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領導的國際黃瓜變異組研究團隊,對115個黃瓜品系進行深度重測序,構建了包含360多萬個位點的全基因組遺傳變異圖譜,為全面了解黃瓜進化及多樣性提供了新思路,并為全基因組設計育種打下了基礎。相關成果10月20日在線發表于《自然·遺傳學》雜志。
據國際黃瓜基因組計劃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員黃三文介紹,本項研究對115個黃瓜品系進行了重測序,并對一個野生黃瓜進行了從頭測序。共發現330多萬個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33萬多個小插入和刪除,以及594個獲得/缺失變異。基于這些數據,構建起一個單核苷酸分辨率的黃瓜遺傳變異圖譜。
這115個黃瓜品系可分為4大類,即印度類群、歐亞類群、東亞類群和西雙版納類群,其中印度類群主要來自于野生變種,而其余3個品種均來自栽培變種。比較分析發現,印度類群遺傳多樣性遠遠超過其他3個類群,這一結果證實了印度是黃瓜的發源地。
野生黃瓜果實極苦,原本在印度被當作草藥,經過馴化,變成了可口的蔬菜。本研究發現黃瓜基因組中有100多個區域受到了馴化選擇,包含2000多個基因。其中7個區域包括了控制葉片和果實大小的基因,果實失去苦味的關鍵基因已明確定位在染色體5上一個包含67個基因的區域內。
大部分黃瓜的果肉顏色是白色或淺綠色的,橙色果肉這一性狀為西雙版納黃瓜所特有。本研究創造性地運用群體分化這一新分析算法,發現了一個西雙版納黃瓜特有的突變。該突變導致了編碼β-胡蘿卜素羥化酶的基因失效,從而使得西雙版納黃瓜在果實成熟期因不能降解β-胡蘿卜素而呈橙色。這一發現不僅為培育營養價值更高的黃瓜品種提供了分子育種工具,也為通過變異組快速挖掘重要性狀基因提供了新思路。
近日,國家藥典委員會發布了《微生物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指導原則》的第二次公示稿,以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公示期為一個月,從即日起至2024年7月1日結束。《微生物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指導原則》旨在為藥品微......
經過歷時5年、超35萬小時的基因組測序以及超2億英鎊的投資,英國生物銀行30日發布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全基因組測序數據。英國生物銀行首席研究員羅里·柯林斯表示,對于從事健康研究的科學家來說,這是名副......
經過歷時5年、超35萬小時的基因組測序以及超2億英鎊的投資,英國生物銀行30日發布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完成了這一有史以來最受矚目的同類項目。英國生物銀行首席研究員羅里·柯林斯表示,......
近日,聚樹生物宣布成功籌集上億元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濱湖國投、錫創投、中肅資本等聯合領投,老股東成為資本與本草資本也追加投資,以支持公司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落地。作為全球......
體細胞突變是腫瘤發生的標志,可用于癌癥的無創診斷。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繪制細胞游離DNA單分子全基因組突變圖譜,用于癌癥無創檢測。該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NatureGenetics》雜志上,......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副教授唐光大與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劉仲健團隊合作完成了山刺番荔枝的全基因組測序。相關成果發表于OrnamentalPlantResearch。山刺番荔枝花和果實圖。研究......
小麥是重要的糧食作物。穗部性狀是決定小麥產量的關鍵因素,增加籽粒同化物的分配對提高小麥產量具有重要的影響。籽粒和其他穗部結構(穗糠)之間遺傳關系是決定籽粒同化物分配的重要因素。然而,同化物在小麥籽粒和......
9月1日,《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李海鵬研究組與華東師范大學腦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所潘逸萱研究組合作撰寫的題為Genomicinferenceofasevereh......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院士團隊歷時13年系統鑒定了引起秈稻和粳稻雜種花粉不育的遺傳調控位點,并對其中的一個主效位點進行了基因克隆和分子機制的深入解析,解開了水稻生殖隔離之謎,同時揭示了目標......
花器官作為有花植物的重要繁殖系統,是物種形成與多樣化的關鍵。在人類對植物馴化栽培和育種過程中,花器官數量決定其產量、品質及育種成敗。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屬于芍藥科芍藥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