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是我們身體上最大的器官,也是我們抵御環境中種種不利因素的第一道屏障。皮膚破損相信大家都有過,擦傷什么的,保持傷口清潔不被感染,過幾天就好了。但皮膚的大面積破損就不一樣了,尤其是連生發層都大量破壞了的大面積燒傷。
大面積燒傷在急救領域一直是一個難題。皮膚破壞后,失去了屏障功能,體液外滲和細菌感染相互促進。像美達錦綸公司員工那樣,燒傷面積達到90%以上的,死亡率超過40%。生發層都沒了,等身體自然恢復就是天方夜譚,拯救生命只能靠植皮,可是皮又從哪里來呢?
要是創面能夠長出皮膚就好了!
近日,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的Masakazu Kurita等,通過對傷口處細胞直接重編程,讓創面直接長出了皮膚[2]!文章發表在Nature上。
皮膚的再生
在皮膚損傷的修復中,一個重要的步驟是角質形成細胞從傷口兩邊遷移到傷口中。可想而知,傷口越大,這一步也就越慢。對于那些巨大的傷口,往往就只能做皮膚移植了。
不過皮膚移植也有不少問題。比如自體皮膚移植,不會出現排異反應,看起來很好,但對于大面積燒傷的患者,哪來那么多完好的皮膚去用于移植。而異體皮膚移植,只能暫時覆蓋傷口,也面臨著供體來源、傳染病和排異反應等問題。
雖說可以通過自體微粒植皮,以及大張異體皮開洞嵌植自體皮等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但受到的限制還是很多。
所謂“大張異體皮開洞嵌植自體皮”,就是在整張異體皮上開洞,洞中植入小塊的自體皮
有些科學家想到用自體干細胞,在體外培養出皮膚,來進行移植[5]。科學家也通過這種方法治愈了大皰性表皮松解癥。不過面對燒傷,培養過程所需的數周時間,有可能就會延誤治療了。
如果能讓傷口直接長出新的皮膚就好了。
細胞重編程技術的發展,讓這成為了可能[6]。Masakazu Kurita等正是希望把傷口處的細胞直接重編程成表皮祖細胞,進而產生表皮細胞,修復傷口。
重編程三個字說起來簡單,找出合適的重編程的方法可不簡單。研究人員先在間充質細胞和脂肪來源的基質細胞中進行了實驗。這兩種細胞也是傷口愈合中起重要作用的兩種細胞。
通過比較間充質細胞和角質形成細胞的表達譜,研究人員找出了可能與角質形成細胞轉化有關的55個轉錄因子和31個micro RNA。通過逐個轉入這些可能的基因等方法,研究人員最終確定了4個重編程的關鍵基因:DNP63A、GRHL2、TFAP2A和MYC,合稱為DGTM。
不過在體外,通過DGTM誘導產生的上皮組織是沒有角質層的黏膜型,而非像皮膚一樣有角質層。但考慮到上皮細胞的表型跟周圍環境有很大關系[7],研究人員認為這并不是一個問題,在該長皮膚的地方,角質層自然會出來。
接下來就是到動物模型中去驗證DGTM的效果了。研究人員切除了小鼠背部皮膚,并把傷口和周圍的皮膚隔離開,以模擬難以愈合的皮膚潰瘍。
傷口中沒有紅色的上皮細胞
研究人員使用的是一種轉基因小鼠,上皮細胞都會帶有紅色熒光。觀察發現傷口中沒有上皮細胞。而且,這些傷口也確實不會自己愈合。
之后,研究人員用裝載著DGTM的腺相關病毒去感染這些傷口。在第18天時,研究人員就在傷口中觀察到了上皮細胞。到了第28天,傷口中新生的上皮組織就跟傷口周圍的皮膚很像了。
為了看看這新生上皮的增殖能力,研究人員又把隔離區擴大了一圈。一個月后,隔離區又被新生的皮膚覆蓋率。到了這,“良心發現”的研究人員終于把皮膚上的隔離物拿走了。兩周內,新生的皮膚就和周圍的皮膚融為一體了。
新生的皮膚和周圍融為一體
皮膚長出來了,不過這新生的皮膚的屏障功能怎么樣呢?研究人員測定了由外而內的染料滲透,以及由內而外的水分散失情況。傷口新生的皮膚的表現和正常皮膚一樣。
接下來,研究人員又進一步優化了治療方案。通過用凝膠搭載病毒,以及與生物活性分子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FGF2)和Rock抑制劑聯合使用,傷口愈合時間縮短到了17天。
效果不錯,但是這些誘導出的上皮祖細胞在體外就表現出了快速增殖的能力,那它們會不會失控,成為腫瘤呢?研究人員把這些上皮祖細胞注射到裸鼠體內,并與小鼠中分離出來的角質形成細胞,以及典型的惡性細胞——Hela細胞做對比。
誘導出的上皮祖細胞沒有表現出惡性細胞的侵襲性
結果,誘導出的上皮祖細胞形成了光滑、柔軟、圓形的結節,比原始角質形成細胞形成的結節略大。而像Hela細胞那樣的跨筋膜侵襲性,并沒有在誘導出的上皮祖細胞中觀察到,即使過了56天,這些上皮祖細胞還是停留在注射的部位,沒有離開。
當然,這項技術離在臨床中應用還有一段距離。第一作者Masakazu Kurita也表示:“在進入臨床前,我們必須對我們的方法的長期安全性做更多的研究,并盡可能地提高效率。”
除了燒傷,糖尿病足、褥瘡等造成的難遇性傷口都有望通過這個方法治愈,希望能早日在臨床中得到應用。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特聘教授馮建峰等人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生活方式健康的人患抑郁癥的幾率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的一半。這表明改變生活方式,如定期鍛煉和社交,可以降低患抑郁癥的風險。相關研究結......
目前,科學界普遍存在心理健康危機。學術新人境況尤其讓人擔憂:工資微薄,過度勞累,壓力山大……。但在學術界跌打滾爬多年的“學術老人”,情況也并沒有比學術新人好多少。他們面臨著資金支持競爭、發表文章,以及......
6月1日,大約150名研究人員聚集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慶祝他們向美國聯邦勞工關系管理局(FLRA)提交了工會請愿書,他們希望最終能得到美國政府和NIH的正式承認。NIH的動員正值美國各地學......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撫仙湖太陽觀測與研究基地研究人員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NVST)并結合其他地面和空間望遠鏡的數據,針對太陽大氣中準周期快摸波列的產生過程以及運動學特征進行研究,進一步揭示了準周......
2019年,我國R&D人員總量繼續增長,達到480.1萬人年,萬名就業人員中R&D人員為62.0人年/萬人。R&D研究人員總量達到210.9萬人年,萬名就業人員中R&D......
中國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4日說,他們完成了迄今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測序和分析,有助于揭示基因與生育的聯系以及了解中國人口基因結構。這項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細胞》雜志上的研究顯示,深圳華大基因......
據美國媒體9月24日報道,一項新研究有望通過血液來檢測睡眠不足對人體的影響,警方或能利用這項檢測來確定司機是否疲勞駕駛。目前,該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取得了良好的初步研究成果。據英國《太陽報》消息,該......
湖泊是地表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水生植被是眾多湖泊生態系統重要的生物類型,對湖泊水體的理化指標、底棲動物、藻類、魚類、沉積物等有明顯的調節作用,是湖泊生產力、湖泊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和湖泊生態平衡的重要調控......
研究人員今天表示,蚊子幼蟲孑孓會吞食塑膠制品破裂后形成的微塑膠(Microplastics),進而在食物鏈內傳遞,此觀察發現可能揭露這類污染粒子破壞環境的新途徑。微塑膠是從合成纖維衣物、汽車輪胎和隱形......
據最新一期《自然·通信》報道,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UTA)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對二維(2D)水凝膠進行編程,使其以空間和時間可控的方式進行擴展和收縮,形成復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