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由中國科協、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權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的“科學辟謠平臺”在京正式啟動。該平臺旨在切實提高辟謠信息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讓謠言止于智者,讓科學跑贏謠言。
科學辟謠平臺特聘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顧問、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級科學顧問杜祥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協常委武向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周忠和,中國藥學會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北京協和醫院原藥劑科副主任張繼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兼脊柱外科主任、國家衛健委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上海科技精英董健,應急管理部宣教中心高級工程師、北京減災協會科普委員會主任張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研究員、中國營養學會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向雪松,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常委、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青委會副主委、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等10位專家出席啟動活動。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出席活動并致辭,他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學普及工作,強調“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當前,網絡已成為公眾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空間,同時也為虛假信息和謠言提供了滋生傳播空間。中國科協聯合社會各方力量,開展科學辟謠,推動科學精神的弘揚和科學知識的普及,讓社會公眾面對謠言能夠科學分析、科學質疑和獨立思考,促進公眾科學素質的有效提升。他強調,中國科協充分運用全國學會的組織優勢,動員社會更好地發揮科學家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有效作用,與政府組織、媒體平臺、社會機構和熱心科學傳播事業的社會力量有效協同,共同打造好科學辟謠平臺,塑造清朗網絡空間,在全社會持續推動科學精神的弘揚、科學思想與方法的傳播和科學知識的普及,為科技進步、國家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在工作交流環節,陳君石院士代表中國食品科技學會介紹了學會辟謠工作。他指出,科學辟謠平臺啟動上線,有著重要意義,學會要發揮開展辟謠的重要作用,要建立權威的專家團隊更好的支持平臺建設;人民網總辦會成員、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總編輯孫海峰和字節跳動平臺責任研究中心執行總監劉志毅作了交流發言,分別介紹了辟謠工作的機制和方法,均表示科學辟謠平臺上線正當其時,要加強優勢互補,在科學辟謠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好科學辟謠平臺。現場通過視頻播放了“科學辟謠平臺”的運行機制。
當前,中國網民規模達8億多,每天有7.5億人在刷朋友圈。網絡已成為公眾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空間。網絡謠言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社會危害大,損害公眾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秩序,危害公共安全,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科學治理。科學辟謠平臺專家庫首期邀請到516位權威專家入駐,涉及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生物、農業技術、航空航天等14個領域。平臺采用“廣泛匯聚、科學解讀、矩陣傳播、源頭阻斷”的運行機制,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公眾信賴、運行高效的科學辟謠體系,努力打造最具權威性、時效性、協同性、精準性的國家級“科學辟謠平臺”。
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和中央網信辦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副主任周展科、應急管理部宣教中心主任何國家、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科技和財務司副司長朱為亮代表主辦單位出席會議。孟慶海和周展科為10位特聘專家代表頒發聘書。中國科協有關部門和直屬單位領導、全國學會代表、科技工作者代表和媒體代表共110人參加活動。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20余家媒體參加活動并進行宣傳報道。
2016年,剛本科畢業不久的杜立就收到了自己的博士生導師、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WolfgangKetterle拋來的“燙手山芋”——這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讓他在MIT設計搭建一個全新的量子氣......
Science,21JUN2024,VOL384,ISSUE6702《科學》2024年6月21日,第384卷,6702期物理學PhysicsTopologicalHong-Ou-Mandelinter......
6月21日,北京交通大學2024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該校舉行。9561名本碩博畢業生順利完成學業,開啟人生新的征程。北京交通大學校長余祖俊寄語學子。北京交通大學供圖畢業典禮現場。北京交通大學供圖......
文|江明(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科學與藝術的關系是一個重要的、引人入勝的主題。我生長于畫家之家,從小耳濡目染,對繪畫藝術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愛和感悟。然而我長期從事化學和材料的研究與教學,自40......
6月6日全國第十個“放魚日”之際,湖南長沙公益放流站揭牌儀式暨長沙開福區人工增殖放流活動在長沙舉行。放流現場。主辦方供圖該放流站是湖南省生態保護志愿服務聯合會承接,由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
5月18日,2024年校園開放日暨高招聯合咨詢會活動在北京科技大學舉辦,各在京招生學院以及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近50余所“雙一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包小輝、張強等首次完整實現了基于單光子干涉的遠距離雙節點糾纏,并以此為基礎構建了國際首個城域三節點量子糾纏網絡。該工作使得現實量子糾纏網絡的距離由以往的幾十米整整提升了三個數量......
近日,我國科學家通過基因編輯精準調控根瘤數量,實現碳氮平衡的高效固氮,從而在大田種植條件下大幅提高大豆產量和蛋白含量。他們同時提出“優化結瘤固氮促進高產優質”的精準育種新思路。相關研究發表于《自然-植......
5月10日,由國家大劇院、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主辦的“當科學與藝術相遇——科學元典名篇賞讀沙龍”在國家大劇院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進化古生物學家舒德干教授,“科......
5月8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杜江峰及其同事石發展,與南京大學孔熙、德國烏爾姆大學FedorJelezko、德國斯圖加特大學J?rgWrachtrup等,應邀在囯際物理學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