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17年諾貝爾獎揭曉儀式將于10月2日起陸續舉行。 今年諾貝爾獎各獎項的具體揭曉時間如下: 1、生理學或醫學獎:最早于北京時間10月2日17時30分公布(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2日11時30分); 2、物理學獎:最早于北京時間10月3日17時45分公布(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3日11時45分); 3、化學獎:最早于北京時間10月4日17時45分公布(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4日11時45分); 4、和平獎:北京時間10月6日17時公布(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6日11時); 5、經濟學獎:最早于北京時間10月9日17時45分公布(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9日11時45分)。 至于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其揭曉時間尚未最終確定。按照往年規律,文學獎當會在化學獎公布的次日揭曉。在獎金數量方面,由于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從2012年起,諾獎獎金由1000萬瑞典克朗縮水至800萬瑞典克朗(約合656萬人民幣),今年獎金......閱讀全文
《諾貝爾獎的啟示》,呂淑琴、陳洪、李雨民著,科學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定價:48.00元 諾貝爾獎已走過百年歷史,在獲獎的幾百名科學家中,中國本土無一人上榜,這不能不成為國人心頭之痛:中國離諾獎到底有多遠?與此同時,也有人發出質疑——諾貝爾獎對中國真的重要嗎? 在《諾貝爾
和22年前到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化學獎一樣,威廉·利普斯康(William Lipscomb)博士精神抖擻地出現在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一道出現的數學家曼德布洛特(Benoit Mandelbrot)也是西裝革履。這位分形理論(Fractal)提出者還把皮鞋擦得锃亮。 不過,他們來到哈佛大
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又稱“萬人計劃”)第一批入選名單近日正式發布。據新華社、《人民日報》報道,該計劃將用10年左右時間遴選支持1萬名高層次人才,包括100名“具有沖擊諾貝爾獎、成長為世界級科學家潛力”的杰出人才。 昨天(10月30日),這一說法引發網友質疑:諾貝爾獎是可以沖擊出來的
目前除了文學獎外,2018年的諾貝爾獎得主都已公布。盡管今年對諾貝爾獎得主的討論出現了很多新的故事甚至可以說是爭議,但是和往常一樣,國內又是一波輿情從教育、科技、文化、經濟、政治等方方面面“質問”為什么目前斬獲諾貝爾獎的中國科學家如此之少。 筆者沒有研究過到底是哪些人群在“質問”為什么目前鮮有
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是根據瑞典科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的遺囑創立的,分設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獎項,于1901年首次頒發。1968年,瑞典央行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又設立了瑞典央行經濟科學獎,1969年首次頒發。 到201
2009年諾貝爾獎頒獎禮上巾幗閃耀。女性獲獎者不僅破天荒升至5人,還首度摘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新聞媒體則因在頒獎典禮報道上受到更多限制而不大樂意。 五朵金花 在12月10日舉行的諾貝爾獎慶祝宴會上,美國經濟學家埃莉諾·奧斯特羅姆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杰克·紹
1:你只能獲得一次諾貝爾獎 假。你能獲得多少次諾貝爾獎并沒有限制。美國科學家約翰·巴丁于1956年和1972年兩次榮獲物理學獎,英國生物化學家桑格弗雷德里克于1958年和1980年兩次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2:你只能在一個諾貝爾獎類別中被提名 假。法國的居里夫人于1903年獲得物理學獎,并于
科學不僅有板著臉的嚴肅模樣,也有幽默風趣的一面。在2017年諾貝爾獎開獎兩周前,“乍看發笑,過后深思”的第27屆“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也正式揭曉,讓世界各地有趣的研究再次相聚美國哈佛大學。 頒發“搞笑諾貝爾獎“獎杯。 今年,這個堪稱科學界的“綜藝大秀”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
最近,“部分高校宣布已建成世界一流大學”一事引發廣泛熱議。 與此同時,關于怎樣才算是“世界一流大學”的討論也層出不窮。 部分高校已建成世界一流大學?教育部回應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石毓智通過對國際普遍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進行總體分析,闡述了他認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8個條件。 世界
或許有一天,我能以另外一種身份參加大會 林島諾貝爾獎得主大會是德國為了在二戰后恢復其科技和文化地位而資助的一個國際性會議。自1951年以來,在每年7月初,來自世界各國的諾貝爾獎得主聚集在風光秀麗的博登湖畔的林島,與挑選出來的優秀科學工作者、博士研究生和青年科學家一起,探討科學問題。今年會
或富裕,或貧寒,盡管出生的背景不同,但她們卻同樣摘得了科學領域的最高桂冠。 從1901年到2017年,女性共獲得諾貝爾獎49次,獲獎者48位。其中,有17人共18次獲得諾貝爾獎科學領域的獎項——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12次、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兩次、諾貝爾獎化學獎4次。 她們通過個人的貢獻改變與影
2007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將于9月11日至14日舉辦 記者從8月21日召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07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將于9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舉辦,屆時9位諾貝爾物理學、化學、經濟學獎獲得者,6位能源與環境領域的世
美國耶魯大學工程創新與設計中心一角(資料圖片) 10月初,諾貝爾獎的公布再一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科學類的諾貝爾獎表彰了相關科學家為人類發展做出的卓越成就,包括寄生蟲疾病的治療、發現中微子振蕩和DNA修復的細胞機制方面的成果。然而,這些成就來自于這些科學家們畢生的努力
2019年10月9日,日本化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因在鋰離子電池的發明和應用領域做出的卓越貢獻,與美國科學家 John B. Goodenough、英國科學獎 M. Stanley Whittingham 一起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吉野彰成為日本第27位諾貝爾獎得主。
從明天起,世界各國的頂尖科學家將屏氣凝神,等待一通從北歐撥出的電話。這通電話除了能為科學家們帶來150多萬美元的獎金外,還將改變他們的一生。 2011年諾貝爾獎將于10月3日起陸續公布,其獎金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56萬美元)。 諾貝爾委員會秘書戈倫·漢森將負責撥打第1通報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季又將開始。截至10月15日,各大獎項將陸續揭曉。有媒體預測,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今年的科學類獎項也將由美國科學家占主導。去年,醫學、物理、化學和經濟學獎等科學類獎項全部被美國人所囊括。(《廣州日報》10月8日報道) 生命中永遠都有可能出現驚喜,因此,在最后結果出來之前,今
2019年10月9日,日本化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因在鋰離子電池的發明和應用領域做出的卓越貢獻,與美國科學家 John B. Goodenough、英國科學獎 M. Stanley Whittingham 一起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吉野彰成為日本第27位諾貝爾獎得主。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由美國人馬克?亞伯拉罕斯創辦,此人創辦了一份名為《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的科學幽默雜志,從1991年開始,每年頒獎一次。入選“搞笑”版諾貝爾獎的科學成果必須不同尋常,能激發人們對科學、醫學和技術的興趣。與其他學術
日本最近3年連續有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21世紀以來平均一年誕生一名諾貝爾獎得主。對此,在日本從事科研工作的華人學者認為,相對寬松平等的研究環境、不隨波逐流的科研精神以及心無旁騖的科研態度,都是取得諾貝爾獎級科研成果的必要條件。 基礎研究環境相對寬松 巨東英教授1992年獲日本京都大學博士學位
10月3日,在位于日本東京的東京工業大學,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在獲得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后出席新聞發布會。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 日本最近3年連續有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21世紀以來平均一年誕生一名諾貝爾獎得主。對此,在日本從事科研工作的華人學者認為,相對寬松平等的研究環境、不隨波逐流的
人才“爭奪戰” 150多年來,一波波海外留學大潮興起,一代代海歸學成回國,成為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國年輕一代“出國潮”熱度不減;另一方面,在西方社會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減弱的情況下,“回國潮”也必然成為大趨勢。中國出臺的各種人才政策,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趨
搞笑諾貝爾獎是模仿諾貝爾獎的一個幽默科學獎項,又稱另類諾貝爾獎。這一獎項自1991年以來每年頒發一次,均在諾貝爾獎揭曉前夕發布,宗旨是“表彰那些不能也不應被重復的科學研究”,讓人們“先是大笑,然后開始思考”。搞笑諾貝爾獎是對真正的諾貝爾獎的模仿,每年在哈佛大學舉辦頒獎典禮。
下村修 做出應獲諾貝爾獎工作的科學家,幾十年默默無聞; 被廣泛應用的分子,很少人知其發現者; 原始論文鮮為人知,后繼論文倒很熱門; 曾失明的人,發現了美麗的發光蛋白; 低調的父親,出了高調的兒子。 這里簡介一項生物化學研究,講一個科學家的故事,
2010年諾貝爾獎得主預測
鄧小平同志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以,解決當前世界經濟危機的根本出路,在于緊緊抓住第六次科技革命。 現在國內外對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內涵都正在討論探索之中,沒有達成共識。如果我們能準確預言新科技革命的核心內涵,我們就在勇做領頭羊的進程中走了關鍵性的第一步。■徐光憲 鄧
專家呼吁增設“全球環境和公共衛生獎”,擴展“生理學或醫學獎”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本年度揭曉儀式將于10月5日起陸續舉行。與去年相同,今年諾貝爾獎每項獎金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 據諾貝爾基金會介紹,今年諾貝爾獎各獎項的具體揭曉時間如下: 湯姆森-路透公司
近幾個月,多位諾貝爾獎得主以名譽教授、國際顧問等名義受聘國內高校或研究機構。 天津醫科大學 “天津醫科大學”8月30日發布消息:日前,諾貝爾獎獲得者、德國癌癥研究中心哈拉爾德·楚爾·豪森教授及夫人來訪天津醫科大學,并受聘天津醫科大學名譽教授。校長顏華在貴賓室會見了來賓一行。副校長于春水、腫瘤
一年一度的全球科學盛宴——諾貝爾獎揭曉儀式即將在10月初陸續進行。美國時間9月21日上午,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湯森路透旗下的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也發布了最新的“引文桂冠獎”名單,以預測在今年或不久的將來可能獲得諾貝爾獎(以下簡稱諾獎)的科學家。這是諾獎開獎前一項頗為有趣的活動,也成為科學圈這段時
自1901年誕生以來,諾貝爾獎已經成為很多人心目中最高的榮譽。無論是科學獎、經濟獎還是和平獎,在每年的頒獎致辭中都會重申其宗旨——獎勵對全人類有突出貢獻的各項知識和研究。 然而,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有些諾貝爾獎卻與其主旨背道而馳,授予了一些很不人道的發明,如化學武器、殺蟲劑滴滴涕(DD
在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重點學術活動之一“科學探索與技術創新的生態環境”論壇上,十多位專家學者發表見解,對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生態環境建設提出意見建議 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重點學術活動之一“科學探索與技術創新的生態環境”論壇,于中國科協年會開幕的第二天——11月2日,在福建省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