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初的理論到形成樣機,再到成為應用專利可以轉化,正是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才得以實現。”在5月24日舉行的青山科技獎頒獎禮上,獲獎人、陜西師范大學教授楊鵬直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支持科研,對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有很大幫助。
楊鵬希望將自己研發的新蛋白質材料應用于食品保鮮、綠色包裝、生物醫藥等行業,而“長期激勵”是他們最期盼的支持,也是青山科技獎的突出特點。
“青山科技獎”作為由美團發起,中國科協生態環境產學聯合體、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作共同參與、相關學會和行業協會共同支持的公益性基金,自2021年發起以來,共有29名在綠色低碳材料、碳捕集及資源化利用、新能源及儲能、降碳減污協同控制等領域開展前沿探索的青年科學家獲得百萬資助。
頒獎典禮現場 主辦方供圖
“在綠色低碳發展道路上,我們始終堅信科技進步的力量。能源轉型、產業重構、資源循環、廢棄物處理,都需向科技創新要答案。”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表示,以科技為驅動力,是構建一個更加綠色、更加可持續的未來的根本解法。
推動綠色低碳轉型
“我們希望通過這一獎項激勵更多的科研工作者投身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科研事業中。”中國科學院院士、青山科技獎評審委員會主任張濤表示。
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趙一新主要從事鈣鈦礦光伏研究,也是青山科技獎的獲獎人,他們正在研究制備面積更大、效率更高的全鈣鈦礦光伏組件,以期突破單一類別光伏效率上限,并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
對于這些著眼于未來的長期計劃,更需要長期持續的科研支持。王莆中介紹,青山科技獎旨在助力雙碳目標實現,促進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資助在材料科學、化學、化學工程、環境科學、能源科學等領域有關鍵推動作用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將探索火種轉化為科技驅動力”。
三年來,29位獲資助的青年科學家中,有研究鈉電池和電池回收的女性科學家余彥和李麗,也有獲獎時僅33歲的科學家王琛。
作為2022屆獲獎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余彥表示,當今,女性科技工作者在材料、化學、物理、醫學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卓越成績,她們正在用科學改變世界,她希望科技界同仁能關心關愛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職業發展和成長,為我國科技人才匯聚源源不絕的“她力量”。
“科技創新的核心在于人才。”回顧3年歷程,王莆中感慨道,綠色低碳轉型,還有很多科學問題、技術問題和產業問題等待解決,“我們既需要仰望星空、勇于探索突破邊界的人才,也需要能腳踏實地、以研發推動產業轉型的人才。”
助力科技成果轉化
在圓桌論壇環節,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的獲獎者圍繞科技成果轉化分享了經驗觀點。
清華大學副教授王琛曾經在美國硅谷工作多年,談及回到高校的原因頗有感觸。在他看來,企業科研文化、技術轉化辦法等與科研的有效結合非常重要。為此,在回到高校后,他就一直探索芯片研發和應用的鏈接。
王琛回國后在與很多芯片企業進行交流時發現,這些資金龐大的企業博士數量卻非常少,“很多企業模式并不是靠創新,可能靠的是市場,或者和國外產品的對接,并沒有原始創新驅動。”但是隨著近年來國家對原始創新的重視,注重技術原創性的企業迎來了機遇,企業也越來越重視與高校的合作。
“要把實驗室建到企業生產線上去”,清華大學教授溫宗國時常對學生說。他認為,企業的需求為研發提供了重要的選擇方向,而科技研究尤其需要解決實際問題,面向市場產業化。同時,企業和高校的聯合可以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溫宗國也指出,當前高校科研人員在參與企業產業化應用方面仍有很多限制,“不能把教授們變成全能手,有些機制需要開創技術經紀人的角色。”
北京大學教授郭少軍認為,電解制綠氫和燃料電池,最關鍵的一環是要催化劑,高性能的真正能用起來的催化劑體系。首要先從源頭上對催化劑體系進行創新,最重要的是核心零部件等各個環節的突破,并且要思考如何把科技成果精準對接好。
在楊鵬看來,要將實驗室成果真正實現轉化需要在三個層面發力,一是需要精準的市場定位,這需要走進企業,與消費者進行更多溝通,而不是在文獻或者書本里找答案;二是解決規模化問題,包括成本、生產工藝優化、安全性、生態環保等;三是注重團隊合力,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一個成果的產出到轉化是漫長的過程,需要是最基本的”,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先鋒結合所里的成果轉化工作分享時表示,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事,是最關鍵、最重要的事,而創新是根本,體制機制平臺是重要保障。
各市科技局,各有關單位:為引導和規范我省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建設發展,加快推動先進適用技術在我省轉化落地,根據《山東省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示范基地備案管理辦法(試行)》(魯科字〔2022〕4號),現開展2......
7月23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在長沙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共20條具體舉措,著力解決科技成果“不愿轉”“不敢轉”“不會轉”......
2024年6月3日是中國工程院成立30周年紀念日,為銘記院士們為國建功立業的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響應黨和國家號召,不斷開創工程科技事業發展新局面,經廣大院士推薦,精選出中國工程院院士主導或參......
6月16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舉行第二屆INNOTECH創科嘉年華。記者獲悉,廣州產投集團與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攜手宣布,設立10億元環港科大(廣州)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用于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這是......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蔣莊德院士、趙玉龍教授團隊完成的“高精度石英諧振MEMS加速度計”項目通過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評價會上,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為下一代慣性級加速度計的發展與應用奠......
關于常態化征集擬轉化科技成果和技術需求的通知各市科技局,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省科技廳指導建設山東科技大市場,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
“從最初的理論到形成樣機,再到成為應用專利可以轉化,正是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才得以實現。”在5月24日舉行的青山科技獎頒獎禮上,獲獎人、陜西師范大學教授楊鵬直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支持科研,對開展科技......
科技成果的價值在于運用,從2020年起,本市在包括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內的9家中央在京單位和市屬單位,探索建立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的機制,調動起他們開展成果轉化的積極性。目前,9家......
科技成果轉化成產品并不容易,為了想辦法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解決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初一公里”,為更多的小微企業賦能,2022年11月,浙江杭州提出了建設“科技成果概念驗證中心”的方案。截至2024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和《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精神,進一步培育壯大寧波專業型科技服務人才隊伍,4月15日-17日,首次由寧波市科技局聯合寧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指導,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