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兒維生素A缺乏病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1.血清維生素A水平測定 是評價維生素A營養狀況的常用指標,也是最可靠的指標。除有維生素A攝入量不足的病史外,在臨床前期尚無維生素A耗盡跡象,而肝貯存已枯竭時,血漿視黃醇水平下降。 正常空腹時血漿維生素A正常范圍為20~80μg/dl(0.70~2.8μmol/L);10~19μg/dl(0.35~0.66μmol/L)則偏低,而<10μg/dl(<0.35μmol/L)時為缺乏,即可確診本病。成年男子的平均血漿視黃醇結合蛋白(RBP)為47μg/ml,女子為42μg/ml。10歲以前,此范圍為20~30μg/ml。缺乏狀態和急性感染時,血漿維生素A降低。 2.血漿視黃醇結合蛋白測定(RBP) 近來有人認為RBP與人體維生素A水平呈正相關,RBP的含量可反映人體維生素A的營養水平。正常兒童的血漿RBP的含量為23.1mg/L。 3.相對劑量反應試驗 當血清中維生素A濃度在正常范圍時,肝臟維生素A 已有耗盡的可能,因此采......閱讀全文
關于小兒維生素A缺乏病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1.血清維生素A水平測定 是評價維生素A營養狀況的常用指標,也是最可靠的指標。除有維生素A攝入量不足的病史外,在臨床前期尚無維生素A耗盡跡象,而肝貯存已枯竭時,血漿視黃醇水平下降。 正常空腹時血漿維生素A正常范圍為20~80μg/dl(0.70~2.8μmol/L);10~19μg/dl(0.
關于小兒維生素A缺乏病的其他輔助檢查介紹
1.視覺暗適應功能測定 最早期的變化視桿細胞功能障礙,可用暗適應測量法、視桿細胞暗點測量法或視網膜電流描記法來檢測,這些檢測方法需要病人的合作。 維生素A缺乏癥患者的暗適應能力比正常人差,但是其他因素也可引起暗適應能力降低,如視神經萎縮,色素性視網膜炎,睡眠不足等。 2.眼結膜角質上
關于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的檢查方法介紹
實驗室檢查: 體內維生素C營養水平評定: 1.血漿維生素C含量 正常值0.5%~1.4mg%,患兒低于此值。 2.24h維生素C定量 正常值20~40mg,患兒低于20mg。 3.維生素C負荷試驗 口服500mg維生素C后,4h尿液中排出量>3mg為正常,1~3mg為不足,<1mg為缺乏
關于小兒維生素B1缺乏病的檢查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評價硫胺素的營養狀況,可通過測定硫胺素負荷前后尿硫胺素排泄量,血清硫胺素水平、紅細胞轉酮醇酶(ETK)活性及空腹一次測定尿液中硫胺素/肌酐比率等實驗室檢查進行評價。 1.硫胺素負荷試驗 攝入過多的維生素B1會從尿中排出,故可利用測定尿中的維生素B1來估計體內維生素B1的狀態
關于小兒維生素A缺乏病的預后介紹
及時補充維生素A,療效迅速而有效,預后良好,夜盲癥可于治療后數小時內明顯好轉,干眼及角膜混濁于2~3天后明顯改善。但角膜壞死、虹膜脫出,已至失明者,效果不佳。皮膚角化丘疹要在治療1~2個月后才恢復。嚴重維生素A缺乏的兒童,常為嚴重營養不良的患兒,病死率為50%或以上。維生素A缺乏后果的嚴重性和年
關于小兒維生素B6缺乏病的實驗室檢查
評價體內維生素B6水平的方法包括直接法(如血漿磷酸吡哆醛濃度、血漿總維生素B6濃度或尿維生素B6濃度測定)和間接法(尿色氨酸降解產物的水平、紅細胞內依賴性維生素B6酶活性或血漿高半胱氨酸含量的測定)。 1.直接法 (1)血漿磷酸吡哆醛(PLP)濃度測定:血漿5-磷酸吡哆醛是肝臟維生素B6的主
關于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病的檢查方法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1.凝血功能檢查 血小板、出血時間均正常。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多數延長至正常對照的2倍以上,輕度維生素K缺乏只有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臨床無出血傾向。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及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因子活性明顯降低,第Ⅶ因子首先降至最低,第Ⅶ因子減低后凝血酶原水平即下降,但較緩慢
關于小兒維生素B2缺乏病的檢查方法介紹
實驗室檢查: 1.血和尿核黃素濃度測定 血核黃含量和24h尿排泄核黃素量測定,正常人血液內含核黃素50μg,24h內尿排泄量為0.5~1.0mg,核黃素缺乏時血液水平和尿排泄量減低。但直接測血及尿中核黃素濃度或排出量不能真實反映體內核黃素缺乏情況。 2.細胞中維生素B2含量測定 細胞中維生素
關于小兒葉酸缺乏病的檢查方法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1.血清葉酸含量 為反映近期膳食葉酸攝入情況的指標。血清葉酸正常值為11.3~36.3nmol/L(5~16ng/ml),血清葉酸<6.8nmol/L(3ng/ml)表示缺乏。 2.紅細胞葉酸含量 為反映體內組織葉酸的儲備情況的指標。當紅細胞葉酸<318nmol/L(140
關于小兒煙酸缺乏病的檢查方法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1.胃酸分析 往往顯示胃酸缺乏。 2.尿煙酸代謝產物下降 尿中煙酸正常代謝產物N-甲基煙酰胺與二吡啶酮明顯降低,后者更為敏感,于臨床癥狀出現前已有下降。 3.體內煙酸儲備缺乏 紅細胞內輔酶I(NAD)含量減低,反映煙酸體內儲備已缺乏。紅細胞NAD和NADP(輔酶Ⅱ)比值<
關于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病的診斷介紹
與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及顱內感染性疾病相鑒別。遲發性新生兒出血癥,大多首發表現為顱內出血,突然起病,但無明顯感染中毒癥狀,貧血發展迅速而嚴重,加之給予維生素K后,病情好轉,故可與顱內感染相鑒別。
關于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病的基本介紹
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癥(deficiency of vitamin K)是由于維生素K缺乏引起的凝血障礙性疾病。維生素K缺乏,影響某些凝血因子激活,發生凝血障礙而出血。 本病為新生兒、嬰兒期常見疾病,發生于1周內的新生兒叫新生兒出血癥;發生于嬰兒期的叫晚發性或遲發性維生素K依賴因子缺乏癥;因肝
關于小兒維生素B2缺乏病的診斷介紹
1.煙酸缺乏癥 注意與煙酸缺乏癥引起的皮炎鑒別,核黃素缺乏的皮膚癥狀與煙酸缺乏癥者有別,核黃素缺乏為絲狀皮脂溢出,起于鼻唇交界處,而煙酸缺乏癥皮炎,多見于暴曬或易磨擦的部位。 2.維生素B6缺乏癥 唇干裂注意與維生素B6缺乏鑒別, 實驗室檢查排除其他原因以及治療性試驗都是必要的。
關于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的疾病診斷介紹
根據維生素C攝入不足膳食史、典型臨床表現及長骨X線檢查改變特征和對維生素C治療后迅速好轉可作出診斷。但需注意本病肢體腫痛與感染性疾病如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等鑒別;壞血病肋串珠與佝僂病區別;肢體假性癱瘓與脊髓灰質炎鑒別;出血癥狀與其他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等鑒別。
關于小兒維生素B6缺乏病的診斷介紹
1.貧血 與其他原因引起的貧血鑒別。 2.發育障礙 與其他原因引起的發育障礙、骨骼畸形鑒別。 3.抽搐、智力障礙 與其他原因引起的抽搐、智力障礙鑒別。
關于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病的基本介紹
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癥(deficiency of vitamin K)是由于維生素K缺乏引起的凝血障礙性疾病。維生素K缺乏,影響某些凝血因子激活,發生凝血障礙而出血。 本病為新生兒、嬰兒期常見疾病,發生于1周內的新生兒叫新生兒出血癥;發生于嬰兒期的叫晚發性或遲發性維生素K依賴因子缺乏癥;因肝
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病的檢查
1、凝血功能檢查 血小板、出血時間均正常。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多數延長至正常對照的2倍以上,輕度維生素K缺乏只有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臨床無出血傾向。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及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因子活性明顯降低,第Ⅶ因子首先降至最低,第Ⅶ因子減低后凝血酶原水平即下降,但較緩慢,第Ⅸ、Ⅹ因子也有不
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的預后介紹
按以上療法處理,輕癥一般在1~2天內局部疼痛和觸痛減輕,食欲好轉,約4~5天后下肢即可活動,7~10天癥狀消失,體重漸增,約3周內局部壓痛全消。同時毛細血管脆性也恢復正常。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經維生素C及葉酸等治療后網織紅細胞增多。 骨骼病變及骨膜下出血所致血腫的恢復需時較長,重者需經數月消失。即
關于小兒維生素A缺乏病的預防護理
維生素A可貯藏于體內,并不需要每天補給;對維生素A的建議每天攝取量,就一般成年男性而言,1000RE(或5000U)即可防止不足,女性則需要800RE(4000U)。在懷孕期間,最新的建議攝取量并不建議增加,但如在哺乳期,在前6個月中可額外增加500RE(或2500U),而在之后的6個月減為額外
小兒維生素A缺乏病的簡介
維生素A缺乏癥(vitamin A deficiency)是因體內缺乏維生素A而引起的以眼和皮膚病變為主的全身性疾病,患者以嬰幼兒為主,常和營養不良并存,伴隨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等。 維生素A在體內具有多種重要功能。它對視網膜的功能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上皮組織的生長和分化顯然是必需的,同時也為骨生
關于維生素A缺乏神經病的檢查診斷介紹
1、檢查 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清中維生素A含量:正常為30~65μg/dl,維生素A攝入不足使血清維生素A水平下降時,肝臟維生素A儲備幾乎完全耗竭,血清中維生素A含量降低。 2、診斷 本病的診斷應調查膳食中維生素A攝入情況,注意腹瀉、感染等增加維生素A消耗的疾病,依據患者的癥狀、體征及暗適應反
用藥治療小兒維生素A缺乏病的介紹
1.去除病因 如患兒因為疾病而影響了維生素A吸收和利用,引起維生素A缺乏,應首先去除病因,及時治療疾病,同時補充維生素A。 2.補充維生素A (1)飲食:對維生素A缺乏癥患者可給予含維生素A豐富的飲食,同時給予高蛋白飲食。胡蘿卜、黃綠蔬菜、蛋類、黃色水果、菠菜、豌豆苗、紅心甜薯、青椒、魚肝油
關于小兒葉酸缺乏病的診斷介紹
1.血液疾病 須與溶血性貧血伴黃疸,紅血病、紅白血病、其他繼發性大細胞性貧血、并發缺鐵性貧血等相鑒別。 2.維生素B1缺乏 注意并發維生素B1缺乏而表現末梢神經癥狀,不典型病例易致誤診。 3.肝臟疾病 出現黃疸、食欲減退、食后腹脹等時,注意與肝臟疾病的鑒別。
關于小兒葉酸缺乏病的基本介紹
葉酸(folic acid)是一種水溶性B族維生素,由于葉酸與出生缺陷、心血管疾病關系等的研究逐步深入,它已成為極其重要的微量營養素。在臨床上因葉酸缺乏引起的神經管畸形及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在我國的西北、華北和西南地區農村尚不少見,需加強防治工作。
關于小兒維生素C缺乏病的病理病因分析
1.攝入不足 如孕婦營養適當,小兒出生時有適宜的維生素C儲備,臍血血漿維生素C含量比母血漿高2~4倍,故3個月以下嬰兒發病較少。但如孕婦飲食缺乏維生素C,新生兒也可患壞血病。正常人乳含維生素C約227.2~397.6μmol/L(4~7mg/dl),可滿足一般嬰兒的需要。人乳中維生素C含量與乳母
關于小兒維生素B1缺乏病的疾病診斷介紹
1.急性咽炎 以聲嘶、嗆咳、失音等上呼吸道癥狀為主,易被誤診為是急性咽炎。 2.消化功能紊亂 以食欲不振、腹脹、腹瀉、便秘、肝臟增大等消化道癥狀為主,易誤診為腸炎或消化不良和消化功能紊亂性疾病。 3.病毒性腦炎 以目光呆滯、神志淡漠、反應遲鈍、嗜睡、昏迷、抽搐等神經系統癥狀為主,易誤診為病毒
關于小兒維生素B2缺乏病的預防護理介紹
一般認為體內不能存儲核黃素,故每天應有一定量的攝入。為預防核黃素缺乏癥的發生,要注意小兒的飲食結構,鼓勵攝入富含核黃素的食品如肝、蛋、豬肉及牛乳等。每100g肝、蛋、豬肉及牛奶中核黃素的含量分別為3.5mg,0.3mg,0.27mg及0.17mg。 核黃素的需要量,嬰兒為0.4~0.5mg/d
關于小兒維生素B6缺乏病的基本信息介紹
維生素B6缺乏病是由于食物烹調不當或品種過于單調所致。吸收不良也可致維生素B6缺乏。維生素B6依賴綜合征是一種先天代謝酶——犬尿氨酸酶的結構及功能缺陷,此時維生素B6的需要量為正常小兒所需的5~10倍,極易出現維生素B6缺乏。 在嬰兒期維生素B6缺乏與依賴病的主要表現為全身抽搐,導致智力遲鈍。同
關于小兒維生素B6缺乏病的預防護理介紹
1.攝取維生素B6量 正常維生素B6需要量,1.6~2.0mg/d。妊娠期的婦女需每天補充2.2mg,哺乳期間則需2.1mg。 2.提倡母乳喂養 如果乳母維生素B6缺乏,應及時予以補充,避免嬰兒發生維生素B6缺乏癥。 3.及時添加輔食 合理補充含維生素B6豐富的食物,并注意合理搭配。高蛋白質
維生素A缺乏病的檢查
暗適應試驗異常,中心視野生理盲點面積擴大。角膜上皮細胞學檢查,見角質上皮細胞。血漿維生素A水平低于0.35μmol/L(正常0.7~1.4μ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