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7-13 16:57 原文鏈接: 黃建平:氧氣收支缺口將擴大濃度將加速下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617.shtm

    中新社西寧7月13日電 (記者 孫睿)“研究顯示,化石燃料燃燒是引起全球氧濃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全球變暖背景下,光合作用產氧增加不顯著全球變暖背景下,光合作用產氧增加不顯著;全球氧氣收支缺口將進一步擴大,氧氣濃度降加速下滑。”中國科學院院士黃建平在第四屆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

    7月12日至22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師范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高科院”)主辦的第四屆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在青海師范大學舉辦。

    據黃建平介紹,氧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氧循環是影響地球宜居性的重要因素,對氧循環的研究不僅是地球科學領域的學科前沿,也關乎人類命運。科學界密切關注人類活動導致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以及碳循環過程對氣候和生態的影響;然而地球系統中氧循環的變化卻較少受到人們的關注。大氣中二氧化碳快速上升的同時,氧氣濃度下降的速度是二氧化碳上升速度的二倍左右,氧氣濃度與人類生存發展息息相關。

    科學研究顯示,海拔、溫度、植被覆蓋對青藏高原氧含量貢獻分別為46.89%、31.57%、3.2%。因此,青藏高原變暖與當地人均預期壽命呈正相關,由于氧氣濃度與溫度呈正相關關系,未來變暖情景下,青藏高原將會更加宜居。

    黃建平說,根據模型結果,即使目前停止了二氧化碳排放并因此大幅阻止了全球變暖,深海地區也將因此失去其含氧量的10%以上。因此受到人類活動影響,海洋“缺氧”問題已經出現,并且隨著時間推移日益嚴重。氧氣從海洋“逃逸”到大氣是溶解氧下降的直接原因,背后機理為升溫造成的溶解度與環流的變化。阻止海洋氧下降已經刻不容緩,需要人類采取實際行動。同時陸地生態系統是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氣氧氣最主要的來源,產氧占比超過90%,因此陸地產氧對于氣候變化以及對溫室氣體增加的響應需要被重視。

    相關文章

    8名領導中有5名院士,帶你認識這家“高知”機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新增一位院士副主任。7月31日,人社部發布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信息。其中包括任命吳驪珠(女)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公開資料顯示,吳驪珠,女,1968年出生于甘肅天水,......

    中國科學院院士吳驪珠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

    7月31日,人社部發布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信息。其中包括任命吳驪珠(女)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公開資料顯示,吳驪珠,女,1968年出生于甘肅天水,有機光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十四屆全國......

    大模型訓練遇“算力荒”,“超智融合”來幫忙

    論及當下計算技術的發展方向和趨勢,“超智融合”當仁不讓——在今年6月發布的2024年全球“最節能超算”榜單(Green500)上,位列榜單前三的超算都采用了“超智融合”的技術理念。超智融合,顧名思義,......

    七旬院士張洪程:甘為稻農走斷鞋

    “張院士,您的鞋頭咋斷裂了?”“啥?嘿嘿,我說咋感覺腳底漏風。”三伏炎炎赤日天,夏苗垂首如煙燃。年過七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張洪程教授卻步履不停。7月23日,在泗洪現代農業產業園,張洪程沿著七公......

    樊嘉:中國超八成肝癌與乙肝有關

    在中科院院士樊嘉等專家看來,中國肝癌發病率持續上升所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早篩早診是肝癌的關鍵防線,及時發現盡早治療可根治肝癌,建議高危人群6個月進行一次篩查。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在7月26日由上海......

    賀賢土院士:混合驅動方案為核聚變能研究打開一扇新大門

    燃料取之不盡的核聚變能是人類未來的理想能源。目前,要在地球上實現可控核聚變能,主要有磁約束和慣性約束兩大路線。日前,我國激光驅動慣性約束聚變領域的領軍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賀賢土接受科技日報記者獨家專訪,......

    太平洋海底發現神秘“暗氧”

    在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頓區(CCZ)平坦漆黑的海底,散落著形似土豆的黑乎乎的東西。這些不起眼的礦藏被稱為多金屬結核(又稱錳結核),它們影響著深海生態系統,也有著許多未被科學家發掘的秘密。這些礦藏是深......

    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焊接領域專家林尚揚逝世

    據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消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焊接領域著名專家、中國機械總院集團首席科學家、中國機械總院集團哈爾濱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林尚揚同志,因病......

    張存浩院士逝世,享年96歲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民主同盟杰出盟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黨組書記、第二屆和第三屆主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原所長,著名物理化學家、我國高能化學......

    李德生院士:科學面前沒有權威

    “做科學研究工作務必勤奮、誠信、求真務實。”在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22年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德生舉行的百歲壽辰紀念活動上,期頤之年的李德生再次囑咐后輩們。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李德生看來,......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