化合物能夠發現95%活化的T細胞。隨后,在一組約50只的小鼠模型中,PET示蹤劑同樣能精確地找到90%的活化T細胞。
Gambhir說:“PET掃描通常只關注腫瘤細胞。但是現在,用這種新的成像劑,我們能夠對免疫細胞進行成像。”
通常,醫生可以等待腫瘤體積的物理變化,以確定治療是否有效,但是這可能需要數周甚至數月,在這期間,癌癥依然會惡化。所以很明顯,盡快了解病情進展,可以為病人爭取更多的時間嘗試其他選擇。
臨床試驗
Levy已經開始癌癥疫苗的臨床I期試驗。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Gambhir計劃將這個新的OX40示蹤劑應用到同一臨床試驗中,以便對示蹤劑和癌癥疫苗進行聯合測試。
Gambhir表示:“從免疫療法開始的48小時內,我們就能預測哪只小鼠對免疫療法做出反應。”
氨被認為是一種細胞毒素,它在血液中的增加會損害細胞功能。然而,這種毒素是否以及如何在病理生理條件下引發細胞死亡仍不清楚。2024年9月11日,華中科技大學黃波團隊在NatureCellBiology(......
9月11日,《自然-細胞生物學》發表了華中科技大學黃波教授團隊有關T細胞死亡的研究成果。研究發現,CD8+T細胞激活的過程中細胞內氨逐漸積累最終導致T細胞死亡。據悉,這一獨特死亡方式的分子機制,為異己......
8月28日,上海市藥監局發布了《上海市自體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治療藥品監督管理規定》以及這一監管規定的政策解讀通知,本規定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有效期至2029年8月31......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MolecularTherapy—Methods&ClinicalDevelopment上題為“MetabolicprimingofGD2TRAC-CARTcellsd......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了高選擇性JAK1抑制劑戈利昔替尼上市申請,用于治療復發難治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r/rPTCL)。外周T細胞淋巴瘤是一種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NK細胞的惡性腫瘤,......
暨南大學生物醫學轉化研究院研究員楊美香與教授尹芝南團隊合作,利用基因工程小鼠,結合高通量測序技術揭示了肝激酶Lkb1不僅參與調節γδT細胞譜系承諾,并且能夠通過AMPK-mTOR依賴的方式調控產生IL......
在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名叫阿斯克勒庇俄斯的醫神,手持蛇杖,擁有治愈疾病和傷痛的神力,而在人體內,也有這樣的“蛇杖”——T細胞。T細胞,也被稱為T淋巴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主要細胞之一,在人體中,根據......
近日,《柳葉刀·腫瘤學》刊發了一項有關復發/難治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r/rPTCL)的臨床研究進展。該研究為戈利昔替尼全球關鍵性注冊臨床試驗(JACKPOT8的B部分)的結果,研究顯示,戈利昔替尼治療......
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王瑩研究組與研究員時玉舫,在《自然-免疫學》(NatureImmunology)上,在線發表了題為OleicAcidAvailabilityImpact......
11月1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章海兵課題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與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在EMBOReport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ExcessiveapoptosisofRi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