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11-25 16:28 原文鏈接: 遺傳發育所玉米單向雜交不親和研究取得進展

      玉米是我國播種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作物之一。玉米用途廣泛,除作為飼料外,還有各種工業用途,并為人類提供優質的蛋白和淀粉。玉米雌雄同株異花,天然異交率高達95%以上,因此雜交種制種和專用玉米的生產需要嚴格隔離。常規的時間和空間隔離措施費時費力、難度大。如何利用科學的方式實現玉米無隔離生產,是亟需解決的生產難題。一般情況下,玉米自交和雜交都能夠結實,但自然界存在少數玉米不接受其他玉米花粉的現象,稱為玉米的單向雜交不親和(Unilateral cross-incompatibility, UCI)。有研究在玉米中報道了Ga1、Ga2和Tcb1三個UCI位點,分別由花粉和花絲決定因子構成。自然界中的玉米根據UCI位點的結構與功能分為三種類型:S型(Ga1-S、Ga2-S和Tcb1-S),同時含有花粉和花絲決定因子基因;M型(Ga1-M、Ga2-M和Tcb1-M),只含有花粉決定因子基因;普通類型(ga1、ga2和tcb1),既不包含花粉又沒有花絲決定因子基因。UCI控制單倍體配子的有性傳遞方向,可用于不同類型玉米間的生殖隔離。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陳化榜研究組致力于玉米單向雜交不親和研究,先后報道了Ga1和Ga2位點的花粉和花絲因子基因及其應用(Zhang et al., 2012;Zhang et al., 2018,Chen et al., 2022;Cai et al., 2022)。近期,該團隊在玉米不親和研究方面再次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克隆了Tcb1位點的花粉決定因子Tcb-m。這是玉米不親和系統“最后一個”被克隆的決定因子基因。至此,三個不親和位點的所有關鍵決定因子均被克隆驗證,為玉米不親和系統之間共性和特異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礎。11月16日,相關研究成果以A pollen expressed PME gene at Tcb1 locus confers maize unilateral cross-incompatibility為題,在線發表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研究發現,玉米Tcb1位點的花粉因子Tcb1-m編碼果膠甲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s,PME),在Tcb1-S型材料的花粉中特異表達。研究顯示,通過轉基因的方式在普通玉米中表達Tcb1-m基因,可使其為Tcb1-S型材料授粉結實。Tcb1位點和Ga1位點緊密連鎖,它們的花粉之間和花絲因子之間高度相似,兩個位點是串聯重復關系。然而,Tcb1位點只存在于玉米原始祖先大芻草中,而Ga1位點同時存在于大芻草和玉米中,表明兩個位點在玉米馴化以后發生分化,并產生了特異性。自然界中的普通玉米也存在一定數量的含有Ga1或Ga2位點的材料,會降低玉米UCI位點的應用價值。該研究將含有三個位點的材料進行不同形式的位點組合,創制了同時含有兩個或三個不親和位點的聚合材料,不僅能夠更加有效的阻礙普通玉米的花粉,并且能夠有效防止含有單一不親和位點的材料穿透的風險,進一步提高了玉米不親和在無隔離制種和生產中的應用。該研究為不親和系統的機理解析奠定了材料基礎。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相關文章

    我國科研團隊在玉米全基因組選擇育種上獲重大突破

    14日,記者從四川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玉米研究所蘭海教授團隊利用全基因組選擇技術構建了西南玉米區域新的雜優模式,并運用該技術在國內首次選育出玉米新品種。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植物科學前沿》上。蘭海介紹,該......

    “玉米團長”趙久然:做強小種子實現大豐收

    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首席科學家趙久然的生活中,玉米是絕對主角——辦公桌上擺滿了玉米棒子,外出便是天南海北地看玉米;名片上印著玉米卡通形象,給自己起的微信名就叫“玉米團長”。截至目前,趙久然率領團隊已......

    保護種糧積極性稻谷、小麥、玉米三大主糧農業保險全面鋪開

    糧食安全關乎國計民生,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更是端穩中國飯碗的底氣所在。實施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能夠幫助種糧農民有效抗御風險,保護種糧積極性,守護好農民“錢袋子”。不久......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所在玉米耐鹽基因挖掘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所鮮食玉米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logicalMacromolecules》(JCR和中科院Top1區,影響因子8.2)在線發......

    研究鑒定出新的玉米抗粗縮病基因

    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海洋團隊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等研究人員,通過圖位克隆、轉錄組和代謝組等生物學手段,研究揭示了ZmDBF2-ZmGLK36-ZmJMT/ZmLOX8分子模塊調控......

    我國成功培育高耐草甘膦低殘留玉米

    草害是制約玉米高產穩產的關鍵要素之一,田間雜草與玉米爭奪水、肥、光和空間,且易滋生病蟲害,化學除草是玉米田首選的除草方式。草甘膦是世界第一大除草劑,其滅生性的特點在防治雜草的同時對玉米也會產生藥害,培......

    華中農大團隊培育輕簡玉米品種助力玉米增密增產

    8月26日,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與河北沃土種業簽訂“基因編輯玉米增密增產種質創制、輕簡品種選育與配套化控技術研制”合作研究協議。三方將合作開發基因編輯玉米增密增產專利技術,創制基因編輯增密增產新......

    研究發現提高鮮食玉米耐熱性基因

    近日,廣東省科學院南繁種業研究所玉米種業室團隊以甜玉米為研究對象,對甜玉米高溫下的表型特征變化進行觀察,發現了提高鮮食玉米耐熱性基因。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InternationalJournalofMo......

    農業農村部新部署!2023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谷雨”前后,種瓜點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從南到北陸續展開,是落實示范推廣面積、提高播種質量的關鍵時期。4月19日,農業農村部在四川省達州市召開全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培訓會,......

    “杰出”的玉米是如何雜交的?

    作物的雜交后代比它的雙親表現出更大的生物量、更強的抗逆性、更高的產量,這就是雜種優勢。百余年來,遺傳學家一直在苦苦探尋其背后的遺傳學機理,尋找能讓后代比雙親更“杰出”的基因位點,卻難以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