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秸稈變廢為寶杜絕秸稈焚燒現象
“三夏”剛過,一些地方焚燒秸稈的黑煙又起,不僅污染環境,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交通安全。禁止焚燒秸稈雖然已經喊了10多年,但年年禁、年年燒。一些村民們坦言,他們也不愿意燒秸稈,因為這會引起土壤板結。但是,麥收以后就要搶著插秧,眼看秸稈難以利用,又擔心誤了農時,只有一燒了之。 我國每年產生的農作物秸稈多達6億噸,相當于300多萬噸氮肥、700多萬噸鉀肥、70多萬噸磷肥,把它焚燒掉,不僅浪費了寶貴的秸稈資源,還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實在可惜。筆者認為,只有使秸稈能夠變廢為寶,才能從根本上杜絕秸稈焚燒現象。政府應拿出一定的資金扶持秸稈機械化還田工作,對實施秸稈機械化還田的農機戶、農機服務組織和相關農業企業,以及秸稈固化燃料項目、秸稈收貯項目,應給予補貼。對購置秸稈機械化還田機具的,也應給予定額補貼。 當渾身是寶的秸稈成為農民經濟收入新的增長點時,有誰還會一把火燒掉呢?......閱讀全文
秸稈焚燒是大害 新法利用成資源
農村秸稈的綜合利用,是將大量農業廢棄物轉換為可用資源與可再生能源,有效降低大氣環境污染的重要途徑。秸稈綜合利用的方式多種多樣,應用前景廣闊,但無論采用何種方法,首先必須從解決秸稈粉碎的難題入手。目前國內外的秸桿粉碎設備在工藝、性能、效率等方面都存在諸多不足。新型秸稈粉碎設備精密、科學地將各類農作
讓秸稈變廢為寶 杜絕秸稈焚燒現象
“三夏”剛過,一些地方焚燒秸稈的黑煙又起,不僅污染環境,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交通安全。禁止焚燒秸稈雖然已經喊了10多年,但年年禁、年年燒。一些村民們坦言,他們也不愿意燒秸稈,因為這會引起土壤板結。但是,麥收以后就要搶著插秧,眼看秸稈難以利用,又擔心誤了農時,只有一燒了之。 我國每年產生的農作
石家莊秸稈“零焚燒”
每年夏收、秋收季節,秸稈焚燒就成為讓政府部門大傷腦筋的事,許多地方年年發禁令,年年燒不停。而據環境衛星監測,河北省石家莊市連續6年沒有秸稈焚燒著火點。 石家莊是我國北方主要糧食產區,農民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每年夏、秋兩季農作物約有1000萬畝,年產秸稈900多萬噸。近些年來,這里探索了一條
秸稈焚燒之困怎解?
環境問題是關系到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的一件大事。2014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召開,為了保障會議期間的空氣質量,北京周邊省份全部加入到空氣保衛戰中。事實上,由于前些年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高速發展,曠日持久的霧霾天氣席卷全國多個城市,現在環境治理成了各級政府的一
齊齊哈爾有效控制秸稈露天焚燒
黑龍江省有效控制秸稈露天焚燒工作開展以來,齊齊哈爾市強化秸稈禁燒動態監管,采取“五級網格、五個環節、五種手段、五個轉化、五種形式”等有效推進舉措,全面開展有效控制秸稈露天焚燒工作,堅決打好打贏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攻堅戰。 以“五級網格”強化責任落實,在“五個環節”突出離田轉化 遵循“屬地管理,
伊春嚴格管控秸稈露天焚燒
圖片來源于網絡 伊春市環保局近日下達《關于做好禁止秸稈露天焚燒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全市禁止秸稈露天焚燒時間作出規定。 據了解,每年的9月15日至12月10日、3月10日至5月15日為全市禁止秸稈露天焚燒期。各地應認真履行管理職責,對露天焚燒行為,依紀依法予以處罰并
記者調查秸稈焚燒:禁燒不如給秸稈找個新用處
天氣雖寒,墑情卻是不錯。油菜翠,小麥青,陜西省漢江沿岸的地塊又搖曳出新一茬綠意。 穿行田間地頭,看看稻草堆放情況,聊聊秸稈收儲的家常話——這是秋后梁山鎮一名鎮干部的工作內容之一。去年是陜西漢中市秸稈“全面禁燒”的第一年。“其緊張程度不亞于一場戰役。”采訪中,不少鎮、村干部坦言。 來自
環保部要求各地嚴查秸稈焚燒
環境保護部今日向媒體發布了衛星遙感巡查監測2015年夏季全國秸稈焚燒情況。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副局長汪冬青介紹說,環境保護部衛星遙感巡查監測數據表明,2015年5月20日-7月31日,在全國范圍內共監測到秸稈焚燒火點1158個,較2014年同比減少961個,減幅為45.35%。從巡查監測數據
山東東營疏堵結合遏制秸稈焚燒
東營市利津縣日前拍攝一部名為《“大明白”醒悟記》的微電影,講述一個名叫王明白的村民,對焚燒秸稈認知不足,不聽從家人勸阻,在地里焚燒秸稈,被正在巡查的環保局工作人員發現并對其教育,后來因家人被其他村民焚燒秸稈灼傷,最終明白焚燒秸稈的危害及自己過錯的故事。 拍攝微電影宣傳秸稈焚燒污染防治是東營市的一個
西安連續5年夏收秸稈“零焚燒”
昨日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自夏收開始至今,現場檢查和衛星云圖反饋信息均顯示,我市未出現著火點,這已經是我市連續5年夏收工作“零焚燒”。 今年環保部將秸稈焚燒納入考核,對焚燒情況嚴重的縣、區,將取消各類環保榮譽稱號,停止環保資金補助。市環保局大氣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包括焚燒秸稈在內的生物質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