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9-16 09:14 原文鏈接: 郭雷:科學研究要勇于攻堅克難、開疆拓土

      “要獲得預期的證明,唯一的辦法是選擇一條完全不同于過去的途徑。”這是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當年在證明果爾丹定理時所想的。1983年,我在中科院系統科學所讀研究生時,在康斯坦西·瑞德所著的《希爾伯特》中初遇此言,雖在書中作了標記,但彼時并無切身感悟。

      不久之后,我開始了研究生期間的第一項工作:研究當傳統的“持續激勵”條件不滿足隨機梯度算法的收斂性問題。沒想到前人所用的鞅論和微分方程方法遇到了本質困難,我常常被逼到走投無路、山窮水盡的地步,在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中,我最終探索出一條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新路,即直接處理隨機矩陣無窮乘積的有效方法,從而實現了隨機梯度算法研究上的突破。這時驀然想起希爾伯特所言,產生強烈共鳴。

      科學成果創新至少依賴兩個重要方面。一是科學概念的創新,這是建立新理論的基石和知識進步的階梯;一是科學方法的創新,這能讓人類不斷拓展自身的認知能力,推動科學向縱深發展。作為一名理論科學工作者,我在過去30多年中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主要得益于理論方法上的創新,得益于“選擇一條完全不同于過去的途徑”。當然,重要創新往往都是“站在巨人肩上”所作出的關鍵性突破。

      科學研究過程中極其關鍵的一步是選題。我最看重兩類情形:一是攻堅克難,在重要科學難題研究上取得突破;二是開疆拓土,提出新問題、發現新現象或開啟新方向。這兩類情形常常密切關聯,往往都伴隨著科學方法上的創新。

      為什么特別看重這兩類情形?我認為,對科學研究來講,套用現成的方法去解決一些與前人工作類似的問題,這與學生做習題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雖然可以訓練人才或增加論文的數量指標,卻不是科學家應有的追求、境界和責任。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只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巧問題。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我對愛因斯坦的這一觀點深以為然,并將此視作一個科學家該有的境界——不拘泥于現有方法、不囿于現存理論,提出新的科學問題、發現新現象和新規律、發明新理論和新方法,開拓前人未踏足的新疆土。因此,尋找、選擇、提出和形成恰當的、真正重要的科學問題,是科研創新過程的首要一步。

      誠然,無論是面向已知的科學難題,還是研究新的科學問題,都有較大風險和挑戰性。許多人往往顧慮重重,擔心一旦失敗就會一無所獲。投身這類研究的確需要更大的勇氣、更強的綜合素質、更堅韌不拔的毅力。

      對于面向著名難題的工作,雖然在短期內難有重大突破,但一旦有實質性進展或得到有意義的“副產品”,都可能是了不起的成果,并被同行較快認可,這遠勝于在無足輕重問題上的“巨大”進展。

      對于提出新問題或開啟新方向性的工作,被認可的過程往往較長,因為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個發展、完善和被接受的過程。科學體系是一個復雜適應系統,它雖是開放的,但也是保守的,否則無法保證這一體系的可靠性。因此,對于科學創新工作,特別是改變傳統觀念或研究范式的創新,被冷落或受質疑,甚至遭受打擊等,在古今中外都不是孤例,這也可以看作是科學發展中的一條規律。這就需要我們以更堅定的信心、更強大的毅力、更坦然的心態和更長遠的眼光來對待。

    相關文章

    多部門聯合印發《科學道德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工作要點》

     2023年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工作要點 2023年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加強作風學風建......

    織構壓電陶瓷研究成果在《科學》期刊發表

    4月7日,《科學》期刊在線發表了西安交通大學在高性能織構壓電陶瓷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晶粒定向排列的鋯鈦酸鉛陶瓷》(Leadzirconatetitanateceramicswithalignedcr......

    重磅!BCEIA2023雙碳戰略下的可持續科學與技術高峰論壇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我國提出了力爭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戰略目標。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傳統能源低碳綠色化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但目前新能源器件(如燃料電池......

    研究發現細胞衰老可能與基因表達錯誤率上升有關

    美國研究人員最新發現,細胞內部基因表達的錯誤率越來越高,無法正常合成蛋白質,可能是細胞停止分裂、陷入衰老狀態的原因。這項成果由美國國家老齡問題研究所等機構的人員取得,有望為研發抗衰老藥物提供新靶點,相......

    科學家繪制番茄群體級別表觀遺傳變異圖譜

    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熱帶作物學院教授王守創團隊繪制出首個番茄的群體級別表觀遺傳變異圖譜。通過研究,他們發現,在番茄育種歷史過程中,群體DNA甲基化在多個維度上發生了巨大變異。相關研究為番茄遺傳改良......

    南開大學有機新物質創造前沿科學中心獲批立項

    近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2022年度前沿科學中心立項建設的通知》,南開大學“有機新物質創造前沿科學中心”獲批立項建設,這標志著該校在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平臺建設上取得了新突破。據悉,“有機新物質......

    南開大學有機新物質創造前沿科學中心獲批立項

    近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2022年度前沿科學中心立項建設的通知》,南開大學“有機新物質創造前沿科學中心”獲批立項建設,這標志著該校在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平臺建設上取得了新突破。據悉,“有機新物質......

    研究:到2030年全球淡水供應短缺將達40%

    在聯合國2023年水事會議前夕,一項最新發布的研究顯示,世界正面臨嚴重水資源危機,到2030年,全球淡水供應將短缺40%,在水資源緊張的地區會出現更嚴重短缺。報告指出,各國必須將水資源視作一項全球共同......

    科學家在印度洋熱量存儲格局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所長王凡團隊聯合中科院大氣所在印度洋熱量存儲格局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氣候學報》雜志上。  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海洋吸收了全球變暖93......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新成果為成癮機制研究提供線索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學(籌)生命健康學院朱英杰團隊,在JournalofNeuroscience雜志在線發......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