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研究、安全管理、科學普及。雖是近9年來中央“一號文件”中第六次提到轉基因技術,但還是引起了關注。
近年來,轉基因一直是個熱點話題,關于這一問題的爭論,難以達成共識,其中原因發人深思。究其根本,當轉基因技術從實驗室進入人們生活時,就不僅是個科技問題,還變成了社會問題。解決好社會問題,離不開科學思維,更離不開社會思維。
民以食為天,這個“天”的基本要求就是安全。吃不飽的時候,人們很少考慮吃得好。現在的情況發生了變化,吃好成為首要問題。屢屢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把人們的神經繃得緊緊的。一丁點風吹草動,都可能讓人們產生疑慮。從湖南曝出“黃金大米”事件,到中儲糧“轉基因油入庫”風波,再到湖北傳出轉基因作物違規種植,近年來的這些轉基因違規事件也加劇了人們的擔憂。
實際上,對于轉基因技術缺乏共識,主要卡在了安全性上,這就凸顯了科普的重要性。嚴謹專業的科學語言,需要與大眾的思維對接。接地氣的科普,就是用老百姓的語言、適應大眾的接受方式,講清楚,說明白。加強科普的有效性,還需在輿論導向、思想認識層面形成公開、開放式討論的氛圍。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認識到,應該在全社會展開轉基因知識的普及和討論,使群眾對轉基因農產品有所認識和辨別,“要公開化,多討論,科學家不能替老百姓做決定,討論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
時至今日,檢索轉基因方面的虛假報道,還會發現很多。國內有“轉基因玉米致老鼠減少、母豬流產”等;國外有“轉基因馬鈴薯試驗大鼠中毒”“轉基因玉米致癌”等。雖然這些消息已被科學界和有關國家生物安全管理機構否定并證偽,但還是有不少人相信就是真的。這也說明轉基因科普還需形成合力,科學機構、管理機構、媒體和社會,都還有很多工作可做。
人們對于新生事物的接受需要時間。談轉基因色變固然不科學,指望一夜之間都興高采烈接受也不現實。而科普只能解決認識問題,行動上的選擇權還應該在老百姓手中。是不是轉基因食品,至少應該標示清楚,保障公眾的知情權。一些國家不僅要讓轉基因食品標示清楚,還禁止濫用非轉基因標示的誤導行為。這也啟示我們,應該在法律的層面定好標準、嚴格規范。面對琳瑯滿目的食品,大多數人還是情愿能有知情權和選擇權,希望能看明白、吃明白。這也是讓公眾接受轉基因的一個基本前提。
說到底,老百姓怕的不是轉基因,而是致病的、危害生態的轉基因。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轉基因技術也不例外。鐵路帶來便利,也有事故;核元素的發現,既能帶來原子彈,也能帶來核電站。這就說明,在技術層面應該加強研究占領制高點,國家層面應該加強管理確保安全,公眾層面應該加強科普,保證人們知情權和選擇權。興其利、除其弊、防其風險,循序漸進地向前走,總會到達理想的境地。
4月24日,“科學與中國”走進大灣區暨深圳第十一屆院士專家巡講系列活動在南方科技大學開幕,中科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高鴻鈞通過視頻向活動致辭,廣東省委常委、副省長王曦出席開幕式并致辭,26位兩院院士出席......
4月11日,黑龍江省科技廳組織召開2022年度黑龍江省科普統計調查培訓會。本次培訓會通過線上方式開展,省、市和縣相關部門近700人參加了培訓。會議傳達了全國科普資源調查與統計工作會議精神,對黑龍江省2......
2023年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工作要點 2023年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加強作風學風建......
1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了解到,《關于開展2023年度自然科學研究系列科普專業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已于近日印發,根據《通知》,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研究同意,由中國科......
4月7日,《科學》期刊在線發表了西安交通大學在高性能織構壓電陶瓷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晶粒定向排列的鋯鈦酸鉛陶瓷》(Leadzirconatetitanateceramicswithalignedcr......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我國提出了力爭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戰略目標。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傳統能源低碳綠色化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但目前新能源器件(如燃料電池......
近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2022年度前沿科學中心立項建設的通知》,南開大學“有機新物質創造前沿科學中心”獲批立項建設,這標志著該校在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平臺建設上取得了新突破。據悉,“有機新物質......
當我們遇到挫折時,依然能克服困難繼續努力。不僅是人類,動物也能為實現目標“百折不撓”。日本一項研究發現,大鼠遇挫后短時間內大腦相關的多巴胺的釋放就會增加,從而讓其“有干勁”去克服困難。日本京都大學日前......
科學知識是科普的骨架,而人文精神是科普的“靈魂”。我建議科普工作者不斷加強自身人文素養,將科普放在宏觀的人文歷史環境中進行闡釋,在科普活動中更加重視科學精神、科學文化的宣傳普及,讓科普更加生動有趣、更......
近日,清華大學主導的一項關于北方野火的國際合作研究登上國際科學頂刊Science(《科學》)。研究發現2021年北方森林野火二氧化碳排放創歷史新高,占當年全球野火碳排放的23%。而二十年前這一比例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