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癥狀 有發熱、拒食、煩躁、喘憋等癥狀,早期體溫為38~39℃,亦可高達40℃。除呼吸道癥狀外,患兒可伴有精神萎靡,煩躁不安,食欲不振,腹瀉等全身癥狀。小嬰兒常見拒食、嗆奶、嘔吐及呼吸困難。 2、呼吸系統癥狀 (1)咳嗽開始為頻繁的刺激性干咳,隨后咽喉部出現痰鳴音,咳嗽劇烈時可伴有嘔吐、嗆奶。 (2)呼吸道癥狀及體征呼吸表淺增快,鼻翼煽動,部分患兒口周、指甲可有輕度發紺。肺部體征早期可不明顯,以后可聞及中小水泡音。合并胸腔積液時可有叩診實音和/或呼吸音消失。 3、其他系統的癥狀與體征 (1)循環系統癥狀嬰兒肺炎時常伴有心功能不全。如患兒心率增至160~200次/分,肝臟短時間內增大或明顯增大、面色蒼白、口周發紺、四肢水腫、尿少,應考慮充血性心力衰竭。 (2)神經系統癥狀①煩躁、嗜睡、凝視、斜視、眼球上翻。②昏睡,甚至昏迷、驚厥。③球結膜水腫。④瞳孔改變,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⑤呼吸節律不整。⑥前囟門膨脹,有......閱讀全文
1、一般癥狀 有發熱、拒食、煩躁、喘憋等癥狀,早期體溫為38~39℃,亦可高達40℃。除呼吸道癥狀外,患兒可伴有精神萎靡,煩躁不安,食欲不振,腹瀉等全身癥狀。小嬰兒常見拒食、嗆奶、嘔吐及呼吸困難。 2、呼吸系統癥狀 (1)咳嗽開始為頻繁的刺激性干咳,隨后咽喉部出現痰鳴音,咳嗽劇烈時可伴有嘔
1.一般肺炎典型肺炎的臨床表現包括: (1)一般癥狀:起病急驟或遲緩。驟發的有發熱、嘔吐、煩躁及喘憋等癥狀。發病前可先有輕度的上呼吸道感染數天。早期體溫多在38~39℃,亦可高達40℃左右,大多為弛張型或不規則發熱,新生兒可不發熱或體溫不升。弱小嬰兒大多起病遲緩,發熱不高,咳嗽與肺部體征均不明
潛伏期2~3周(8~35天)。癥狀輕重不一。大多起病不急,有發熱、厭食、咳嗽、畏寒、頭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等癥狀,以發熱和咳嗽為主要表現。體溫在37℃~41℃,大多數在39℃左右,可為持續性或弛張性,或僅有低熱,甚至不發熱。多數咳嗽重,初期干咳,繼而有痰(偶含少量血絲),有時陣咳稍似百日咳。偶見
患兒突然僵硬:在某些體位,如在仰臥位時給孩子穿衣,屈曲他的身體或擁抱他時感到困難。松軟:嬰兒的頭頸松軟抬不起頭來。將他懸空抱時,他的四肢下垂。嬰兒很少活動。發育遲緩:學會抬頭、坐和運用雙手卻遲于同齡孩子,可能用身體某一部分多于另一部分,如:有些患兒常用一只手而不用雙手。進食差:吸和吞咽差。舌頭常
肺炎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病,就全球而言,肺炎占五歲以下小兒死亡總數的1/4~1/3,占我國住院小兒死亡的第一位,是我國兒童保健重點防止“四病"之一。肺炎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春季者多見,所以在合理治療的基礎上,臨床護理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小兒肺炎的康復。 1.臨床表
1.血常規檢查 細菌性肺炎時,白細胞計數通常增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重癥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和流感桿菌肺炎,有時白細胞總數反而減低。病毒性肺炎的白細胞計數常為正常或減少,淋巴細胞比例正常或增高。 2.C反應蛋白試驗 在細菌性感染、敗血癥等時C反應蛋白值上升,升高與感染的嚴重程度呈正比,病毒
是小兒的一種主要常見病,尤多見于嬰幼兒,也是嬰兒時期主要死亡原因。支氣管肺炎又稱小葉肺炎,肺炎多發生于冬春寒冷季節及氣候驟變時,但夏季并不例外。甚至有些華南地區反而在夏天發病較多。患病后免疫力不持久,容易再受感染。支氣管肺炎由細菌或病毒引起[1]。
應采取綜合療法,以改善通氣功能,有效控制炎癥,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1、一般治療 保持病房空氣流通,室溫維持于20℃,濕度60%左右,供給易于消化食物,經常翻身、拍背。 2、給予抗生素 根據以下原則選用抗生素:①臨床與實驗室的資料針對可能的病原。②選用病原敏感的抗生素。③疾病的嚴重程度。
癲癇發作時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都具有突發、突止和周期性發作的特點,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癲癇發作臨床表現。 1、兒童癲癇早期癥狀 早期的兒童癲癇癥狀:患兒在喂奶及睡眠時頭部多汗,由于汗液刺激,患兒童喜歡搖頭。搖頭時枕部受到摩擦,日久而致脫發。此外,患兒煩躁不安,睡眠時易驚醒。 2、兒童癲癇大
起病或急或緩,嬰幼兒哮喘發病前往往有1~2天的上呼吸道過敏的癥狀,包括鼻癢、噴嚏、流清涕、揉鼻子等表現并逐漸出現咳嗽、喘息。年長兒起病往往較突然,常以陣咳開始,繼而出現喘息、呼吸困難等。 1、急性發作期癥狀與體征 哮喘急性發作時的主要癥狀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難、胸悶等。典型的表現是發作性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