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購買服務與PPP之爭,是這輪PPP改革的一個重頭戲。如何看待政府購買服務與PPP的關系,眾說紛紜。由于政府購買服務免去了PPP項目中“政府每年支持PPP項目的財力不得超過上年一般財政收入的10%”的限制,省略了PPP模式中的若干評估報告,且依托的是政府信用,金融機構容易接受,在程序及操作流程上也簡便易行,因此2015年以來政府購買服務在很多建設工程領域大行其道,大有超越PPP之勢,甚至演變為地方政府繞開“43號文”、PPP模式的一種變相融資。 很多人都感覺套用“政府購買服務辦法”,繞開PPP模式直接購買純工程建設,變相增加政府債務又得不到有效監管似乎不妥,但問題出在哪里?依據是什么?目前尚無有說服力的解釋。本文從《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立法精神出發,探究二者的本質區別及這些問題的答案。 一、政府付費、政府購買服務與政府采購 分析PPP與政府購買服務的關系之前,我們先分析下與政府購買服務相關的三個名詞及區別:政府付費......閱讀全文
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關于PPP的文件,對PPP模式的推廣和項目落實做出了明確指導。財政部日前也印發《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暫行)》(以下簡稱“《辦法》”)。兩者之間是否有相通之處,能否借鑒PPP理念推進政府購買環境服務? 同時,從細節規定來看,《辦法》的一大亮點在于國家層面首次
2017年,環保板塊全年收跌-2.31%。從全年趨勢來看,總體跑贏創業板指,然而僅4-7月雄安事件引領環保板塊性行情時跑贏上證指數。估值中樞下移至15-20倍:環保行業估值中樞由2017年初的20-30倍,快速下移至15-20倍,達到歷史最低水平。部分標的即使業績實現快速增長,但股價并沒有顯著變
蘭州市“4·11”局部自來水苯指標超標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副組長鄭志強4月13日說,經開挖探坑的方式調查,調查組已查找到了導致水體苯超標的方位。根據環保專家現場初步分析判斷,周邊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溝內水體苯超標的直接原因,調查組將對此次事件的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預決算管理、中長期財政規劃和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有利于保證地方政府采購公共服務尤其是重資產型PPP項目的支付信用,保證購買服務支付的可靠性。 編者按 財政部、國家發改委、住建部日前聯合發布《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將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辦法》中不乏亮點,比
隨著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第三方治理模式也急速向前推進。目前,政府購買環保公共服務、PPP模式和環境監測社會化已鋪開,環境保護市場化進程正在加快,市場化機制正逐步建立。在環保新政策、新舉措推動下,PPP模式、第三方治理模式將成為環保產業主流商業模式。 產業利好接踵而至 第三方治理將成環保主流模式
我國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行業的PPP(政企合作)近期不斷有政策出臺,相關試點亮點頻頻。在企業方面,某些水務企業希望通過PPP來進行資本和經營的擴張,而不少投資人也希望從中尋到商機。 然而,業內人士指出,作為水務企業,如果單純希望通過PPP擴大資本數量,則難以彰顯政企在合作建設基礎設施和提供公
就目前來看,資金投入不足、盈利模式不清晰與政策法規的不完善,是我國土壤修復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其中資金短缺是制約我國土壤修復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當前,土壤修復項目的資金大多依賴政府財政,融資渠道單一,導致土壤修復產業的資金缺口非常大。與大氣污染、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修復起來成本高、周期長
我國正處于環保投入曲線與EKC曲線雙升通道之中,政策持續加碼,治理領域和投資需求不斷擴大,環保行業發展處于黃金期,未來十年或將持續高景氣度,期間新興細分領域投資機會將涌現。由于環保行業具有較強的政策依賴性,我們認為環保行業投資應首先從政策需求出發,同時結合市場容量、行業所處生命周期階段
2月23日在北京舉辦的“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年會暨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懇談會”上,專家們“跳出食品看食品”的新思路,為食品安全國家戰略的路徑選擇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從現實角度看,我國的食品安全受制于工業化進程中的環境污染,受制于農業的前端。從縱向對比看,各國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食品安全問題有著驚人的
新環保法施行在即,環保產業迎來逐漸進入高熱的“新常態”,十屆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毛如柏表示,由于三大污染治理行動計劃(“水十條”、“大氣十條”及“土壤十條”)的推進,估算國家將在環保產業投入資金六萬億,環保產業進入生命周期的穩健成長期。 氣水土治理增資6萬億 環保產業有望領銜新經濟。 環
廣州市城市管理局2月16日發布公告,就增城區垃圾壓縮轉運系統工程PPP項目采購需求征求意見。 據增城區公布的采購需求書(征求意見稿)顯示,本項目為PPP項目,合作期限28年(含建設期2年),總投資4.32億元(政府不出資),項目采用BOT(建設-運營-移交)模式。主要內容包括建設8座生活垃圾轉
2015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基于對環境承載能力接近上限這一嚴峻形勢更加清醒的認識和判斷,現在政策核心已從單純的污染物總量控制向取得最終環境治理效果在轉變。 環保行業的成長主要受益于嚴格的環保法規、政策及監管。在經濟新常態下,環保產業承擔環境治理、拉動經濟增長的雙重任務。
圖片來源于網絡1、大氣治理行業發展現狀 自 2012 年底全國大范圍爆發霧霾開始,國家對大氣污染的治理步伐加快,一系列政策規劃密集出臺,監管趨嚴、標準提升、社會參與、依效果付費成為2016 年環保產業的“新常態”,大氣治理產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 (1)主要政策背景 2013 年 9
“作為北控水務集團(以下簡稱“北控水務”)旗下專注于環衛固廢業務的企業,我們已經在不斷布局城鄉環衛市場,并且將在此基礎上不斷挖掘數據,以求今后在智慧環衛上有所斬獲。”在日前舉辦的第一屆中國智慧環衛高峰論壇上,北控水務旗下北控環境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控環境”)董事長兼總經理崔健明確表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為社會有效投資拓展更大空間,部署魯甸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建設災區宜居宜業新家園。 會議決定,進一步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水電、核電等項目,建設跨區輸電通道、區域主干電網、分布式電源并網等工程和電動汽車
監測行業每年增量空間近百億,預期市場空間巨大 產業鏈可深度發掘 智慧環保運營鏈條包括感知、傳輸、計算、應用。環境“大”數據包羅萬象,在數據中心環節中完成,數據中心是智慧環保運營鏈條的核心環節。根據清華大學研究成果,如果增加智慧環保頂層設計,智慧環保產業鏈可分為感知物聯、信息傳輸、云儲存
中化新網訊 國家發展改革委29日下發《關于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意見》,計劃到2020年,環保產業產值將達到2.8萬億元,培育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的環保企業。到2020年,環境治理市場全面開放,政策體系更加完善,環境信用體系基本建立。 根據意見,將對環保產業推行市場化環境治理模式,大
國家發展改革委29日下發《關于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意見》,計劃到2020年,環保產業產值將達到2.8萬億元,培育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的環保企業。到2020年,環境治理市場全面開放,政策體系更加完善,環境信用體系基本建立。 發改委表示,近年來,環境治理領域市場化進程明顯加快,市場主體
國家發展改革委29日下發《關于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意見》,計劃到2020年,環保產業產值將達到2.8萬億元,培育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的環保企業。到2020年,環境治理市場全面開放,政策體系更加完善,環境信用體系基本建立。 根據意見,將對環保產業推行市場化環境治理模式,大力推行特許經
9月5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環保部聯合發布 《關于調整排污費征收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調整了排污費的征收標準,廢氣、污水主要污染物征收標準將提高一倍。 除了調整排污費,有媒體報道指出,關于“企業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城鎮環境基礎設施領域PPP模式”也有望于近
1月26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三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制定和調整污水處理收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2016年底前,城市污水處理收費標準原則上每噸應調整至居民不低于0.95元,非居民不低于1.4元;縣城、重點建制鎮原則上每噸應調整至居民不低于0.85元,非居民不低于1.2
導語:目前,我國大力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創新治污模式,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相關政策文件,激發企業第三方治理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推進第三方治理市場建設,助推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發展迎來新的高潮。 環境保護第三方治理的本質是政府打破市場壁壘,將促使過去政
2014年,遼寧省經濟增速全國倒數第三,是目前有統計數據可查的22年來最低。今年第一季度,遼寧經濟增速全國墊底。 在經濟下行壓力如此巨大的背景下,沈陽市政府日前召開藍天行動大會,提出“大力實施環境治理,把綠色發展轉化為新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優勢”。堅決走出一條老工業基地振興與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同步推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在概念提出的第4年,實際實施已3年之后的2018年居然依舊是新年春晚的最重要政策宣傳主題(甚至沒有之一),不得不說頗有些讓人感到意外。但若考慮到中國長期持續存在的工業產能、外匯資產過剩等經濟現狀,中國相當一部分邊境國家在西方大國逆全球化思想逐漸占主流逐漸把外交重心轉向中國等國
我國環境監測行業是個高成長性、政策支持力度大、市場增量空間大、技術壁壘偏高、行業集中度較高,同時遍及環保產業各個環節的細分行業。 在“十二五”的 政策熱潮下,我國環境監測行業發展迅速,雖市場規模較小,但未來巨大增量市場可期,預計“十三五”期間市場 規模達到千億元以上。 1.1 定義 環境監測
黨的十九大開辟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前景,這對包括環保產業在內的產業發展帶來了很多新機遇。環保裝備作為環保產業的頂梁柱,也面臨著創新發展的新任務。 環保產業是綠色發展的支撐力量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
汞、鉻、砷、鎘、鉛等都是重金屬;因含量超標而造成污染乃至影響人體健康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有些重金屬會破壞人的細胞、臟器、皮膚、骨骼、泌尿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有些會致癌、致畸、致突變,因而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土壤重金屬超標、農產品鎘超標、大米污染等,均是熱點議題。土壤是污染物的最終歸宿。土壤對重
●只有降低固定成本以及財務費用,使垃圾收運處理費用降到與支付能力相適應的水平,才能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村鎮垃圾收運處理領域 ●城市生活垃圾收運市場盈利空間不大,參與的企業缺乏積極性,除非政府在現有基礎上大幅度提高現有的生活垃圾收運支出 ●村鎮生活垃圾收運服務范圍大,但人口密度低,收運成本顯著高于
我國城鎮污水處理的歷史始于上世紀80年代,以1982年我國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天津市紀莊子污水處理廠的破土動工為起點,根據住建部公告,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國城鎮累計建成運行污水處理廠4063座,污水處理能力 達1.78億立方米/日。相比較而言,我國對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起步較晚,始于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10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 為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確保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低碳發展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