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6月20日電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20日召開記者會公布,理大研究發現兩種治療超級細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新方案,顯示出良好療效和臨床應用潛力。
由理大微生物學講座教授、化學生物學及藥物研發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及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系主任陳聲領導的研究團隊,于2017年發現病原體“肺炎克雷伯菌”的新變異株,具多重耐藥性和超強毒力,如果人體受感染,可能無法治愈,死亡率高達25%至45%。
團隊深入研究數年,破解了“肺炎克雷伯菌”致病機制,在設計療法上取得突破,亦確定病原體入侵宿主后,觸發“細胞激素風暴”的信號途徑,誘導病人激發不受控制的免疫細胞反應,最終引發致命感染性休克。
團隊實驗發現,抑制“細胞激素風暴”的爆發,可顯著降低感染者死亡率。研究還發現,“乙醯水楊酸”類免疫抑制劑,即廣泛用于紓緩輕至中度疼痛和炎癥,俗稱“阿斯匹靈”的成藥,可有效抑制“細胞激素風暴”爆發,顯著降低感染患者死亡率。
研究團隊亦成功從市面已研發的藥物中,篩選用于治療艾滋病的藥物,再配合抗生素,可成功治療“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這兩種藥物亦可與“乙醯水楊酸”共用,令病人不必經過漫長新藥開發和審批周期,可更快受惠。
陳聲表示,很高興在發現“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僅僅五年后,就同時找出兩種具潛力治療方案,既可單獨亦能混合應用,以化解病原體的威脅。讓病人得到及時的治療,不但可減低感染死亡率,也減少病原體傳播。他又補充,研究成果會在臨床驗證,相信最終惠及病人,顯著降低“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死亡率。
在生命體內存在在這樣的一種英雄主義:細菌在殺死入侵病毒的那一刻“壯烈犧牲”,與其“同歸于盡”,以完成保護生命體的重任。早在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們就通過間接的手段檢測到了一種同歸于盡的自我保護行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日前公布2023年度“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結果,在港澳區25個名額中,香港大學(港大)有八個項目獲選,連續第五年在所有院校中有最多年青學者獲獎。“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自2019......
廣西大學何正國團隊(李肖輝為第一作者)在CellHost&Microbe在線發表題為“MycobacterialphageTM4requiresaeukaryotic-likeSer/Thrp......
據10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論文,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團隊設計出了可檢測活生物體中腫瘤DNA存在的細菌。這種細菌作為生物傳感器,可部署在腸道內,檢測結直腸腫瘤釋放的DNA。實驗中,它檢測到了小鼠結腸中的......
近日,山東大學海洋學院教授杜宗軍團隊解析了不同海洋大藻的核心微生物類群,發現了其強大的多糖降解潛力和次級代謝產物合成潛力,并對藻際微生物區系和周圍環境微生物區系進行了比較,研究成果發表在《微生物組》。......
以前的理論認為抗菌肽(antimicrobialpeptide)---一類天然抗生素---在殺死一系列細菌方面具有普遍作用。然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和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考察......
據5日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和克雷格·文特爾研究所領導的一個團隊從支原體細菌中創造了一種最簡單細胞,它只包含493個基因,是已知所有自由生命體中最小的基因組。這些細胞能夠進化......
中新社香港6月20日電香港理工大學(理大)20日召開記者會公布,理大研究發現兩種治療超級細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新方案,顯示出良好療效和臨床應用潛力。由理大微生物學講座教授、化學生物學及藥物研發國家重點......
中新社香港6月20日電香港理工大學(理大)20日召開記者會公布,理大研究發現兩種治療超級細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新方案,顯示出良好療效和臨床應用潛力。由理大微生物學講座教授、化學生物學及藥物研發國家重點......
調查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珊瑚微生物組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兩個共存的細菌群落。而且,他們首次發現,其中一個是導致人類衣原體的細菌的近親。這一發現提供了關于珊瑚礁健康的更多信息,并可能有助于解決珊瑚白化的問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