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中,除個別少數特殊情況人員外,均普遍應用了中醫藥。”在12月16日召開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聞發布會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副司長邴媛媛介紹,中醫藥深度介入治療全過程,各地依據國家診療方案,規范化、同質化開展中醫治療,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奧密克戎臨床表現還在收集中
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治療感染病人,促進核酸陽性轉陰上收到了非常好的療效。面對不斷變異的病毒,中醫藥參與臨床救治的舉措有哪些變化?
“我們發現與去年武漢、今年年初河北、云南相比較,感染德爾塔變異毒株的患者中醫征候以發熱、高熱、惡寒、頭痛、咽干、乏力、腹脹、食欲不振等癥狀為主,重癥患者出現氣喘、低氧、汗出不止等急性虛損癥狀比較明顯,而且比例比較高。”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副組長、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說。
張忠德介紹,經過深入研討和綜合分析研判,本輪疫情仍屬于中醫“疫病”范疇,中醫的核心病因病機也沒有大的改變,還是屬于濕毒郁閉,僅僅由于地域、氣候、飲食習慣等因素不同,在征候特征上有所區別,出現了濕熱側重點不同,還有夾寒、夾熱、夾燥、夾淤的表現,所以臨床上這也符合中醫的“三因制宜”觀點。
這時,中醫藥治療疾病多成分、多環節、多靶點的優勢就發揮出來了。
“今年5—6月廣州疫情中共收治166例本土病例,單純使用中醫藥治療的患者達到了118例,占比超過了71%,成功阻斷了57例有重癥傾向的患者往重癥轉變,效果是非常好的。”張忠德表示。
針對奧密克戎,“根據新變異毒株的臨床征候,主要的中醫四診資料尋找核心病機和發病規律,才能確定它的治療原則和處方用藥。”張忠德介紹,“目前對這個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我們還在收集中,所以我們現在還是按照中醫理論體系,如果有病人出現以后我們第一時間到現場采集臨床征候,分析核心病機,根據我們采集后的征候規律,看看和既往有什么區別,那么我們的方案也很快會出來。”
出院患者可繼續服用中藥減少后遺癥
新冠患者康復后,中醫藥可以發揮哪些作用?
“在恢復期康復方面,中醫藥對于患者心肺功能損傷、消化功能下降及睡眠情緒障礙等方面有較為明顯的改善作用,已發布推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康復指導建議》《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主要功能障礙康復治療方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說。
“我們在臨床救治過程中發現,新冠患者達到了第八版的出院標準以后,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干咳、乏力、胸悶、汗多或者肺部炎癥沒有完全吸收的癥狀,而且一部分病人睡眠、飲食、情緒等方面問題也比較普遍。”張忠德介紹,這部分患者從中醫角度分析,屬于肺脾氣虛、正虛邪戀,除了給予健脾益氣、養陰解毒的中藥之外,還配合中醫藥外治法、傳統運動和心肺康復訓練,我們在很多地方都開展了太極拳、八段錦、針灸、藥物貼敷等療法,效果是比較理想的。
針對患者失眠、焦慮等精神癥狀,“中醫辨證屬于肝氣郁結、血不養心,分別給予疏肝理氣、養心安神的中藥治療,同時配合中醫藥的外治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的情緒。”張忠德說。
張忠德建議,出院的患者,如果仍然有癥狀,可以繼續服用中藥,堅持用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療法,促進康復,減少遠期的后遺癥。
上醫治未病。在預防方面,邴媛媛介紹,已對集中隔離的密切接觸者和次密接觸者,以“點開藥到”為目標,第一時間進行中醫藥預防干預,確保中藥“應服盡服”“能服盡服”。“我們將中醫藥預防延伸到封控社區及一線重點崗位人群,確保有需求的居家隔離人員和一線工作人員‘愿服盡服’。同時,各地組織成立中醫巡回指導專家組,定時到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和封控社區指導中藥預防,開展服藥隨訪。”
要“走出去”,更要把中醫療效說明白講清楚
臨床科研一體化是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也是中醫藥抗疫發揮作用的重要支撐。
疫情暴發以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重點支持了8個中醫藥研究項目,主要開展預防、治療、康復、新藥研發和機理等方面研究,后續也通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專項支持開展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關鍵技術及經典名方作用解析研究。近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設立了專項支持開展“中醫藥防治病毒性肺炎基礎研究”。
“我們中醫藥不光是在抗疫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科技手段,對‘三方’‘三藥’有效藥物機理也進行了深入研究。實際上中醫藥本身就是開放的體系。它和現代的科技手段在不斷地融合。”海軍軍醫大學教授張衛東指出,“三方”“三藥”的機理研究就采用了系統生物學方法。
中醫藥不僅在國內大展身手,在全球疫情防控中,中醫藥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支持舉辦了110余場抗疫專家視頻交流和直播活動,向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介紹中醫藥診療方案,向10多個有需求的國家和地區提供中醫藥產品,選派中醫專家赴28個國家和地區幫助指導抗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吳振斗說。
“走出去”不是終點,“說得清”才能得到更多認可。正如李昱所言,目前,中醫藥存在機制上不清楚、機理還沒有能夠講得很明白的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研究論證,總結中醫藥防治疫病的理論診療規律,組織科技攻關,既用好現代評價手段,也要充分尊重幾千年的經驗,說明白、講清楚中醫療效。”李昱說。
免疫系統宛如人體的壁壘,阻擋著所有病毒侵襲和健康威脅的入侵。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給免疫功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疫情反復,許多人可能陷入了反復的“陽性”“康復”“再陽性”循環中,在與病毒的持續......
有這么一群人,反復暴露于新冠病毒但看似未曾感染,或感染后始終無癥狀,即所謂的“超級躲避者”。美國研究人員19日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首次證明這群人存在遺傳基礎,“秘訣”就在于人類白細胞抗原(......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變異情況不斷變化,再次感染新冠病毒也在不斷發展,并出現多波小的疫情。(美國新冠疫情的變化)2023年6月23日,美國疾控中心(CDC)在周報中首次報告了再次感......
中新社臺北6月12日電臺當局衛生福利主管部門12日公布2022年臺灣民眾十大死因及總死亡人數統計,新冠病毒感染從第十九名躍居第三名,死亡人數14667人。癌癥奪走近5.2萬條人命,已連續41年蟬聯首位......
6月7日9:00,新冠“乙類乙管”后首次高考開考。2023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291萬人,比去年增加98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全國統考于6月7日-6月8日舉行,具體科目考試時間安排為:6月7日9:00-......
在新一輪新冠感染中,有不少“首陽”感染者,但也不乏“二陽”感染者。一些人擔心未來甚至可能會出現“三陽”、“四陽”。那么重復感染新冠會對人體有哪些損傷?新冠抗病毒藥物是否能作為預防用藥?對于人們關心的一......
近段時間以來,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話題引起大家的關注。觀察我們周圍新冠病毒二次感染患者的情況,大家發現,似乎年輕人居多,是不是這樣呢?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組織專家進行了解答。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
近期,很多人出現了咽喉疼痛的癥狀,擔心自己二次感染上了新冠病毒。對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認為,咽喉疼痛有多種原因,需摸清病因客觀對待。當前流行的XBB系變異株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的重組......
近期,關于“二陽”的話題引發廣泛關注。一些網友發文說自己感染新冠病毒,不少人擔心是新冠病毒變異株帶來的又一輪感染高峰。5月22日,在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生物醫藥與健康分論壇上,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
5月22日,在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生物醫藥與健康分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透露,能覆蓋XBB變異株的疫苗有2個已經初步被批準,很快能面世。“基于SEIRS模型預測,我們預測5月底、6月底會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