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至今,備受爭議的“瘧原蟲治療晚期癌癥”事件一直受到各方關注。近日,有消息稱,參與該項目臨床試驗的醫院接到中科院通知,已經暫停該項目。2019年2月18日,界面新聞聯系陳小平團隊,其回應稱瘧原蟲項目未被叫停,還在正常進行。
“瘧原蟲治療晚期癌癥”事件始發于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陳小平做的一場題為“瘧原蟲成為抗癌生力軍”的演講。陳小平在演講中表示,“癌細胞分泌一系列信號,使我們的免疫系統睡眠、不工作,而瘧原蟲感染恰好喚醒、激活了免疫系統,使免疫系統重新識別癌細胞,從而殺滅癌細胞。”
陳小平還介紹,現在已經有30多例病人接受了治療,最初的10例已經觀察了一年,這10例病人都是任何其他治療方法都無效或者是耐藥的、無路可走的病人,其中5例是有效的,其中2例可能已經被治好。
該消息一經媒體報道,很快引起部分業內人士的質疑。有專家認為,瘧原蟲免疫療法使人患瘧疾病后,有通過蚊子傳染給其他人的潛在可能,有直接危險。也有人指出,現在未獲得足夠的安全性、有效性證據的基礎上,就給出“暗示性”結論,有違醫德和藥物科學評審的基本原則。
“瘧原蟲治療晚期癌癥”事件引發關注后,很多治療效果不理想的癌癥病人及其家屬,也將希望寄托于瘧原蟲免疫療法上。
目前,瘧原蟲免疫療法臨床研究項目的臨床試驗地點包括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云南昆鋼醫院、廣州復大腫瘤醫院。臨床實驗范圍包括晚期肺癌、晚期肝癌、乳腺癌、胃癌、前列腺癌、直腸癌等。
界面新聞了解到,參與該項目臨床試驗的醫院、患者及其家屬等組建了多個QQ群,醫院工作人員在群里發布關于瘧原蟲項目的最新通知,而患者及其家屬則在群里交流病情、經驗。QQ群人數從20多到500多人不等。
2月14日,瘧原蟲免疫療法臨床研究項目組在廣州中科藍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網站發布通知稱,瘧原蟲免疫療法治療晚期癌癥臨床研究招募志愿者名額已滿,并表示瘧原蟲免疫療法臨床研究還處在早期階段,仍然需要不斷探索。
2月18日上午,有人在QQ群里發布疑似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的通知稱,“據科研組方面的消息,瘧原蟲試驗已經停止,科研組安排到本院的咨詢工作人員葛醫生已于周四撤回。本群自現在開始不再吸收新人加群。后續如想繼續了解瘧原蟲試驗相關問題,可關注中科藍華官網和公眾號。”
該通知很快也在其他QQ群里傳播,界面新聞聯系廣州復大腫瘤醫院,該院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中科院現在已經暫停了該項目,包括已經入組的患者進行的試驗也被叫停,什么時候重啟需要等衛生部或中科院通知。
記者聯系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該院工作人員也表示,目前該院已經招滿試驗者,該項目已暫停,具體情況并不清楚。
隨后,界面新聞聯系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該院工作人員回應稱,“瘧原蟲項目沒有被叫停,第一批招募臨床的患者已經招滿了,關注這方面的患者家屬只能關注接下來有沒有招募,如果有第二批招募到時會公布。
陳小平團隊一位研究人員也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該團隊進行的瘧原蟲項目并未被叫停。“我們現在還在正常進行,有直接的消息我們會通過中科院官網進行正面的回應,其他的暫時都是媒體方面的炒作,我們這邊還沒收到消息。”她說。
上海科技大學常任副教授王皞鵬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許琛琦、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教授達里奧·維尼亞利、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教授孔燕以及百濟神州沈志榮,首次闡明了免疫檢查點LAG3受......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劉杰、研究員駱菲菲團隊,揭示了STING激動劑誘導單核細胞內源性PD-L1介導免疫抑制的全新機制,并提出通過STING信號重編程提升治療療效的新策略。3月10日,相關研究發表于......
圖HistoCell算法框架(a)及其對腫瘤病理影像相關細胞類型信息的預測精度(b)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T2341008)等資助下,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李梢教授課題組,在智能解析......
圖(a-c)可級聯響應腫瘤微環境的分子組裝探針及其研究示意圖;(d,e)小鼠模型上原位胰腺癌的熒光成像與信號強度變化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2274074、2137003)等資助下,南京大學......
圖HistoCell算法框架(a)及其對腫瘤病理影像相關細胞類型信息的預測精度(b)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T2341008)等資助下,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李梢教授課題組,在智能解析......
日本大阪大學團隊發現,接頭蛋白復合物2α1亞基(AP2A1)能讓細胞在年輕和衰老這兩種狀態之間切換,這意味著在逆轉細胞衰老研究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相關論文發表于近期《細胞信號》雜志。隨著年齡增長,衰老......
近年來,抗腫瘤藥物的治療效果一直是醫學界關注的焦點。然而,傳統抗腫瘤藥物存在的毒副作用大、藥效不理想和遞送靶向性弱等問題,一直困擾著醫生和患者。為了解決這些難題,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團隊在......
當小鼠攝入足夠食物時,小鼠大腦中的神經元會告訴它們停止進食——人類可能也有同樣的細胞,所以我們有朝一日可能會操縱這些細胞來幫助治療肥胖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細胞》。“我們試圖解答的主要問題是大腦如何......
南通大學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支小飛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的合作研究證明了胃癌細胞與感覺神經元之間存在功能性神經元回路,并發現通過使用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受體拮抗劑,可以使腫瘤細胞與神經元......
最近,《柳葉刀》發表社論文章指出,當前全球癌癥防治中存在著巨大的不平等,迫切需要相應的數據用于制訂癌癥防控計劃,腫瘤登記相關的真實世界數據因此變得至關重要。腫瘤登記是衡量一個國家癌癥負擔的金標準,能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