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7-29 10:48 原文鏈接: 隱匿的浪漫大國重器的名字是如何來的?

      “AG600”水陸兩棲飛機、首艘深海載人潛水器這些國之重器,承載著國人的夢想,他們的名字,也集結了傳統智慧與探索未知的浪漫。

      篳路藍縷的航空航天人,在不斷探索奮斗的過程中,也不忘在這一個個國之重器的命名上,體現自己凝望那片壯麗星空之時的浪漫。從近3.6萬個征集和320萬張投票中脫穎而出的“天問”;寓意“上天如鯤鵬,下海如蛟龍的“鯤龍”;還有“嫦娥”“悟空”“鴻雁”大音希聲,大美無形,這份從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中孕育出的浪漫,如此動人。

      鯤鵬展翅,蛟龍入海

    1.jpg

      AG600別名“鯤龍”,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其最大特點是既能在陸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將其命名為“鯤龍”,寓意著“鯤鵬展翅,蛟龍入海”。

      “鯤鵬”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上古神獸,記載始于《列子》。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是莊子的《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蛟龍”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古代傳說的兩種動物,居深水中。相傳蛟能發洪水,龍能興云雨。“蛟龍號”也是取“蛟龍”入水則乘風破浪以利萬物的美好寓意。

    1.jpg

      將水陸兩棲飛機命名為“鯤龍”,既體現了它的水陸兩棲的特色,也蘊藏著航空人對它的期冀與祝福。

      屈原:《天問》

    1.jpg

      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后續行星任務將依次編號。

      “天問”該名稱源于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象征“攬星九天”的任務標識,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匯聚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測進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義,展現出中國航天開放合作的理念與態度。

      孤月滄浪河漢清,北斗錯落長庚明

    1.jpg

      “孤月滄浪河漢清,北斗錯落長庚明”,中國古代詩人對北斗七星有著無限遐思。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用“北斗”來命名,正是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北斗”寓意著光明與方向。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1.jpg

      “嫦娥工程”和“月兔號”,源自我們耳熟能詳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是中國神話中的月宮仙子。《山海經》中古天帝——后羿的妻子、帝俊之妻,神話中因服用帝俊自西王母處所求得的不死藥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廣寒宮之中。

      “嫦娥奔月”是古人們對月球的浪漫想象,在最初的版本中,嫦娥奔月后變成了蟾蜍,故事代代流傳,人們對嫦娥的同情越來越多,進而演化出了嫦娥奔月之時懷抱玉兔的版本。

      在神話中,“玉兔”是古人們對嫦娥的同情進而添補的溫暖情節,如今,“玉兔”是我們追求和平的象征。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用“鴻雁”代指信差,源自《史記》。漢武帝時,蘇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帶多年。后來,漢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釋放蘇武,匈奴單于謊稱蘇武已死。這時有人暗地告訴漢使事情的真相,并給他出主意讓他對匈奴說:漢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這只雁足上系著蘇武的帛書,證明他確實未死,只是受困。這樣,匈奴單于再也無法謊稱蘇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漢朝。自此,“鴻雁傳書”便用來指代書信傳遞。

      南朝樂府民歌《西洲曲》有“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的句子,“望飛鴻”就是盼望書信的意思。航天人用“鴻雁”命名通信系統,承載了航天人對人們的美好祝福,愿我們不必苦等“雁字回時”,和在乎的人,永不失聯。

      悟空:火眼金睛

    1.jpg

      《西游記》中,孫悟空在經過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后,具備了“火眼金睛”的技能,取名“悟空”也寓意著探測衛星能在茫茫太空中識別暗物質的蹤影。

      “鯤龍”、“蛟龍”、“嫦娥”

      這些取自古代神話的名字,承載著古人未竟的夢想與期待,寄托著我們當下的希望與祝福。愿展翅如鯤鵬,入海似蛟龍愿光明和方向與你常相伴。愿鴻雁傳書,永不失聯。航空航天人背負著中華民族千古年來的夢想,凝望星空,探索未知。致敬航空航天人!


    相關文章

    “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的選題”!她為大國重器裝上“中國心”

    近年來,大國重器頻頻“上新”,在“上天入海”的征程中驚艷了世界。大國重器,材料先行,先進可靠的金屬材料是工業發展的“脊梁”。冶金與金屬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原所長李依依分享了......

    “冷卻”三峽,守護大國重器

    三峽水電站。2016年5月,顧國彪在三峽大壩前。■本報記者孟凌霄田瑞穎2011年12月15日15時,三峽電站28號機組順利完成72小時試運行。那天,75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以下簡......

    蟄伏50年,他們為大國重器創造“降溫神器”

    2011年12月15日15時三峽電站28號機組順利完成72小時試運行那天,75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以下簡稱電工所)研究員顧國彪再次俯瞰三峽兩岸50多年蟄伏的情緒如萬波奔騰的江水傾瀉......

    高教大省,擬新建5個大科學裝置!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6日在廣州舉行《廣東省科技創新條例》新聞發布會,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吳世文表示,“十四五”期間廣東擬新建5個大科學裝置,約占全國的1/3,目前該省建有和在建國家大科學裝置數量達10個,這......

    粵港澳大灣區“大國重器”上新

    從中國科技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西麗湖論壇”上獲悉,位于深圳光明科學城的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兩個大科學裝置當日正式投入使用,有望進一步匯聚全球高......

    聚焦中國航天日,“大國重器”亮相

    今年4月24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今年中國航天日主題是“格物致知 叩問蒼穹”,主場活動將在安徽合肥舉辦。近年來,中國“太空之家”遨游蒼穹、“祝融”“羲和”探火逐日……一次次飛躍與突破,刷新著......

    超硬核!大國重器又上新了

    近日,由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建造的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傳來好消息!這是我國航天領域首個大科學裝置,也被稱為“地面空間站”。4月16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常務副總指揮、常務......

    叫“春蘭“”秋菊”是有原因的

    秋天是所有季節中最受歡迎的名字。圖片來源:SHUTTERSTOCK父母為孩子起名時,會權衡社會、家庭和文化因素,但也會受到物理或生物環境的影響。一項日前發表于《進化人類科學》的研究發現,氣候也會影響父......

    陳際瑋:航天科研及格線就是100分

    “從事控制系統研制,就好比是為大國重器設計‘最強大腦’。”描述起自己的工作,陳際瑋說:“飛行器從離開地面到再次回到地面,整個過程中所有飛行軌跡、所有動作姿態都由我們來設計。”4歲上學、15歲上大學、2......

    大國重器,白鶴灘水電站集清華團隊成果于一身

    白鶴灘水電站是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建設在金沙江上實施“西電東送”四個國家重大水電工程之一(其他三個為:烏東德、溪洛渡和向家壩),也是當今世界在建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站。全球單機容量最大功率百萬千瓦......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