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對土壤修復有用嗎?
就目前來看,資金投入不足、盈利模式不清晰與政策法規的不完善,是我國土壤修復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其中資金短缺是制約我國土壤修復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當前,土壤修復項目的資金大多依賴政府財政,融資渠道單一,導致土壤修復產業的資金缺口非常大。與大氣污染、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修復起來成本高、周期長、難度大。沒有穩定的資金和技術投入,很難在短期內見效。 我國土壤修復產業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且由于相關政策法規的缺失,存在較大的投資風險,使得社會資本投入信心不足。融資條件的限制,貸款門檻過高,也使得融資貸款存在較大困難。 因此,需要一個持續有效的商業模式來降低投資、融資風險,確保資金來源,既能解決目前制約產業發展的資金短缺問題,又能解決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問題。 PPP模式可以激發社會資本參與土壤修復,降低融資難度 近兩年,政府大力推行通過PPP模式解決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建設和融資問題。這或將成為解決土壤修復問題的一種新方......閱讀全文
土壤修復:利益還是公益?
4月17日,央視對常州外國語學校污染事件的報道引起了輿論的軒然大波,而相關部門的答復,將事件的原因解釋為“由土地開發引起,散發異味導致”。 截至記者發稿時,由環保部和江蘇省委托的調查組已陸續抵達常州。而此次污染事件的發生,再次將公眾的視線引向了污染場地的土壤修復。 在過去幾年里,中國的土壤
土壤修復技術及其特點
土壤修復是指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轉移、吸收、降解和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濃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將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的物質。從根本上說,污染土壤修復的技術原理可包括為:(1)改變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或同土壤的結合方式,降低其在環境中的可遷移性與生物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
腐植酸——土壤修復的“烏金”
如今土壤污染問題已經成為我國關注的環保重點問題,“土十條”頒布在即,“拯救”土壤戰役的槍聲勢必會響徹中華大地。早前,國家出臺《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全國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10-2015年)》文件治理土壤污染問題。近兩年,國家對于土壤污染問題高度重視,并多
土壤修復技術之-玻璃化修復技術
玻璃化技術源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核廢料的玻璃化處理技術,近年來該技術被推廣到污染土壤的治理,1991年美國愛達荷州工程實驗室把各種重金屬廢物及揮發性有機組分填埋于地下0.66m后,使用原位玻璃化技術,證明了該技術可行性。 該技術分原位和異位兩種。 一、原位玻璃化技術 原理:通過向污染土壤插
土壤修復出廣闊天地
隨著江蘇南通城市化進程加快,在“退城進郊”政策引導下,南通市區一些化工企業搬遷后留下的涉污地塊進入公眾視線。早在3年前,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專家對市區3處涉污地塊進行摸底調查,從中選擇了污染面積相對較小、污染程度較輕的地塊——原南通星辰材料有限公司地塊進行土壤修復,現已成功完成
重慶永川修復化工污染土壤
11月6日,重慶環保世紀行一行在重慶市永川區了解到,為保障人居環境安全,永川已累計投入2.63億元治理轄區內化工片區污染土壤。截至目前,已累計轉移貯存處置污染土壤及含氰廢渣24.3萬噸,原位修復污染土壤10.5萬噸。 原廠位于永川化工片區的重慶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占地420畝,主要產品為黃血鹽
讓土壤修復行業回歸理性
千呼萬喚始出來,業界期盼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終于落地,立即引起各方熱議。 與之前預估的萬億市場不同,一方面,“土十條”將風險管控作為核心,讓市場回歸理性。另一方面,“土十條”的主要指標,對土壤修復行業和企業提出更高要求。 那么,業界對期盼已久的“土十條”有何看法,
浙江加快土壤修復治理步伐
? ?圖為浙江省臺州市環境監測人員在厭氧DANO堆制(一種堆肥技術)修復過程中,監測土壤中的溫度、含氧量、PH等參數。 5月的一天,在浙江省第一例土壤污染修復項目——臺州路橋區峰江街道山后許村污染土壤治理修復示范點現場,記者看到,各類植物正茁壯成長、綠意盎然。這片曾經“生病”的土壤通過植物吸
浙江加快土壤修復治理步伐
5月的一天,在浙江省第一例土壤污染修復項目——臺州路橋區峰江街道山后許村污染土壤治理修復示范點現場,記者看到,各類植物正茁壯成長、綠意盎然。這片曾經“生病”的土壤通過植物吸附、濕地脫毒等方法,已經修復成功,達到了農業用地的土壤標準。 為貫徹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浙江省于2016年12月
土壤修復工作勢在必行
土壤修復呈現盛世景象 技術掣肘破題在即我國?土壤修復工作的法律法規從無到有的過程,資本方面的瓶頸正在日漸打破,市場空間不斷打開,企業資本的涌入造就了一個煌煌盛世。只是盛世之下,還有不少的問題需要解決。?土壤修復呈現盛世景象 技術掣肘破題在即目前,我國土地污染尤其是耕地污染總體形勢已十分嚴峻,由此引發
土壤修復技術介紹——電動力學修復技術
電動力學修復技術是處理污染土壤的一項新的化學技術方法,已進入現場修復應用階段。電動力學修復是通過電化學和電動力學的復合作用(電滲、電遷移和電泳等)驅動污染物富集到電極區,進行集中處理或分離的過程。近年來,中國先后開展了銅、鉻等重金屬、菲和五氯酚等有機污染土壤的電動修復技術研究。與傳統的清洗法、生物處
土壤修復不能“摸著石頭過河”
財政部日前公布了2016年中央財政預算,其中新增了如土壤污染防治專項預算和土地確權補助等。業內人士認為,預算的增加是國家對土壤修復治理不斷重視的體現,同時也為土壤修復行業帶來積極信號。 然而,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政策、市場并不是當今我國土壤修復的關鍵,治理模式不明確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 在
土壤修復行業萬億市場待分
《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于7月1日實施,土壤污染防治法是繼環保法之后第二個環保行業的強制性政策,該辦法的出臺為防范污染地塊環境風險、保障再開發利用的環境安全、加強污染地塊環境監管提供了管理依據。 據悉,正在修訂編制的農用地、建設用地土壤環境標準計劃年底前出臺。 隨著治
專家:土壤修復改良需多方參與
土壤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我國糧食產量近年來實現了十連增,但是,由于不平衡施肥等技術因素和農地產權不明晰等政策因素的長期影響,我國土壤因過度開發利用而持續嚴重退化,導致土壤的農業生產能力和生態環境調控能力下降。前不久公布的《2013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耕地質量問題凸顯,區域性退化問題
土壤污染修復-你知道多少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土壤污染修復問題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土壤污染防治法則已列為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與大氣污染、水污染防治相比,作為環保“三大戰役”之一的土壤污染防治,其實任務更加艱巨。 土壤污染危害不可忽視 土壤污染以無機型為主 所謂土壤污染,是指工業和城
土壤修復進入“標準驅動”新階段
近日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提出,要全面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物,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有效防范風險,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不過,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近日,我國首次開展的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出爐,全國土壤污染狀況總體并不樂觀,耕地土壤環境質量依然
土壤修復現場環保檢查要點
土壤修復現場怎么查?《要點》規定檢查包括環境管理手續、修復現場情況、污染防治措施、土壤外運情況、項目建設情況、環境監理情況、歷史環保問題處理情況、項目公示等8個內容。檢查的要點包括污染防治措施管理是否到位,有無產生環境污染的風險,外運土壤是否有土壤外運接收單位的處置合同,是否將運輸時間、方式、線路和
土壤重金屬污染如何修復?
什么是土壤重金屬? 土壤重金屬是土壤中突出的無機污染物,主要是因為重金屬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容易積累。它們被轉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有些甚至通過食物鏈以有害濃度積聚在人體內,從而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物主要包括汞、鎘、鉛、銅、鉻、砷、鎳、鐵、錳、鋅等。雖然砷不是重金屬,但由于
常用的九種土壤修復技術
1、熱力學修復技術:利用熱傳導(熱毯、熱井或熱墻等)或熱輻射(無線電波加熱等實現對污染土壤的修復。2、熱解吸修復技術:以加熱方式將受有機物污染的土壤加熱至有機物沸點以上,使吸附土壤中的有機物揮發成氣態后再分離處理。3、焚燒法:將污染土壤在焚燒爐中焚燒,使高分子量的有害物質(揮發性和半揮發性)分解成低
土壤重金屬污染蔓延-專家:土壤無法完全修復
曾在2007年調查提出“10%的市售大米存在鎘超標問題”的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潘根興日前向記者表示,時隔6年,土壤重金屬污染進一步蔓延,市售大米鎘超標比例可能更高了。他表示,從嚴格意義上說,土壤一旦被重金屬污染后就無法修復,只能通過控制和治理,以降低重金屬在土壤中的“活力”。
土壤修復市場前景廣闊-土壤酸化改良亦是熱點
2015年的土壤污染調查顯示,我國嚴重土壤污染區就達320個,約548萬公頃。此外,我國至少還有近3000萬公頃的污染土地,包括接近2000萬公頃耕地受重金屬污染,500萬公頃土地受石油污染,200萬公頃土地受礦區污染,5萬公頃土地受固體廢棄堆放污染。 針對目前的土壤污染現狀,國家的相關政策也相繼
土壤修復專家探索中國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技術
5月31日在京舉行的“2012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與生態修復論壇”上,約340名中國土壤專家及環保企業代表共同展示了最新的土壤修復技術方案,探討重金屬治理的評估、控制和產業政策問題。 這是廣西龍江河鎘污染事件后中國首次舉辦有關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大型學術研討會,1月發生在廣西柳州的鎘污染給
南京土壤所土壤鋅鎘污染植物修復研究取得進展
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已威脅到農業安全生產和人體健康,植物吸取修復技術具有修復成本低、環境友好及對土壤破壞小、適于大面積推廣等優點,已成為農田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的優選技術之一。超積累植物對污染金屬元素具有極強的富集和積累能力,是植物吸取修復的首選資源,但國內外對重金屬污染土壤多年植物連續修復的研究鮮
上海組建土壤污染控制修復中心
經環境保護部批準,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城市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工程技術中心近日開始建設。記者從環保部門獲悉,上海市今年有望出臺土壤環境保護專門法規,今后企業搬遷前,必須要檢測評估其對土壤有無造成污染,并落實“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 這一中心是目前我國唯一以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為目標、面向國家
土壤修復行業及市場現狀深度分析
1. 土壤修復行業現狀? 1.1 土壤污染的定義和種類 土壤污染,是指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入土壤,使得土壤環境質量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惡化,對生物、水體、空氣或人體健康產生危害或可能有危害的現象。 按被污染主體,土壤污染主要可分為城市用地污染、農業耕地污染兩類,具體污染源結構及危害等見圖
PPP模式對土壤修復有用嗎?
就目前來看,資金投入不足、盈利模式不清晰與政策法規的不完善,是我國土壤修復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其中資金短缺是制約我國土壤修復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當前,土壤修復項目的資金大多依賴政府財政,融資渠道單一,導致土壤修復產業的資金缺口非常大。與大氣污染、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修復起來成本高、周期長
山西土壤修復實驗室通過驗收
7月14日,山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承擔的山西省污染土壤修復技術開發實驗室項目通過國家驗收。 該實驗室自建設以來,承擔了化工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研發、場地調查和風險評估、土壤污染快速檢測和精確分析等任務,獲得6項國家實用新型ZL、2項發明ZL。實驗室開展了焦化場地試點修復、污灌區土壤聯合修復技術等
微生物修復土壤低碳環保
一塊被污染過的土地是否只能慘遭遺棄?或許不用那么悲觀。自然界最重要的污染物分解者——微生物已逐步被運用到治理土地污染中。 日前,在中國高科技產業研究會主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土壤修復專家、北京三色微谷集團董事長王立平說,應用他們研發的“三色原菌劑”,可針對性改良因長期使用化肥、農藥造成的土地板結,
土壤修復項目及市場進展趨勢預測
2014年以來,國家在多地啟動了典型區域土壤污染綜合治理項目。同時地方性試點和項目近期明顯變多,項目建設進度有所提高。從行業情況來講,從業企業數量也從當初“從無到有”情形演變成了數量激增的階段。政府對土壤治理修復企業的監管逐步規范的同時,民間也衍生出相應的自律機制。目前土壤修復包括五大盈利模式。
土壤污染修復的“標尺”在哪里
“怎么定義土壤污染?污染一定是和相應標準相比較得出的結論。反過來,既然污染了,治理、修復,或者風險管控到什么地步才是安全或者可接受的?”近日,在江蘇南京召開的第二屆污染場地(地塊)治理修復紫金論壇上,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易修復生態平臺創始人黃錦樓發問。黃錦樓拋出的上述問題也引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