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資料患者女性,28歲。主因右下腹疼痛并伴有惡心和低熱一天入院。體格檢查顯示右下腹深部觸診不適。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白細胞計數輕度升高為11.3 k/uL,其余未見異常。腹部CT檢查顯示右下腹存在脂肪堆積,未發現闌尾。患者最初選擇保守治療,經過6小時的觀察,其疼痛加劇。接受診斷性腹腔鏡檢查,術中發現小腸扭曲和一壞死結構位于盆腔內,確認為絞窄性梅克爾憩室,以及一條延伸至腹前壁的纖維帶(圖1)。隧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纖維帶切除和回腸末端扭轉復位治療,并將絞窄性梅克爾憩室切除。注:白色箭頭:絞窄的梅克爾憩室;黑色箭頭:纖維帶;綠色箭頭:子宮;藍色箭頭:輸卵管(圖1 診斷性腹腔鏡探查)患者術后恢復良好,無并發癥發生。分析討論梅克爾憩室屬于真性憩室,是胃腸道最常見的先天性異常,主要是由于卵黃管退化不全所致,常發生于回腸末端的對系膜緣。異位胃、胰腺、十二指腸以及結腸組織可影響疾病的管理和結局且通常與癥狀性梅克爾憩室相關。多數梅克爾憩室患者無......閱讀全文
病例資料患者女性,28歲。主因右下腹疼痛并伴有惡心和低熱一天入院。體格檢查顯示右下腹深部觸診不適。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白細胞計數輕度升高為11.3 k/uL,其余未見異常。腹部CT檢查顯示右下腹存在脂肪堆積,未發現闌尾。患者最初選擇保守治療,經過6小時的觀察,其疼痛加劇。接受診斷性腹腔鏡檢查,術中發現
?患者女,40歲,因“右下腹持續脹痛1個月”入院,入院前于外院靜脈輸注抗感染藥物治療2周(具體藥物不詳),效果差。6個月前因右下腹痛于外院行“闌尾切除術”,術后病理診斷:急性單純性闌尾炎,術后恢復良好,至本次發病前無腹痛、發熱等癥狀。?專科體格檢查:腹部平坦,右下腹壓痛,無反跳痛。實驗室檢查:血常規
? 一、梅克爾憩室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 (一)適用對象。 ??? 第一診斷為梅克爾憩室(ICD-10:Q43.001)。 ??? 行憩室切除+小腸吻合術(ICD-9-CM-3:45.3301/45.3302+45.9101)。 ??? (二)診斷依據。 ???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
消化道重復畸形為少見先天性疾病,是由上皮內襯的類圓形或長管狀囊性結構附著在消化道系膜緣而形成,可發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以回腸最常見,約占42.5%~66.6%,其次為結腸。本文回顧性分析3例相對少見類型的腸重復畸形的超聲聲像圖表現。?1.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病例1,患兒女,2歲,因“胎兒期
閱讀提示:選擇1個臨床實際病案,本文對兒童腹痛與便血的原因進行梳理,最終走出迷茫。究竟何病? 【病例回顧】 患兒,男,5歲。學齡前兒童。 主訴:腹痛3天伴便血1天。 現病史:于3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腹痛,以臍周明顯,呈陣發性發作,病后給予對癥治療可緩解。不發熱,無皮疹,無嘔吐、腹脹及嘔血
病例資料患者男性,70歲,為慢性吸煙者。主因腹痛持續3天,肛門無排氣、排便2天就診。患者自述在過去的4個月內左上腹部間斷疼痛并伴有排便習慣改變,曾自行間斷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物止痛。患者入院時生命體征如下:心率120次/min,血壓120/70 mmHg,呼吸22次/min,室內空氣中血氧飽和度92%。
剖宮產瘢痕憩室(CSD)狹義上來講也稱為“子宮憩室”,是指在剖宮產后的子宮切口處形成一個與宮腔相通的凹陷或憩室,是屬于剖宮產后的遠期并發癥之一。由于我國過去十幾年的剖宮產率一直居高不下,子宮憩室的發生率也在逐漸升高。其發生率目前國內尚缺乏大規模的統計數據,美國婦產科協會2002~2013年的統計數據
剖宮產瘢痕憩室(CSD)狹義上來講也稱為“子宮憩室”,是指在剖宮產后的子宮切口處形成一個與宮腔相通的凹陷或憩室,是屬于剖宮產后的遠期并發癥之一。我國在過去十幾年中的剖宮產率一直居高不下,子宮憩室的發生率也在逐年升高。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現探討一下“子宮憩室”的治療問題:剖宮產子宮瘢痕憩室的治療方法
實例解析: ? 一、圖例資料: ? 患者男性,17歲,以心悸、胸悶一周,加重一天前來就診。此為動態心電圖截圖; ? ? 心電圖診斷:竇性心律;加速的室性自主心律伴干擾性房室脫節 ? ? ? 二、知識點:
【一般資料】男性,47歲,農民【主訴】主因:頭暈、四肢無力1天伴嘔吐入院。【現病史】入院前1天無明顯誘因下出現頭暈,伴四肢無力,后逐漸出現視物旋轉,伴有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平臥后癥狀稍減輕,**改變后頭暈癥狀加重,當時無腹痛,腹瀉,無意識障礙及大小便失。在家未予任何處理,為進一步診治來我院