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兒維生素B2缺乏病的檢查方法介紹
實驗室檢查: 1.血和尿核黃素濃度測定 血核黃含量和24h尿排泄核黃素量測定,正常人血液內含核黃素50μg,24h內尿排泄量為0.5~1.0mg,核黃素缺乏時血液水平和尿排泄量減低。但直接測血及尿中核黃素濃度或排出量不能真實反映體內核黃素缺乏情況。 2.細胞中維生素B2含量測定 細胞中維生素B2含量是評定維生素B2營養水平的良好指標,含量<140μg/L為缺乏,>200μg/L為良好。 3.負荷試驗 口服5mg維生素B2后,4h尿液中排出維生素B2量<350μg為不足。 4.尿肌酸酐內核黃素測定 排出的每克肌酸酐內核黃素<30μg時,可伴隨產生核黃素缺乏的臨床體征。 5.維生素B2肌酐比值 維生素B2肌酐比值<27μg/g為不足,27~79μg/g為低下,80~269μg/g為適宜,>270μg/g為充裕。 6.紅細胞谷胱甘肽還原酶(EGR) 紅細胞谷胱甘肽還原酶(EGR)活性(Activation coeffi......閱讀全文
關于小兒維生素B2缺乏病的檢查方法介紹
實驗室檢查: 1.血和尿核黃素濃度測定 血核黃含量和24h尿排泄核黃素量測定,正常人血液內含核黃素50μg,24h內尿排泄量為0.5~1.0mg,核黃素缺乏時血液水平和尿排泄量減低。但直接測血及尿中核黃素濃度或排出量不能真實反映體內核黃素缺乏情況。 2.細胞中維生素B2含量測定 細胞中維生素
關于小兒維生素B2缺乏病的診斷介紹
1.煙酸缺乏癥 注意與煙酸缺乏癥引起的皮炎鑒別,核黃素缺乏的皮膚癥狀與煙酸缺乏癥者有別,核黃素缺乏為絲狀皮脂溢出,起于鼻唇交界處,而煙酸缺乏癥皮炎,多見于暴曬或易磨擦的部位。 2.維生素B6缺乏癥 唇干裂注意與維生素B6缺乏鑒別, 實驗室檢查排除其他原因以及治療性試驗都是必要的。
關于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的檢查方法介紹
實驗室檢查: 體內維生素C營養水平評定: 1.血漿維生素C含量 正常值0.5%~1.4mg%,患兒低于此值。 2.24h維生素C定量 正常值20~40mg,患兒低于20mg。 3.維生素C負荷試驗 口服500mg維生素C后,4h尿液中排出量>3mg為正常,1~3mg為不足,<1mg為缺乏
關于小兒維生素B2缺乏病的預防護理介紹
一般認為體內不能存儲核黃素,故每天應有一定量的攝入。為預防核黃素缺乏癥的發生,要注意小兒的飲食結構,鼓勵攝入富含核黃素的食品如肝、蛋、豬肉及牛乳等。每100g肝、蛋、豬肉及牛奶中核黃素的含量分別為3.5mg,0.3mg,0.27mg及0.17mg。 核黃素的需要量,嬰兒為0.4~0.5mg/d
小兒維生素B2缺乏病的簡介
由于膳食中核黃素供給不足,或由于某種繼發性原因,如需要量增高、吸收、利用障礙引起核黃素缺乏,出現舌、唇、口、外生殖器等皮膚黏膜病變,稱為核黃素缺乏病。核黃素,即維生素B2,因色黃,且分子中含核糖醇,故命名。 核黃素水溶性,存在于食物中,大多與蛋白質結合存在,被排出的量隨體內的需要,以及可能隨蛋白
關于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病的檢查方法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1.凝血功能檢查 血小板、出血時間均正常。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多數延長至正常對照的2倍以上,輕度維生素K缺乏只有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臨床無出血傾向。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及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因子活性明顯降低,第Ⅶ因子首先降至最低,第Ⅶ因子減低后凝血酶原水平即下降,但較緩慢
關于小兒葉酸缺乏病的檢查方法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1.血清葉酸含量 為反映近期膳食葉酸攝入情況的指標。血清葉酸正常值為11.3~36.3nmol/L(5~16ng/ml),血清葉酸<6.8nmol/L(3ng/ml)表示缺乏。 2.紅細胞葉酸含量 為反映體內組織葉酸的儲備情況的指標。當紅細胞葉酸<318nmol/L(140
關于小兒維生素A缺乏病的其他輔助檢查介紹
1.視覺暗適應功能測定 最早期的變化視桿細胞功能障礙,可用暗適應測量法、視桿細胞暗點測量法或視網膜電流描記法來檢測,這些檢測方法需要病人的合作。 維生素A缺乏癥患者的暗適應能力比正常人差,但是其他因素也可引起暗適應能力降低,如視神經萎縮,色素性視網膜炎,睡眠不足等。 2.眼結膜角質上
關于小兒維生素B1缺乏病的檢查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評價硫胺素的營養狀況,可通過測定硫胺素負荷前后尿硫胺素排泄量,血清硫胺素水平、紅細胞轉酮醇酶(ETK)活性及空腹一次測定尿液中硫胺素/肌酐比率等實驗室檢查進行評價。 1.硫胺素負荷試驗 攝入過多的維生素B1會從尿中排出,故可利用測定尿中的維生素B1來估計體內維生素B1的狀態
關于小兒維生素A缺乏病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1.血清維生素A水平測定 是評價維生素A營養狀況的常用指標,也是最可靠的指標。除有維生素A攝入量不足的病史外,在臨床前期尚無維生素A耗盡跡象,而肝貯存已枯竭時,血漿視黃醇水平下降。 正常空腹時血漿維生素A正常范圍為20~80μg/dl(0.70~2.8μmol/L);10~19μg/dl(0.
關于小兒維生素A缺乏病的預后介紹
及時補充維生素A,療效迅速而有效,預后良好,夜盲癥可于治療后數小時內明顯好轉,干眼及角膜混濁于2~3天后明顯改善。但角膜壞死、虹膜脫出,已至失明者,效果不佳。皮膚角化丘疹要在治療1~2個月后才恢復。嚴重維生素A缺乏的兒童,常為嚴重營養不良的患兒,病死率為50%或以上。維生素A缺乏后果的嚴重性和年
關于小兒煙酸缺乏病的檢查方法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1.胃酸分析 往往顯示胃酸缺乏。 2.尿煙酸代謝產物下降 尿中煙酸正常代謝產物N-甲基煙酰胺與二吡啶酮明顯降低,后者更為敏感,于臨床癥狀出現前已有下降。 3.體內煙酸儲備缺乏 紅細胞內輔酶I(NAD)含量減低,反映煙酸體內儲備已缺乏。紅細胞NAD和NADP(輔酶Ⅱ)比值<
關于維生素B2缺乏病的診斷治療介紹
1、診斷 如腹瀉嚴重、有脫水時,作血液生化檢查。可能時測定血清煙酸水平,并結合臨床表現可確診。 2、鑒別診斷 診斷維生素B2缺乏病時,還應考慮其他維生素缺乏病。特別要注意煙酸缺乏病,其皮膚癥狀多見于曝曬或容易摩擦之處如手背及面部,而維生素B2缺乏病則起于鼻唇交界處。前者為皮炎,后者為絲狀皮
小兒維生素B2缺乏病的病理病因分析
維生素B2在體內存貯很少,當攝入不足或需要量增加時,則可發生維生素B2不足。 1.攝入不足 核黃素缺乏多見于長期以大量淀粉類膳食為主食,而又少食動物性蛋白質及新鮮蔬菜者。 2.吸收障礙 營養不良,慢性胃腸疾患、膽道狹窄、肝炎等均可影響核黃素吸收。 3.需要量增加 如灼傷、創傷、結核病或長期
概述小兒維生素B2缺乏病的癥狀體征
核黃素缺乏主要表現在唇、舌、眼和皮膚方面的改變。 1.唇舌癥狀 年長兒較為常見。 (1)口角炎(angular cheilitis):又稱口角瘡,初起時口角濕潤,發白,糜爛,漸發生裂縫。裂縫由口角向外側延伸可達1~2cm長,見于一側,或兩側均有,但以一側較重。裂隙表皮剝脫,形成潰瘍,常有黃色
概述小兒維生素B2缺乏病的發病機制
核黃素作為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與黃素單核苷酸(flavin mononucleotide,FMN)二種輔酶的組成成分,廣泛存在于所有組織中,參與各種氧化還原反應,包括三羧酸循環中的直接氧化磷酸化及脂肪酸的合成與氧化等代謝。核黃素缺
關于維生素B2缺乏病的基本信息介紹
維生素B2又名核黃素,核黃素在人體經腸道吸收后,進入肝臟貯存,經腎臟排出或重吸收。核黃素是體細胞中促進氧化還原的重要物質之一,還參與體內糖、蛋白質、脂肪的代謝,并有維持正常視覺機能的作用。當人體缺少核黃素,尤其是嚴重缺乏時,易導致人體腔道的黏膜層細胞代謝失調,引起黏膜病變,具體表現是黏膜變薄、黏
用藥治療小兒維生素B2缺乏病的簡介
1.一般治療 去除病因,給予富有核黃素的新鮮食物,如動物的肝、腎、心和乳,其他有糙米、菠菜、黃豆和蛋等。 2.全身治療 給予維生素B2 (核黃素)口服5mg,3次/d,也可用干酵母和復合維生素B片,或肌注維生素B2每天5~10mg。 3.局部治療 口角炎可涂1%硝酸銀液,2次/d,或
關于維生素B2缺乏病的病因分析
1.需求增大 機體對各種營養素(包括維生素B2)的需求增大。 2.不良飲食習慣 維生素B2的主要來源是新鮮的蔬菜、豆制食品以及動物的內臟、肌肉和蛋類、奶類等食品。患者不良飲食習慣導致各類維生素的攝入明顯不足,尤以維生素B2攝入缺乏最為顯著。 3.烹調方法及食用方式不科學 破壞食物中原有
關于維生素A缺乏病的治療方法介紹
1.輕度維生素A缺乏 可因吸收不良(如腸疾病、胃切除),代謝異常(發熱)或過分丟失(腎炎)而發生維生素A缺乏,去除有關發病因素,給予富有維生素A的食物,如豬肝、雞肝、羊肝、牛奶、蛋黃、胡蘿卜、魚卵、牛奶、豌豆苗、金針菜、苜蓿、紅心甜薯、辣椒、河蟹、黃鱔、菠菜、韭菜、薺菜、萵苣葉、金針菜或果類如
關于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病的診斷介紹
與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及顱內感染性疾病相鑒別。遲發性新生兒出血癥,大多首發表現為顱內出血,突然起病,但無明顯感染中毒癥狀,貧血發展迅速而嚴重,加之給予維生素K后,病情好轉,故可與顱內感染相鑒別。
關于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的疾病診斷介紹
根據維生素C攝入不足膳食史、典型臨床表現及長骨X線檢查改變特征和對維生素C治療后迅速好轉可作出診斷。但需注意本病肢體腫痛與感染性疾病如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等鑒別;壞血病肋串珠與佝僂病區別;肢體假性癱瘓與脊髓灰質炎鑒別;出血癥狀與其他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等鑒別。
關于小兒維生素B6缺乏病的診斷介紹
1.貧血 與其他原因引起的貧血鑒別。 2.發育障礙 與其他原因引起的發育障礙、骨骼畸形鑒別。 3.抽搐、智力障礙 與其他原因引起的抽搐、智力障礙鑒別。
關于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病的基本介紹
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癥(deficiency of vitamin K)是由于維生素K缺乏引起的凝血障礙性疾病。維生素K缺乏,影響某些凝血因子激活,發生凝血障礙而出血。 本病為新生兒、嬰兒期常見疾病,發生于1周內的新生兒叫新生兒出血癥;發生于嬰兒期的叫晚發性或遲發性維生素K依賴因子缺乏癥;因肝
關于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病的基本介紹
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癥(deficiency of vitamin K)是由于維生素K缺乏引起的凝血障礙性疾病。維生素K缺乏,影響某些凝血因子激活,發生凝血障礙而出血。 本病為新生兒、嬰兒期常見疾病,發生于1周內的新生兒叫新生兒出血癥;發生于嬰兒期的叫晚發性或遲發性維生素K依賴因子缺乏癥;因肝
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病的檢查
1、凝血功能檢查 血小板、出血時間均正常。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多數延長至正常對照的2倍以上,輕度維生素K缺乏只有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臨床無出血傾向。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及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因子活性明顯降低,第Ⅶ因子首先降至最低,第Ⅶ因子減低后凝血酶原水平即下降,但較緩慢,第Ⅸ、Ⅹ因子也有不
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的預后介紹
按以上療法處理,輕癥一般在1~2天內局部疼痛和觸痛減輕,食欲好轉,約4~5天后下肢即可活動,7~10天癥狀消失,體重漸增,約3周內局部壓痛全消。同時毛細血管脆性也恢復正常。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經維生素C及葉酸等治療后網織紅細胞增多。 骨骼病變及骨膜下出血所致血腫的恢復需時較長,重者需經數月消失。即
簡述維生素B2缺乏病的預防
多食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這是預防維生素B2缺乏的根本途徑。良好的食物來源主要是動物肝、腎、心、蛋黃、乳類。植物性食物是膳食維生素B2的主要來源。豆類的維生素B2含量也很豐富;綠葉蔬菜中含量比根莖類和瓜茄類高;天然谷類食品的維生素含量你較低,但強化維生素B2后可使其含量增加(比如食用營養強化食品
關于小兒維生素A缺乏病的預防護理
維生素A可貯藏于體內,并不需要每天補給;對維生素A的建議每天攝取量,就一般成年男性而言,1000RE(或5000U)即可防止不足,女性則需要800RE(4000U)。在懷孕期間,最新的建議攝取量并不建議增加,但如在哺乳期,在前6個月中可額外增加500RE(或2500U),而在之后的6個月減為額外
小兒維生素A缺乏病的簡介
維生素A缺乏癥(vitamin A deficiency)是因體內缺乏維生素A而引起的以眼和皮膚病變為主的全身性疾病,患者以嬰幼兒為主,常和營養不良并存,伴隨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等。 維生素A在體內具有多種重要功能。它對視網膜的功能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上皮組織的生長和分化顯然是必需的,同時也為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